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2010-02-18王淑香
王淑香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想具备这样的创新,还需要广大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教材,不仅有着生动的思想教育内容,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智能因素。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通过挖掘教材本身并有效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实现。
1 教会学生读书
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去读无论地理教材还是地理资料,都是通过文字、地图、图表来表达,图文结合是地理知识最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获得地理知识的必备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要充分运用地图,使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多接触地图,养成学生紧密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功:认识地图、熟悉地图、绘制地理略图。
1)认识地图。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先看图例、比例尺、方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地图上所表示空间范围的大小,地图上表示的那些地理现象。例如,翻开世界地形图能正确指出地图上的地名,说出任何一个海的深度,指出任何一个地方的高度等等。
2)熟悉地图。要求学生熟记常用地图词汇,即各种符号名称及类别。对常用的地图,则要求熟记一定数量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通晓他们的位置。
3)绘制地理略图。地理略图可以提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显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理解地理成因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做地理笔记时如果辅以地理略图,学习效果更佳。指导学生绘制地理略图要注意:做好示范,“取其神似,大胆裁剪”;掌握图形特征、相关位置。
2 教会学生思考
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地理学习中各种思维方式的效能特性各不相同。教会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全面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1)提供观察实体,为思维发展创造条件。观察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识过程。通过对地理环境各种事物、现象的面貌的实地观察,可形成丰富的地理观念。进而为形成地理概念奠定感性基础。地图和模型、各种图表的观察是思维方法训练的入门与前提。观察地图、模型、图表要明确按一定顺序观察。观察柱状曲线图,应先看横纵坐标代表的内容、数值的大小,然后看柱状高低的变化,或是曲线的起伏变化状况。观察地形,要整体与局部结合,抓重点或特点观察、除了要细看局部地区地形外,还须看一定范围内的全貌,并加以比较综合分析。
2)点拨思维方法,为思维提供动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需要识别对象的特征,这就要比较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异同,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独有特征、成因、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比较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类型的比较法。例如在中国地理关于中国季风气候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同类联系比较法,让学生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成因、风向、性质、影响的范围、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
3 培养思维习惯,完善思维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多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设疑—提问—思考—解决的思维线索。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例如:地理课本中很多知识是用图表反映出来的,地理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讲等高线,教师先画出一个凸起的地形,如山峰,然后画出等高线,并标上海拔高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等高线的高度值由外向里越大,地势越高。学生理解了等高线后,教师不要直接画出等深线或凹地形的等高线,应让学生自己画出来,并要求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同座位互相讨论。结果很多学生都将盆地等高线画出来了,还总结出等高线高度值由里向外数字越大,则是盆地地形。
总之,要想让学生乐于地理教堂,那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习兴趣就是有赖于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学生怎样读课本即学习地理基本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后就需要教师深入地、广泛地利用课本或是生活实例逐渐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此过程根据需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