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2010-02-16江苏
江苏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么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提炼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本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而没有生活感知体验,缺乏个性化表达需要,就难以激发写作兴趣,也写不出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是作文的基础,离开这一基础,写作便注定会枯竭。
1.观察自然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可以说,谁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深刻,谁就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为写作提供内容储备。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学生可以观察馥郁的山谷,生机勃勃的原野。尽情欣赏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春天,梨黄栗香、鱼沃蟹肥的秋天,盛夏的烈日炎炎,寒冬的冰天雪地——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家乡的第一场秋雨,最后的一朵玫瑰,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培养观察的敏锐性。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前后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地观察训练,一幅幅美丽变幻的自然风光图,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将会从平平常常、熟视无睹的自然环境中发现事物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增长学生积累素材,发掘题材,真情写作的能力。
2.关注生活,对生活作必要的加工和提炼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学习观察科学现象、社会现象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两点多钟起床,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相对于作家而言,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比较普通,很少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即使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如果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写,也会写出感人之处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从材料看,并没有记叙惊天动地的事情,写的是司空见惯的父亲的背影。谁没有见过父亲的背影,哪一位父母没有给自己的子女买过水果,我们已见而不怪,从未为此感动过。而我们读这篇文章,不仅会感动得流泪,体会到文中浓浓的父子之情,而且还会对我们以前的所作所为审视一番,使我们更加爱我们的父母。这就是因为作者把一个普通的事情放在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写,从而产生出如此的魅力。
二、拓展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之塔是一砖一瓦构建的,没有日积月累,就没有学生的语文功底。积累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掌握足够多的语言材料,并化为自己的语言。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时,就会积极思维、体验,孕育情感,形成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和鼓励学生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理解,进一步探究课文是怎样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
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生个人订的《中国青年报》、《文摘报》、《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充实了大脑,视野就开阔了。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等知识技能也会逐渐积累起来,学生写作水平自然也提高了。
三、在立意中训练思维
文章立意是否正确、深刻,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要做到立意正确、深刻,就必须经过思考,从所给的材料出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训练思维。
1.发散思维训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多方面的考虑、分析,而不局限于一个方面。例如:请以“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绿是大自然的色彩,由它可以产生许多遥想。最易想到绿叶、绿草、绿树,但也可以使人产生许多联想。仅举几例:绿——大自然——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绿——自然色——率真、自然——做人;绿——橄榄绿——战争、和平——追求和平;绿——绿叶——化作春泥——奉献——歌颂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绿——绿色植物——护绿者——园丁——教师;绿——绿色——环保——绿色食品——对健康的追求……围绕这些思路去写,就可以写出不少立意新颖的文章来。
2.侧向思维训练。侧向思维是指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写文章中,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由此事联系到彼事,由此理联系到彼理。例如下列短文:《吃葡萄——论处世》: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葡萄中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葡萄中最坏的。不过事情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这段短文就是利用侧向思维,联想丰富,思维巧妙。作者借两种人吃葡萄的不同方式(有人先甜后苦,越吃越苦;有人先苦后甜,越吃越甜),来说明两种人的处世哲学:一种人只顾眼前,贪图享受,结果每况愈下;一种人胸怀大志,勇于吃苦,结果苦尽甘来。这样构思,所言之理似出人意料,却又全在情理之中。可见,在写作之中积极运用侧向思维,常能在立意方面取得奇效。
四、创设宽松环境,体验成功喜悦
写作教学一般都在课堂上进行,要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进入写作状态,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引导。首先,要创设自主写作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无拘无束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轻松和快乐。对于写作的内容,只要是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写特写。梅兰竹菊、花鸟虫鱼可以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也可以写,大自然、人世间、一草一木、一笑一颦、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写。应积极参与作者的情感体验,做到感同身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让每个人写出他自然而然的内心,喷涌出生活的感受来。
成就感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展示成就的平台,让学生时常体会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一是在修改作文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修改作文是写作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办法让学生变苦改为乐改。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换修改,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文,认真阅读后进行评价,再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集中讨论,去发现别人的作文与众不同的方面,无论是作文的内容,还是表达形式,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求异性。二是在评价作文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师要多用肯定的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给学生的作文评分时,有意识地提高一定的分数。写评语时,多用鼓励性语句。评讲学生作文,当学生的文章中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运用得较好时,就请学生本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当学生的文章中某一段话或整篇文章写得较好时,就请学生自己抄一遍或打印一下张贴到班级的写作园地里给大家欣赏。语文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推荐自己的好作文和同学的好作文给大家欣赏,让大家分享写作的成功的快乐。我想,学生丰富了写作素材,开拓了思维,习作就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极其快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