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思路

2010-03-30李佛亮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期
关键词:类节目偶像短信

李佛亮

选秀节目的兴起绝非偶然,它是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技术发展背景和电视发展的背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正是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日常化、节目的市场化、电视观看的体验化、大众参与化等综合因素共同推进了选秀节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别人很少知道的,也很少有人能做的才能赚钱。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就是你的东西要有原创性与创新性。美国的电视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具备了上述两种属性,所以它的成功是一种必然,而对于国内的这些选秀节目,只不过是《美国偶像》的模仿版,虽然有些改造,但基本上滞后于《美国偶像》的改造,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刚开始只是体會的新鲜感。当新鲜感过后,靠什么吸引观众呢?

探究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种自觉的节目形态,选秀节目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挫折到再兴起的过程,节目形态也从最初的不自觉到后来的自觉,从单纯的模仿、引进到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创新设计而不断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原创性不足,同质化严重。中国内地的表演真人秀是从美国的《美国偶像》直接拷贝过来的,本土气息相当薄弱。中国内地选秀类的真人秀节目在内容上严重同质化,现在比赛比的无非就是唱歌外加跳舞。除了内容上雷同外,在形式上也相似,长赛程、海选、专家评审和大众短信评选、现场PK等。

煽情性过强。每当选手们站在PK台上或风云对决台上或是即将到晋级待定席上,主持人都会进行一下采访,让选手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不失时机地请出该选手的同学、好友、老师、父母,甚至有的时候是年纪颇大的粉丝,让选手们在患得患失中流下泪水。

商业味过重。首先,广告一统天下。赞助商的LOGO随处可见,不仅以赞助商的LOGO来冠名,并且在每次宣布一位选手的命运时总是要“广告之后再回来”。其次,媒体造星痕迹明显。2005年湖南卫视造出了李宇春这颗平民巨星,虽然她的唱功备受质疑,但是湖南卫视很聪明地使出了“中性美”这一招,颠覆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赢得了超人气,赚了个盆盈钵满等。

操作机制的不完善。整个赛事流程操作机制不够完善,总是有黑幕爆出,透明程度存在争议,特别是短信投票机制。短信投票作为除去广告外商业利益追逐的另一个目标,其目的无可厚非,但是此类节目中短信收费标准严重畸形,平常的短信费用一般是“1角/条”,可在节目里短信费用却高达“1元/条”“2元/条”,足足高出10倍、20倍,使得受众对于设立这种投票方式的规范度产生了怀疑,与其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节目互动,还不如说是为了主办方更方便地敛财。此外,短信投票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公正性的问题。关于短信幕后操纵的消息不绝于耳,短信操作的透明度不够,使得短信黑幕的存在严重伤害了此类节目的公信力。

电视主要还是承载了娱乐的作用,但我们此时的“娱乐”并非狭义上的娱乐。选秀节目做的是娱乐,是要让观众在看的同时可以轻松、快乐,要娱乐,但不要弱智,不要低水平的娱乐。我们电视人更多的是要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电视文化创新,不可一味地去模仿、抄袭国外或港台节目,仅仅追求简单的感官刺激。致力于健康积极、趣味盎然又没有视觉污染的“绿色娱乐”或许正是中国电视媒体的出路所在。电视选秀类节目要想突出重围,最终名利双收,最核心的其实还是要打造好自己的实力。

一切向人民群众看齐。既然是大众化的选秀类栏目就一定要从受众需求出发,不能曲高和寡,那样赢不了受众更赢不了市场,即使是精英化的节目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端,应该寻找到大众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精英的观点。只有符合大众的口味,栏目才有人气也就是所谓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多样性的传播途径。电视选秀类节目应该尽可能发挥各种传播媒介的优势去宣传和推广品牌,通过线上的广告来给栏目造势,传达尽可能多的栏目信息。再借线下的公关活动来强化品牌,将栏目的品牌性深深植入受众的心中。

完善的传-受互动机制。电视选秀类节目要想抓住受众的杀手锏便是与观众进行互动,让观众完全参与进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观众意识到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力的时候,自然就会被牢牢地吸引进节目中。在场内,现场的气氛主要通过与场内观众的互动调动起来,这样节目的真实性和现场性就大大提高了。同时场外的观众可以借网络、手机电话等参与到节目中,或是直接影响节目最终的比赛结果。

多元化的赢利模式。电视选秀类节目的生存需要开拓更多的财源,比如冠名权、赞助权的拍卖,广告的投放,短信的收入等,通过与某品牌的联动传播,也可以获得双赢的结果。

中国内地的娱乐类节目经历了《综艺大观》式的明星表演类的娱乐模式,《欢乐总动员》式的明星、游戏、受众参与类的娱乐模式,《非常男女》式的情感婚姻配对类的娱乐模式,《开心辞典》式的受众参与益智博彩类的娱乐模式,潮起潮落,这些节目或是风光不再或是黯然退场,今天风头正劲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又能维持风光多久呢?利润的“蛋糕”正在被瓜分,大大小小的电视媒体都想开垦这块肥地,但是“蛋糕”的总量毕竟有限,后来者瓜分的份额肯定是越来越少。

电视选秀类节目,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节目类型,美国的《美国偶像》一直红火并将继续红火下去,中国电视也出现了一些电视选秀类活动出路的新空气,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内地的选秀类节目在经过市场残酷的洗牌之后也将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

编校:施 宇

猜你喜欢

类节目偶像短信
偶像报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我的偶像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