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多元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0-12-05

职教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五年制机电课程体系

王 猛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4)

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多元整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王 猛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4)

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作为国民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办学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其特色和优势尚未能通过课程的整体优化来得到充分显现。本文就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人才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优化等方面作了阐述。

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特色在于五年一贯的长学制,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进入职业实践早;学校便于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过程;适宜于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所在学校机电专业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教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具有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行动研究,构建了综合化模块结构的多元整合课程体系,实现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和社会性有机统一。

一、以社会调研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的描述,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工程类企业扁平化生产模式的普遍采用,企业的人才类型主要有三类,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企业人才类型

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培养的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应属于“灰领”层面的高素质的人才,该类人才应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即面向机电技术领域,以机电类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机电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既掌握一定的技术理论,又具备娴熟的工作技能和优良职业素质,能运用智力和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的人才。他们是工程师与工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体岗位群为企业生产车间“员”的岗位,如调度员、计划分配员、质量检验员、一线技术服务员和关键岗位(较高复杂系数)操作员等,也可从事生产一线的班组长,工段长等管理工作,经企业再培养还可担任产品工艺员、车间主任和试造等工作。

以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以职业活动为基础,整体设计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课程的设计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就业需要,使教育对象获得职业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根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现实需要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选择与组合各种类型的知识,重视理论知识中相关结论的应用,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和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故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又要满足人文修养形成的需要;既要培养学生练就扎实的以技术为核心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一定创造性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既要促进学生深厚的基本素质形成,又要提升学生的创业、创造性能力。为此,构建了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立体式”课程体系的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立体式”课程体系

其中,公共文化课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和信息技术基础等,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体现国家对各专业大专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公共文化课应以学生将来要从事的主要岗位群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文化素养要求为依据,兼顾专业学习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把握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的总课时、周课时。公共文化课安排应相对集中在前两年,但与专业教学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应统筹考虑,安排在与专业教学相对接近的时间,并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后三年安排部分选修内容。

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涵盖了传统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所需要的必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以职业岗位群技术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设置的系列课程。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应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相关联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使得同一课程中,前述内容成为后述内容的应用,使抽象的内容更为具体、具体的内容更容易灵活掌握与应用,形成可伸缩的开放式教学内容体系。

顶岗实习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故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宜采用了“4+1”的模式,前四年采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培训形式,最后一年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顶岗实习培训形式。使学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真正接触到机电行业的先进设备;领悟企业文化;形成质量意识、产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实现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保证毕业设计的真实性。

此外,为帮助学生尽早的了解专业、了解自身发展必需习得的知识、技能,树立专业思想,在学生入校第一年应安排二周时间,让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专业认识实习。

三、以技术体系为主线,统筹安排专业课程

五年制高职教育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要实现职业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课程转换,必须以专业领域各种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为目标,以技术理论、技术实现与技术运用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过程中若干的工作任务为单元对传统的专业学科课程解构和重构,形成若干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械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装调技术、管理维护和质量控制技术等。现以电气控制技术为例,说明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形成的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形成的过程

1.通过该专业岗位群“灰领”人员的职业活动分析,得出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中电气控制技术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机电产品的电气控制与调试。

2.根据机电产品的电气控制与调试的工作过程,即识读电气原理图—画制电气接线图—清点、检查元器件—固定元器件—安装布线—检查调试,实施分析,对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实施优化整合,形成学习领域中综合化模块结构的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课程。

3.根据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三要素,即技术理论、技术实现和技术运用,将该综合化模块结构的核心课程分成三个对应的课程模块,即技术基础模块—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技术模块—电气制图及CAD技术和PLC编程及应用技术;技术训练模块—电力拖动技术训练。

四、以多元整合为手段,全面优化课程内容

传统学科体系中课程的内容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展开,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智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学生逐步地发展和提高。但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逻辑思维的不适应性和动作技能形成的情境性要求,使得该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较差;行动体系中的课程内容按行动的过程为导向序化,它有利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动作技能的形成。我校机电专业有机整合两者优点,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将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三要素与教育对象的岗位工作需求和智力技术能力的获得合理整合,优化三类典型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

(一)综合化课程(技术基础模块)

综合化课程模块是机电专业领域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技术理论和基础技能,该类课程可以是按生产流程将跨岗位的技术知识综合化,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按典型产品的制作技能将工艺和操作综合化,如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按工作的任务将知识和技能综合化如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基础;按照实验、实践的情境将相关领域的内容综合化,如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基础。

(二)一体化课程(技术模块)

一体化课程是机电专业相关技术领域中某种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方法有机整合的课程,该类课程突出技术的实现过程,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主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智慧技能的关键点,该类课程打破技术理论和技术活动的隔阂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它包括实验室和教室的一体化、实验实训过程和理论学习的一体化、职业资格的应知和应会的一体化,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的一体化等,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流体控制技术等。

(三)项目化课程(技术训练模块)

项目化课程是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该类课程与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要求融通,突出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产品为载体,以团队学习为形式的特点,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钳工技术训练、机加工技术训练、机电设备装调技术训练等。

五、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多元整合课程体系的特点

五年制高职教育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综合化,较好地实现了多元整合和整体优化,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文化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将专业必须的、共性塑造的内容作为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将个性培养的内容,作为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如设置了线性代数、中国革命史和体操等选修课程,突出人文素养的培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设置专业英语,密切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2.主干专业课程根据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学习领域的课程转换,如表3所示,形成机械制图及CAD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体现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念。

表3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工作任务分析与教学分析

3.每门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均由若干个模块构成,如图2所示,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训练的优化整合。

图2 项目课程模块构成

4.实践教学通过单元性的实验/实训、综合性的实验/实训、以及工作过程的模拟或真实项目为背景的项目教学、顶岗实践的层级结构设计来实现,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

C710

A

1674-7747(2010)01-0092-05

2009-11-22

王猛(1967-),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学机电专业课程。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五年制机电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