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证书”制度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0-08-31

职教通讯 2010年1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实训模块

万 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437)

基于“双证书”制度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万 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437)

探讨了“双证”培养模式下高职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辅”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基于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以模块化方式确定实训教学内容及设置实训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社会化评价三重评价机制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双证”;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已成为共识,同时,各院校也纷纷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条件、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既获取学历证书,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特征的“双证书”制度,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实践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了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在高等职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好坏及其对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构建与其匹配的、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1]本文就“双证书”制度下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检验实训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因其由政府劳动部门颁发,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成为人才招聘的重要依据。然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不能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唯一或终极目标。由于现有的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及鉴定题库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实训教学很容易演变为针对鉴定题库的应试教育。在这样的实训教学思路指导下,学生即便通过了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也会因缺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很难适应鉴定题库以外千变万化的零件加工图。

对高职数控专业而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具有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的数控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一名合格的高职数控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从事数控岗位的职业能力。同时,为了满足毕业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素养、一定的创造能力及较强的应用和发展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3]

在此背景下,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着眼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指导思想应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辅”,即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为前提。

二、基于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双证”培养模式下的数控专业培养方案包含了对学生应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类型和等级的要求,面向数控岗位的国家职业资格有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三种类型,每类均对应于五、四、三、二、一(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对高职学生,通常规定应获取数控四级(中级)和三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参加数控职业技能鉴定前,通常还需先具备相关金属切削加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车工职业资格等。培养方案还规定了对学生其它方面技能的要求,如数控机床维修、CAD/CAM技能等。

为全面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需要针对每一种职业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但受制于专业教学计划学时数、师资、实训场地与设备等的限制,必然有部分课程无法开出。这要求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针对性,紧紧围绕专业培养方案对能力的要求,整合课程的设置,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综合职业能力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模块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数控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不仅要涵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知识点与操作内容,还应包括更广泛层面上对数控技能的实训要求,如在课程中融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各类数控技能竞赛要求等。为了兼顾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实践教学内容可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设置,即依据所培养的实践能力类型把技能实训内容分成几个大的模块,每一模块对应于一种类型的能力培养要求。每个大模块可再细分为若干子模块,对应于更加具体的能力培养要求。根据对企业数控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分析,结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职业资格书类型与等级,数控实践教学内容可划分为四大实训模块。

1.基本操作实训模块。通过该模块,使学生掌握数控操作必须具备的金属切削操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该模块又分为车削操作实训模块和铣削操作实训模块。

2.程序编制模块。通过该模块,使学生掌握数控程序代码的编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各等级工的要求及程序复杂程度的不同,分为基础程序编制模块、一般程序编制与仿真模块和CAD/CAM模块。

3.数控操作实训模块。通过该模块,使学生掌握各类数控机床的原理、操作与维护;可分为冷加工模块和特种加工模块,冷加工模块主要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操作,特种加工模块主要有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和数控线切割机床的操作。

4.测量技术实训模块。通过该模块,使学生熟练使用各类型测量工具,完成对毛坯、工件和机床的检测;可细分为通用测量仪器实训模块和现代测量技术实训模块。

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化的突出优势是学生可针对不同的技能培养目标或不同的职业资格鉴定类型与等级,灵活配置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实训;学生完成某一职业资格等级对应实训模块的学习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各模块的设置及其对应职业技能鉴定等级关系如图1所示。

(二)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当系统而全面,实践课程应是由各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实训、产学合作和毕业设计等组成的能力培养层次依次递进的一个完整体系。“双证”培养模式下可开设的实践课程及其对应的能力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特点、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教学方法,可采用诸如“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和“分层教学”等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中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一项工作任务而展开,它不仅应遵循教学组织规律,包含教学实施的各个常规环节,还应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操作要求。数控实训一体化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其核心是基于任务引领的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即分析任务课题的技术要求、梳理课题的知识点、采用课堂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示范相结合的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学边做,涉及的知识点广泛而全面。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应围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零件和工艺进行,考虑到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还应有部分课题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试题紧密结合。

图1 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置

表1 课程设置

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现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保障与支撑,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现代信息技术等的应用创造一个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体现“教室在工作现场,工作现场是教室”的特性。具体做法多种多样,例如,可在一个教室内配置投影仪、摄像机、大屏幕显示器和机床等,教师或学生在机床上操作,操作过程由摄像机现场拍摄,图像实时传送到显示器与投影屏幕上,从而实现与学生的同步式、互动式教学;通过无线网络,把数控编程室内的CAM程序同步发送到数控机床上,实现数控编程与加工的一体化等。

图2 数控实训教学过程

五、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学体系的运行成效、培养目标完成进度和实现教学过程闭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常规手段是通过各类测验、考试和职业资格鉴定等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但常常落入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窠臼中,忽视了对实践过程的评价;由于实践能力是在多次反复练习中获取的,过程中的偏差必然导致结果的偏差,因此,忽视了对过程的分析而得到的评价结果难以成为促进学生改善与进步的有效反馈。二是建立起对教师的系统评价机制。通过对教师带教过程的评价,对教案、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料的评价,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和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促进教与学的更好融合。三是建立起社会化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的主体应囊括学生家长、学校主管部门与上级主管单位、来自外校和企业的专家等。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化评价指标是各类技能竞赛,通过竞赛过程与成绩,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转水平,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水平及横向排名等情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系统性工程,除涉及上述内容外,还应考虑师资队伍的配备与建设,要建立一支既掌握扎实专业能力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实训教学体系的管理,使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等教学活动能顺畅运行等问题。[4][5]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还应与实训基地建设相匹配,实训教学的开展必须得到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应用软件等实训条件的支撑。[6]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3]孙伟宏.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4]王丙利.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6(1,2).

[5]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6]楼一峰.高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及管理体制与机制[J].职教通讯,2007(03).

[责任编辑 曹 稳]

G718

A

1674-7747(2010)01-0085-05

2009-11-13

万军(1979-),男,江西九江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实训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