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与青年消化性溃疡临床对比分析

2010-03-22郑秀荣尚保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皮化生青年组消化性

郑秀荣,尚保敏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新密452370)

为了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笔者对老年与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自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7 575例,其中男性4 360例,女性3 215例。

1.2 方法选择经内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且年龄≥60或<30岁的患者,分别定义为老年组和青年组。其中老年组153例,年龄范围为60~74岁;青年组474例,年龄范围为16~29岁,平均26.2岁。对2组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伴随病理改变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比例老年组153例,其中男性111例(72.55%),女性42例(27.45%),男女之比为2.64∶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青年组474例,其中男性402例(84.8%),女性72例(15.1%),男女之比为5.58∶1,男性亦显著高于女性(P<0.01)。但老年组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2.2临床症状具有典型慢性、周期性及节律性腹痛表现者,老年组有17例(16.11%),青年组有90例(18.9%),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腹胀、纳差、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者,老年组有99例(64.71%),青年组有339例(71.35%),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时无消化道症状,以出血为首发者,老年组中有37例(24.18%),青年组中有45例(9.81%),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

2.3 胃镜检出率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60岁的老年人共813例,经内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53例,胃镜检出率为18.82%。<30岁的青年人共2009例,经内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474例,胃镜检出率为23.59%,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

2组中,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与复合性溃疡(CU)所占的比例见表1。

2.4 内镜下特点老年组中胃溃疡位于胃体16例,胃角者13例,幽门者1例,其中巨大溃疡15例(9.8%);青年组中胃溃疡位于胃体者4例,胃角者21例,幽门者3例,其中巨大溃疡仅4例(0.9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

表1 2组GU、DU与CU构成情况[n(%)]

2.5 伴随胃黏膜病理改变对2组中经胃镜证实胃部存在溃疡(包括GU和CU)的患者均取溃疡周围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老年组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肠上皮化生10例,不典型增生6例;青年组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肠上皮化生0例,不典型增生6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由于老年人和青年人生理特点不完全相同,消化性溃疡在这2组人群中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伴随胃黏膜病理改变也各不相同。

本文资料显示,青年组中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显著高于老年组,与文献报道一致[1]。但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青年组,DU的检出率均高于GU,而随着年龄的增长,GU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组中GU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一般认为,消化性溃疡系胃十二指肠内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失衡所致。胃溃疡的发病主要是黏膜防御因子弱,十二指肠溃疡则主要是由于攻击因子过度所致。Murakami等发现随着年龄老化,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萎缩,使固有层细胞和腺体减少,从而导致胃黏液减少,使胃黏液对胃黏膜的屏障和营养作用降低。此外,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或长时间的吸烟、饮酒等均可直接或间接破坏胃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再者,老年人还可因血清蛋白、肝脏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等降低,使得某些对胃黏膜有直接损害作用的药物和非甾体类等消炎药在体内蓄积,增加其毒性。并且老年人的细胞更新较慢,使得黏膜损伤不易修复。以上种种因素皆可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因此老年组GU的发病率高于青年组。

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男性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溃疡患者的比例也随之增加。青年组中消化性溃疡男女之比为5.58∶1,而老年组中则仅2.64∶1[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在溃疡病发病中有一定作用有关。

老年组中64.71%的患者由于痛觉敏感度降低,反应较差或其他老年性疾病的症状较突出,因此其消化性溃疡症状常不典型,缺乏溃疡病典型的慢性、周期性及节律性上腹痛表现,24.18%的患者甚至无上消化道症状直至并发出血才就医。因此,临床医生应予警惕。

老年组中巨大溃疡检出率高达9.8%,而青年组中仅0.8%,这可能与老年患者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流量减少,细胞更新慢,溃疡不易愈合有关;也可能由于老年人溃疡症状不明显,影响了早期诊治。老年组中45.71%的胃溃疡位于胃体部,而青年组63.64%胃溃疡位于胃角部,老年组胃溃疡病的好发部位较青年组高,这可能是由于随年龄的增长,慢性胃炎的发展使胃体腺与幽门腺组成的移行带逐渐向胃体贲门方向推移有关。

近年来,有关组织学的研究表明,正常人60岁以上,80%出现胃黏膜改变,其中主要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体、幽门腺交界上移。本文资料显示,老年组中伴萎缩性胃炎者显著高于青年组,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老年组中伴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青年组,肠上皮化生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已被证明,有作者认为,肠上皮化生与老年溃疡的发生亦有关系。

[1]边中启,华占楼,郑冬青,等.消化性溃疡胃镜分析和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5):310.

[2]徐采扑.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特征[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4,5(2):65.

[3]HHason Le,Nyren O,Hsing AW, et al. The risk of stomach cancer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or duodend ulcer disease. N Engl J Med,1996,335: 242 - 244.

猜你喜欢

皮化生青年组消化性
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分析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