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经验点滴

2010-02-16林红梅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第一人民医院1572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9期
关键词:头皮针头进针

林红梅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第一人民医院(15720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经验点滴

林红梅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第一人民医院(157200)

头皮静脉;静脉穿刺;儿科疾病;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儿科临床护理上应用比较广泛,而且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高低不但是抢救危重患儿的关键环节,而且还关系到医护质量、护患关系及患儿的康复。结合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浅谈如下。

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经验

1.1 选择适宜的穿刺血管 静脉血管一般是蓝色的,触之有弹性,可凹陷没有硬的感觉;动脉血管颜色浅红,触之有搏动感,感觉血管稍硬,触之不凹陷。小儿头皮动静脉有时不好判断,如果穿刺后回血逆流不进,血液鲜红,打开调节器开关液体不流,用手挤压输液管,血管周围皮肤发白,为动脉。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选择粗、直、易固定的额正中静脉,也可选择额前毛细血管、眶上静脉、颅骨缝间静脉、耳后静脉等。

1.2 额正中静脉 前额正中间,粗细适当。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患儿显而易见,有的则看不清楚。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只能摸着该处有一条沟痕,凭感觉摸清楚该血管的走向及深浅。在摸不清该血管走向时,可用双手的食指将血管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挤,这时可以较清楚地看见血管走向,以增加穿刺成功率。对该血管心中有数后,左手的拇指及中指压迫血管两端,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角度5°~15°对准血管走向,由浅入深,进皮后要缓慢进针,边进针边观察回血,有明显落空感。对于这类血管,最好是见回血后稍压低针柄再进针少许,注意此时推入角度也不能太平,否则将刺破血管。

1.3 额前毛细血管 穿刺时,应该选择四号半或五号半的头皮静脉针,这类血管位置比较表浅,进针角度以5°~10°左右为宜。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因为此类血管管腔细,回血慢的特性,所以进针一定要缓慢、平稳。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非滴管下端,以距针头60 cm效果最佳。穿刺见回血后不宜再进针,如未见回血,但有落空感,不要急于退针,可试着轻轻回抽针头连接的细管,不要回抽过滤器以上的粗管,否则将因回抽压力过大而使局部肿胀,看不清血管走向,不好继续进针。

1.4 颅骨缝间静脉及两侧粗大血管 小儿头颅两侧及沿着其额缝、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这种血管看着比较粗大,但在临床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与技巧。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感可了解静脉的走向及深浅。这种血管进针角度较大。两侧粗大血管一般为20°~30°,颅骨缝间静脉为45°~60°。血管易滑动,进针前左手一定要绷紧皮肤。如不绷紧皮肤,进针后,血管随着针头向前移动,就掌握不清血管位置。右手持针,对准血管刺入皮内0.5~1 mm后,将针向上挑起,平行向前刺入。因为是骨缝间的静脉,血管活动空间较大,如果是由浅入深刺入,那么血管将会随着针头的推进,陷入骨缝,更不容易掌握深浅和血管位置。有时进的太深,还会碰上伴行的动脉,针头向上挑起时,血管也跟着被挑起,再平行向前刺入,即可到血管内。见回血后,再平行向前进少许,这类血管,不能见回血后就停针。

1.5 耳后静脉 耳后静脉易滑动,皮下脂肪厚,皮肤松软,不易掌握进针的深浅度,而且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不好护理。临床工作中,鼓针率很高,一般不作为首选血管。但在不得已的情况选择此部位穿刺,应当掌握。首先保持患儿头部的基本稳定、不摇动,其次要绷紧皮肤,持针要稳,一定要适度掌握进针速度,力求做到慢、稳。

2 正确的持针手法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观察了周围的同事,她们的持针手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食指拇指前后捏住针柄穿刺,有的两手指上下捏住针柄直接穿刺,还有的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捏针柄穿刺进皮后再前后捏针柄穿刺血管。这些手法的缺点是:手的灵活性欠佳,不好掌握进针的深浅和速度,造成速度过快或进针过深过浅,过快穿破血管,过深过浅不能顺利地进入血管,且进入皮下后变换执针手法容易视线分散以及针柄摆动,造成针尖失准,导致穿刺失败。根据笔者的经验,还是觉得用拇指、中指前后捏住针柄,再用食指卡到针柄上面,此执针手法的优点:手背朝上,手比较灵活,进入皮下后不用变换手法一气呵成,便于操作,而且持针较稳,针头不容易晃动,进针后容易掌握深浅度。

3 针头的固定

将第一块胶布粘贴于针柄与针梗的相接处。这样胶布一半粘住了针柄,一半粘住了针梗,固定到皮肤上比较牢固,不容易随着头的晃动而改变位置。如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一个干棉球,用第二块带有消毒棉的胶布贴在针眼上。用第三块胶布从靠近针柄的头皮针塑料管下面穿过并向上、向前交叉固定。把头皮针的细管向上自然弯曲成一小圆形后用第四块胶布固定。第五块胶布将头皮针细管的末端固定于左或右耳廓上或者固定于没有头发的头皮上。这样才算最终的穿刺成功。有时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胶布粘不紧,我们一般采取用宽胶布压住原有胶布绕头围一圈,这样固定就比较牢固。在这儿还要提到一点,那就是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所以在穿刺前应剔除进针部位周围约3 cm处的毛发,以便于更好的固定。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穿刺技巧,并做好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此外在工作中要不断地汲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练就过硬的本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大力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护理工作为患者就医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

[1] 刘桂莲,王秀梅.改进患儿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 (4C):1099-1100.

10.3969/j.issn.1672-2779.2010.09.180

1672-2779(2010)-09-0191-01

2010-03-27)

猜你喜欢

头皮针头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