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思考

2010-02-16施俊杰

职教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圆周角数学知识创设

施俊杰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江苏 南通 226200)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思考

施俊杰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江苏 南通 226200)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以及实用性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存在上述特征,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免会产生困难。但通过教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往往使富有抽象、严密和逻辑性数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减少学生在数学内容理解和掌握上的难度。因此,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意义、理论依据、情境创设的原则出发,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全力进行了探究。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理论依据;创设策略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一定的情和境,靠和谐的情与丰富多彩的境来实现知识、技能的互递。而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仅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只有一定的师生情,并借助多彩的境才能使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愉悦、有序和主动的上进中。只有创设良好的情才能凸显出人的作用,只有创设良好的境才能彰显出境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见到了彩虹,观赏到彩虹的美丽。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学生的兴趣上。而学生的兴趣是建立在对数学教师的信任与崇敬、对数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与背景上。所以,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兴趣的前提,带着浓厚兴趣自觉地进入数学思维的王国,不停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数学知识的成果,时常享受到数学美的熏陶,学习兴趣也会日益增强。

(二)能够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好了没有?不是看会做几道题,而是看他会做后的联想,如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新方法?能利用结果吗?能利用方法吗?波利亚强调:发现,不仅仅是指发现解法,而且也包括数学的创新发现。情境教学的流程是“从自然出发—提出问题—数学建模—问题解决—回归自然”的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学生得到了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正直、进取、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起科学服务于人类和献身于科学的高尚品格。

二、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一)情境认知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研究发现:个体的、独立的学习方式存在着缺陷,“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因而,缺乏了社会的互动,他就永远不可能发展起人类进化中所形成的属性和特征”。基于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和其他人类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理论,以及数学学科的特征,教学中有效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似真的活动场景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知识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就是帮助学生不再成为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有效地调动学生记忆中知识、经验、表象以及对情境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和加工,打开已有知识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通道,从而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建构。

(三)数学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境创设应含有相关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一方面,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能促使学生主动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它是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产生的现实背景,是具体到抽象升华。所以,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技能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其思维更具逻辑性,表达形式更具规范性。因此,在教学情境创设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尽量使语言准确,处理好形象生动与严密准确的矛盾。切不可使用牵强附会的事件或不恰当的比喻,使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准确形成。

(二)贴近生活原则

就数学自身的发展和应用而言,它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践。这就是说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的价值。

(三)再创造原则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将那些已经被发现或创造的数学知识作为实践性活动的任务,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再发现”和“再创造”。因此,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时,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思考、整理和抽象发现和创造知识,从而构建新的数学概念。

四、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合理悬念策略

“悬念”是刺激学生好奇心理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教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可以设置悬念:“为什么教室的门不管开到什么位置,总是与地面垂直?”然后,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自然而然以这样进入新课。又在讲“对数”一章之前,提出“给你一张厚度为0.01cm的薄纸,你知道要折多少次,顺着它的高度就可爬上珠穆朗玛峰(高为8848m)吗?”这一问题对没学过对数知识的学生来说既惊奇又有趣。学生们寻找答案,解决挂在心里的悬念,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了强烈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来培养兴趣。

(二)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引起广泛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可以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处理,对一些繁难复杂的计算迅速处理,特别是对一些原来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来领会的数学内容形象化和直观化,信息技术极大地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和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分别制作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的课件。在这以课件为平台的图形演示生成情境中,学生通过对动态显示过程的观察,从中抽象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柱、圆锥、圆台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从而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延伸问题策略

希尔伯特曾说:“数学问题的宝藏是无穷无尽的,一个问题一旦解决,无数新的问题就会取而代之”。例如,在教学“数学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时,一开始上课就问学生:“昨天是几年几月几日?学生答:2009年2月10日;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2009年2月11日,请问的值为多少?”有的学生愕然,有的学生忙着计算,老师说:“我一眼看出它等于401842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吗?其实不是看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是利用了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所以很快就算出来了。”在学生兴趣昂然中,引入课题“平方差公式的应用”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四)类比联想策略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出示2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这两张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然后,让学生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出西安、武汉、郑州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连结这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接着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结论是显然的。这种通过联想实现数形结合数学问题解决的情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

(五)操作实验策略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例如,在教学“圆周角”一节时,可设计实验情境如下:根据要求进行操作:(1)作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2)再画出这个圆周角所对弧的对应的圆心角;(3)分别量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4)再以这段弧为基准任意作一个圆周角,是否还有上面的结论?通过以上的动手实验,学生已能总结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关于圆周角的结论,即一条弧所对圆周角是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证明了。

总之,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设情景有许多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选择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感易于融入教学情境,在情境的感染下不断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求数学知识奥秘的欲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自觉地进入数学思维王国,在数学知识的牵引下不停的探索,不断追求数学知识的成果。

A

1674-7747(2010)01-0090-02

2009-11-26

施俊杰(1962-),男,江苏启东人,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责任编辑 孙建波]

猜你喜欢

圆周角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运用圆周角定理求角的大小“五结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圆周角平分线长度的一般性结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圆周角的力学问题
求圆周角常见错误分析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