APP下载

子午流注纳子法优越性探讨

2010-04-08罗道珊

河北中医 2010年7期
关键词:子午流灵枢经脉

罗道珊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综合科,北京 100039)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古典时间针法。它是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昼夜规律,配合一天地支的十二时辰择时取穴的一种针刺开穴方法。具体而言,它是以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即寅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巳属脾、午属心……,认为某经所属某时即为某经当旺之时,当某经发生疾患,即依所属时辰采用某经的五输穴治疗。运用时有 2种方法:①补母泻子取穴,它是根据脏腑所属时辰气血旺衰结合病经虚实,通过病经的井荥输、经、合的五行关系,按着“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五输穴治疗。②按时循经取穴,相对于前者不考虑五输穴五行关系,亦不考虑病经症状虚实,当某经发生疾患,即于某时采用某经的五输穴治疗[1]。综观纳子法这 2种取穴方法发现,其有两大鲜明的特点,即治疗的时间特异性和治疗的空间(经络穴位)特异性,这正是纳子法相对其它针刺方法的优势所在。

1 治疗的时间特异性

中医讲究择时针刺,中医学“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一治疗原则中就包含了这一思想。这一思想可追溯到《内经》。 《灵枢◦卫气行》曰:“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均指出了时间因素与针效的关系。假如我们忽视针刺的时间性就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时间,纳子法所论的脏腑当旺时辰是否代表了正确的治疗时机,我们从纳子法产生的起源来分析。《内经》把人体与自然视为统一整体,“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建立了“天人合一”的理论,认识到了随着寒暑往来、月亏月盈、昼夜交替的自然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也发生着年、月、日等节律性变化。早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便认识到了人如自然,一日分四时,因时而异的生理状况。《灵枢◦营卫生会》曰:“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而大会……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指出了营卫运行的昼夜节律,即始于平旦(寅时),周而复始。 《灵枢◦ 营气》曰:“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循手少阴……合足厥阴……从肝上注肺。”进一步认识了气血循行的流注次第和节律。《针灸大成◦手足阴阳流注论》引歧伯言:“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其气常以平旦为纪。”更是明确了十二经的气血流行与十二时辰的配属关系,这个流行顺序以一天来说,是从寅时起,经过卯、辰、巳、午……止于丑时,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就是纳子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现代科学发现,中国古代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规律具有科学性的理论依据。Doerner JF[2]把现代医学研究人体内脏生理活动规律成果同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相比较,两者非常相符。根据子午流注,肾经旺时为17:00~19:00,而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 2项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其峰值在 17:30;心率睡醒后最高,然后在整个日间和夜间都逐渐下降,这种下降趋势在 11:00~13:00为突然上升所打断,这正好是心经所属时间;气道阻力同胸内气体和压力差的高峰在5:00,与肺所属时间亦相同;胆汁排泄量在午夜左右出现高峰,与肝胆所属时间基本一致;中医所说的脾包括了现代医学胰的功能,有研究证明胰岛素对口服葡萄糖和对静脉内注射甲糖宁(胰岛 B细胞刺激剂)的反应 9:00比 15:00、20:00高,间接表明脾功能 9:00为强[3]。实际上,节律性是宇宙中生命体最基本的现象。随着现代时间生理学的进展发现人体所有生命过程在 24 h期间都呈现活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认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是古人对机体所具有的24 h生理昼夜节律的朴素而科学的概括。

现代研究表明,正是这种 24 h生理昼夜节律的客观存在使得治疗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异性。研究发现,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反应以及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都具有明显的 24 h节律周期[3,4]。可以认为,疾病病理过程昼夜节律的形成是由于机体生理昼夜节律和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导致机体正常范围的生理昼夜节律发生改变,病理昼夜节律出现导致疾病发生。如Moore JG等[5]的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分泌节律时相未改变,但节律基线(即中值)较正常人高,这种胃酸基础分泌整体上移的病理昼夜节律(临床表现为高胃酸)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处在生理、病理昼夜节律的不同时相,疾病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在狗肾上腺皮质激素低分泌相,针刺能更强地激活肾上腺功能,增加激素分泌,而在高分泌相针刺,结果则相反[6]。这表明,在某功能系统的昼夜节律的特定时相,治疗能对该功能系统昼夜节律起最大的调整作用,临床上便表现为最好的治疗效果。这是纳子法时间因素对疗效影响的关键所在,表现为在特定时间(旺时,对应于昼夜节律的特定时相)更有效的调整机体昼夜节律。

2 取穴的空间(经络穴位)特异性

除了注重时间选择的重要性,纳子法亦注重取穴的空间(经络穴位)特异性,这就是在某经的旺时开此经的五输穴,而非他经他穴。这亦是《内经》论刺法思想的体现。《素问◦刺法论篇》曰:“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厥阴之井……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这种特异性意义在于特定的空间(经络穴位)对应了要调整的昼夜节律的主体。

2.1 由于经络在循行过程直接联系了所属脏腑,脏腑的生理病理状况与所属经络的功能状态便有密切的联系,脏腑功能旺衰体现在所属经脉经气旺衰之上,而非他经。这是针刺治疗循经取穴的基本原理之一,这里不须多述。现代研究表明,当某一时刻是某经脉气血旺时,属于这一经脉的穴位导电量就高于其他经脉穴位的导电量[7]。这表明经气旺衰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纳子法不仅迎合了其时间相,亦迎合了其空间相。这就是纳子法取穴的经络特异性。

2.2 气血在经脉中流行像水流一样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并表现在各经的五输穴上。“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并认为“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灵枢◦九针十二原》)。因此,五输穴在全身腧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说明了五输穴既治经脉外周病证,又治所属脏腑的内在疾患。正因为五输穴体现了经脉气血流行的次序,且极其重要,作为按气血循行按时开穴的针法—纳子法,自然应该专取五输穴治疗。这就体现了纳子法取穴的穴位特异性。

小 结 子午流注纳子法属中医学中的时间医学疗法,内容丰富系统,渊远流长。古代医家将人体气血的运行比作水流,而且按照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情况,以井、荥、输、经、合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运行特点,有规律地循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这种气血运行与自然界周期同步运行息息相关,气血迎时而至为盛,过时而至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乘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按照气血运行的虚实关系定时定经开穴,调和阴阳,才能更好的纠正机体气血的偏盛偏衰。近年来,由于现代时间医学的兴起,作为中国古代时间医学的重要内容,纳子法的研究受到了中医界的广泛重视。笔者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生理病理昼夜节律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纳子法的两大特点,不但具有治疗的时间特异性,也有治疗的空间特异性。这两大特点,不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基本理论,也符合现代时间医学发现的生物钟现象以及生理病理昼夜节律。相对于其它针刺取穴法,子午流注纳子法更具有优越性和科学性。

[1]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2-204.

[2] Doerner JF.昼夜节律与传统针灸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2,4(2):40.

[3] Moore JG.Program and abstracts in the 5th inter confof chronopharmacology:Biological rhythms and medications[M].Amelia island,Florida,USA,1992:VI-7.

[4] Lemmer B,吕健强.昼夜周期节律与给药[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3,20(3):121-123.

[5] Moore JG,Englert EJr.Circadian rhythm of gastric acid secretion in man.Nature,1970,226(5252):1261-1262.

[6] 森和.针灸医学的时辰生物学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3,5(5):60.

[7] 孙会文.试论时间针灸学[J].吉林中医药,1982,(2):12-15.

猜你喜欢

子午流灵枢经脉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采采卷耳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