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2010-02-18郎志红
郎志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课前帮助学生对功课进行适当和必要的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合理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一步,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新课的生字、词,观察生字、词的结构,找出尽可能多的形近字进行对比区分。利用字词典弄懂生字、词的意思,找出字词所在的课文句子,综合理解字词的使用,自己再用生字、词造句写话。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第二步,略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写作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理解和体会。找出自己尚未读懂的句段做好标记,等待上课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第三步,思考文章后面的习题,记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步,对于文中记述的年代久远的事实,科学性很强的道理,与自身生活经历太远的材料,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父母等渠道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太小,学习经验少,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做到会读、会认,能顺利朗读课文即可。
2 根据需要,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众多学习组织形式中最常用、最有效的,让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鞭策,以帮助外出打工家庭、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更好地学习。通过调查了解,把本班或本年级的学生按村、知识水平组建成学习小组,按照学生所在村的人数、学习情况、家与家的距离情况进行编组。尊重学生自愿,选出小组长,组织学习。组建小组时应要求小组成员间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养成健康文明的合作互助意识。
3 指导学法,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4 坚持不懈,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笔者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笔者常在晚习前的下班时间辅导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对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5 课外延伸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是针对目前小学生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而指出的一条出路。不应当把学生局限在课堂自我封闭,要乘改革之机改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要注意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教他们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在学习了某一作家的某一篇作品后,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这位作家的另一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如:教过《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引导读《红岩》;教完《少年闰土》后,引导学生读《故乡》。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并非多多益善。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选择的课外读物应主题鲜明、思想健康,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有趣味性,考虑学生的个性。
要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善于积累,写读书笔记,一般时间后,还可组织课外阅读汇报会,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