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们同行在说话路上——尝试教师“下水”说
2010-02-16浙江
浙江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语文老师若能积极参与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就能体验孩子们的学习感受,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共享他们学习的欣喜与收获。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进对学生习作心理的了解,我一直尝试着与孩子们一同“说话”。
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笔头作文显得有些困难。教师有义务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告诉学生:作文就是说话,就是把话说顺溜,说明白。由此,语文教师得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从说到写,从易到难,从仿到创,让学生学会“说话”,走近写作。
听一听“用什么说”——语言靠积累
学生习惯从老师那里习得语言,语文教师有责任用丰富的语言反复刺激学生的脑神经,提升学生的言语质量。语文老师的语言应该是最规范的,最精美的,最简练的。笔者在课堂中尝试:常用成语、多说谚语,穿插名人名言,试用术语,来点歇后语,插引对联,让学生耳濡目染地积累丰富规范的口语。
有一节课,笔者来了一段怪怪的开场白:“同学们,昨天,老师心里犹如十五只吊桶挑水——七上八下的,我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人家对我张飞穿线——大眼瞪小眼的,想起来我不是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吗?不过,今天我还是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外甥打灯笼——照旧开心!”眼见孩子们用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我,我赶紧趁热打铁:“孩子们,听出来没有,老师刚才的发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孩子马上举起手来:“我知道,您刚才用了好几句歇后语呢!”“你知道歇后语?”我追问。“嗯,歇后语,往往分成两部分,前面是浅显的比喻,后面是通俗的说明。”“你真能干!是呀,学会积累并运用这样的语言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那么,像这样的用上歇后语的句子你能说吗?”
“老师,我在培训班学习总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学一段时间就歇下来了。”
“那天,来了个陌生人,东看西瞧的,我看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
就这样,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从接触语言材料到积累语言材料,直至灵活驾驭。
想一想“说什么”——素材在身边
无论是说话还是作文,都是从一句话开始,逐渐发展到段与篇。语文单元评估测试中,学生对“照样子写句子”很犯难,比如:用关联词写句子,照样子写比喻句等,孩子们往往是理解了练习的要求,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只好对着一个句式发呆。我建议学生确定一个对象,找一个人,选一种物,最好就在眼前,再以此人此物为材料,练习写句子。
一次,我随手提起一支粉笔说:“有人说,教师就像一支粉笔,那样朴实无华,牺牲自己,留下真理。”还是以粉笔为例,我拨弄一番粉笔的头部,扮演粉笔说:“粉笔舒活舒活筋骨,有气无力地说:‘折腾了半小时,看把我累的!瞧,这老师真能写,一下子就让偶剩下那么一点点,我马上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了!’”这样轻松直观的指导,让学生会说比喻句、拟人句,启迪学生从身边找,从生活中找说话的素材,解决“说什么”的难题。
打开学生说话的思路了,我喜欢随口说上一段,其实是打过腹稿,拟过提纲前提下的“说”。有时,在我的备课笔记上标上一些说话内容的关键词。比如一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说说“假如我是大自然的一员”,我轻松幽默地说:“如果,老师可以成为大自然的一员,那么我最愿意变成一头野猪。“话一出口,孩子们便哗然大笑,在他们眼里猪是大家的笑料,我一声“嘘”:“各位莫笑,待我慢慢道来。”我继续我的演讲:“假如我是一头野猪,我一定生长在 茂密的大森林里,无忧无虑,没事就到处找吃的,累了就躺在泥地里做个美体美容,生活得有滋有味。我跟着小伙伴在人类的杰作——树桩上磨牙齿,这是我生活的必须行为。在这个大家庭里,生生相克,我们必须做好战斗的准备,谁说不是呢,这不,事来了—— ”学生快乐地听我描述猪的生活,兴趣盎然,随后的说话显得轻松快乐。
“假如我是一只蟋蟀,我就能像时代广场的柴斯特那样能演奏音乐……”
“假如我是你脚边的一棵蒲公英,盼望着早一天走四方……”
“假如我是一只七星瓢虫,我不愿意遭人误解,受到伤害……”
教师引导了,学生就会试着从自己的素材库里寻找合适的说话材料,来展开话题。
试一试“怎么说”——方法靠摸索
一位主妇烧菜,做什么菜确定了,油盐酱醋配齐了,如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呢?需要方法技巧。主妇拿着菜谱,煞有介事地做菜,就是不得法。直到有人在一旁指点,来点示范,做起菜来才得心应手。“说话”也是这样,如何运用积累的东西,把眼前观察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教师的现场演练很重要。学完《掌声》,我问学生有没有“接受掌声”的经历,举手的一大批,站起来一说,三五句话就完了,其实掌声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说话题材,但怎样把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呢,学生一下子还理不清什么头绪,于是,我开始讲述我的故事:
那年,我才上二年级,小个子,大眼睛,胆子并不大……
老师开始给我写报幕词,很多字我都不认识,老师只好注上拼音。时间很紧,不允许我接受更多的培训与指导,我几乎是赶鸭子上架。记得我是皱着眉头,被老师推到了舞台中央,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我是来跳舞的,不是来报幕的。我这样想着,低着头,挪动着步子,我不敢看台下,灯光照着我的眼有一种刺痛的感觉。指导老师在后台着急地催促着:“说呀,说呀!”这么大的一个舞台,只有我一个人站着,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涌上心头,真想飞快地跑下台去。然而,就在那一刻,台下响起了掌声,我惊呆了,这掌声是为我响起的吗?于是,我开口说话了——
我把故事讲述得有声有色,配合神情、动作让学生身临其境。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让学生来评说: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吸引你,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写作方法。于是有学生说:“老师把故事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描述得很真实,从兴奋到失望到担忧到紧张直至最后的释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学生说:“老师讲述了故事的变化起伏,扣人心弦。”一个学生说:“老师的故事非常真实可信,我们也可以讲精彩的掌声故事。”学生的发言自然地总结了怎样“说好”,学生照着说,掌声故事一个比一个真实感人。
当然,如果一时疏忽,教师的“说”也会有不合适的时候,可能产生误导。我让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意见。我说:“有个小朋友就讲了许多真话!”(其实这话是我事先准备好让学生仿着说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咋就不让我参加乒乓球队呢?这是我的爱好,我难道连拥有自己的一点兴趣的权力都没有了吗?你们也有过童年,失去自由失去快乐的童年有什么意义呢?求求你们,给我一次机会,我向上帝保证,只要你们同意我参加,我绝对不会耽误自己的学习,功课一点不会落下。还有,爸爸妈妈,说不定,过一段时间,我的肚子会变小的,老爸,你总不希望我和你一样得个什么脂肪肝吧!
没想到学生说的心里话矛头个个对准父母,指责父母太多的不是,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与体贴,好在我后来亡羊补牢,拿出一篇家长给孩子的亲笔信读给学生听,才算没有误人子弟。
由此,老师说话时得把握原则,正面引导为主,努力做学生的表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给学生一种文明、高尚、真诚、善良,那么学生在感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同时,对口头作文就多了一份正确的认识。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的路很长很值得探索。笔者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自身是否拥有为孩子作文的热情,是否真正愿意走进孩子的“作文世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应该是快乐愉悦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笔者尝试的说话内容总会带着一份轻松与幽默。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兴奋起来,兴致就来了,他们的脑子也就活了。一旦有了说写的兴趣,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让快乐有意义的“说话”成为孩子们美丽的语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