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丛阻滞后室颤一例抢救体会

2010-04-05王艳云张灿

当代医学 2010年25期
关键词:颈丛室颤窦性心

王艳云 张灿

心室颤动(室颤)是心搏骤停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正确及时消除室颤关系到心肺复苏(CPR)成败的关键,必须争分夺秒,采取果断措施,其中除颤至关重要。笔者在2008年对1例患者在手术室内发生室颤后1min内进行除颤,同时配合其他心肺复苏措施,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27岁,体重65kg,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心脏病(甲心病),心电图示房颤,在颈丛阻滞后发生室颤。

1.2 方法 患者行颈丛阻滞后,观察心率加快140~160次/min,BP140/88mmHg,常规输氧,2L/min,予咪达唑仑1mg,芬太尼0.05mg镇静,西地兰0.4mg静注,艾司洛尔40mg分次静推,心率控制不佳,在120~180次/min波动。患者持续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室速到室颤的演变。BP77/43mmHg。病人f波振幅>0.5mv。采用惠普心电除颤监护仪。一个电极放在胸骨右缘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放在左乳头外侧腋前线处,电极紧贴皮肤,并于电极板上涂以导电胶。目睹室颤至开始除颤的时间在1min以内。在除颤开始前没有建立人工气道,立即用麻醉机面罩给氧,然后紧急气管插管,单向除颤首次为360J,如果室颤未解除,以后仍用360J,除颤间隙期行胸外按压100次/min[1],并严密观察心电波形变化。进行其他基本生命支持(BLS)措施,肾上腺1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mg气管内注射,除颤按压期间病人强烈抽搐,立即给安定10mg,司可林100mg静注,经过4次除颤约3min后恢复窦性心律,心率150次/min,胺碘酮150mg稀释后缓慢静推,150mg胺碘酮+5%葡萄糖盐水250ml静滴维持,同时加用地塞米松20mg,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病人复苏后燥动不安,异丙酚40mg静脉推注,以5ml/h的速度持续泵注,保持病人安静。同时静滴极化液护心。停用异丙酚,病人自然苏醒,没有燥动,能按指令完成动作,生命体征平稳,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拔管送ICU病房,病人从除颤开始到拔管送回ICU病房历时4.5h,出手术室时,病人神志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入ICU后,查心肌酶明显增高,经ICU继续治疗10d后出院。

2 结果

患者共除颤4次后转为窦性心律,在完成基本生命支持的基础上,转ICU病房行高级生命支持及处理复苏后的问题。

3 讨论

大部分(40%)以上心跳骤停类型为心室纤颤,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早电击除颤[1]。因为在常温下,心跳骤停3s时患者感头昏;10~20s即发生昏厥;40s左右出现抽搐,30~40s后瞳孔散大;60s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min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如能在4min内行BLS终止室颤,可使心脑和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及时恢复血和氧的供给,以免受损害[2]。

据文献报道,在室颤发生后1min内除颤,患者完全可以恢复,2min内除颤则可有60%的患者恢复,3min内除颤,恢复者仅45%[3]。本文患者1min内除颤抢救成功与文献报道一致。本文甲心病患者经过4次除颤后方转为窦性心律,这也提示如果除颤开始较早,即使1次除颤不成功,再行多次除颤,仍可获得成功,为此,麻醉医师在麻醉后、手术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力争在室颤发生后1min内开始除颤,将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至今,肾上腺素仍然是CPR的首选药物。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合理的肾上腺素量,成人初量1mg/次,气管内给药2~2.5mg。

肾上腺素为肾上腺素能α受体和β受体激动剂,对两种受体具有相同的作用,CPR时,作为促进自主循环恢复的主要药物,肾上腺素关键的作用机制是兴奋周围血管的α受体,使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心肌和脑血流灌注改善,最终达到复苏的目的。但β受体兴奋的同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了氧的供需平衡,心室内压力增加,血流外向性分布,使冠脉血流相对降低,心内膜下血管收缩,加重了心肌缺氧;乳酸浓度增高,左室功能下降;还促进糖无氧分解,升高血糖,提高基础代谢率。大剂量使用时副效应更加突出[4]。CPR时肾上腺素的用量以3mg为宜,若重复应用3次无效,已无再用的必要,总剂量不超过10mg[4]。本病例肾上腺素总量为3mg,与文献报道相符。

甲亢进行手术多采用颈丛阻滞,颈丛阻滞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目前多数观点认为是颈动脉窦及颈迷走神经部分完全被阻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所致。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有极其丰富的传入神经末稍,由于局麻药的作用,使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减弱或消失,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动脉收缩压升高,又抑制迷走神经使心率加快,动脉血压升高[5]。轻者表现为头胀痛、心悸不适,神经紧张,重者由于心肌做功耗氧增加,导致心律失常。本病例由于甲亢合并心脏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此类病人的麻醉方式宜选择全身麻醉为好。

综合上述,合理选择麻醉方式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及早发现室颤并及早正确除颤,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是提高复苏质量的关键。

[1] 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复苏联合会.2005新版高级心肺复苏(ACLS)指南[S].2005.

[2] 李银福,刘建林,王莉敏.室颤一分钟内除颤的疗效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4):314.

[3] 杜军.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的若干问题热点[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2):565-658.

猜你喜欢

颈丛室颤窦性心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探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口服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维持窦性心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