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想象空间 激活创新思维
2010-02-16福建叶淑华
福建 叶淑华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往往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有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浮想联翩呢?
一、创设情境 引发想象
情感与想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情感是想象的沃土和催化剂,情感引发想象。缺少情感,想象就像被折断了翅膀的鸟儿,无法自由地翱翔。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设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记得有一次教学,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婉转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开始,随着悠扬的乐曲,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突然,音乐陡转变化,仿佛自然界发生了一场恶战。听完音乐之后,全班同学自由发挥,畅谈自己的想象。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接着小组讨论,每人练说,然后再下笔成文。这种灵活轻松的作文形式不仅使学生习作兴趣浓厚,还促使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意向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简直到了忘我的奇妙世界里,他们潜在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样新奇的想象语言训练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让他们感到了创造性劳动的愉快。
二、挖掘教材 激活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联想、想象、再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艺术地利用教材中的空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诱发学生多思,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进行个性化语言表达,使想象的翅膀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自由伸展。
1.插图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教学时,除了要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弄清图画的内容外,还应根据主题的要求,指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如:学习古诗《游园不值》,根据诗意跳跃性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积累,指导学生从插图中出墙的红杏,推想满园的诱人春色,进而描绘出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春景。这样,学生利用插图这一表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驰骋,创新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标点想象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成分,标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为延续的生活内容。例如:《穷人》一文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的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体味的七处空白。教师必须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的内容,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
3.续写想象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言虽尽,而意未穷,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这个空白,如果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想象潜能,培养不受制约的思考习惯,同时进一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月光曲》一文结尾写道:“贝多芬奔回客店把月光记录下来。”可启发学生想象贝多芬在记录曲子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记录过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又如教学《凡卡》一文后,可让学生想象凡卡的信爷爷收到没有,凡卡后来遭遇如何,续写《凡卡的命运》一文。
4.略写想象
由于作者对文章处理有详有略,有些内容往往一笔带过,未作详细描写。可依据这些略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把它写具体。如:《黄山奇石》一文,结尾部分提到了“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这几块岩石,这些奇石美在哪里?奇在哪里?教学时,可让学生小结并运用第3段并列式的写法,选其中的两块岩石通过联想写具体。
5.改写想象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多处留有艺术空白,留给读者回味无穷的余地。叶圣陶说过:“古诗教学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诗句间存在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补其空白,究其意渊。例如:教学完古诗《宿建德江》之后,我设计了改写古诗的作文,适当的指导之后,让学生大胆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愉快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太阳不情愿地往下滑,渐渐地霞光隐去,天空灰蓝灰蓝的幽幽朦朦,四周逐渐恢复宁静,我独自一人乘着小船来到建德江边依靠在此,准备在这里过夜……我坐在船头思绪万千,身在异乡的孤独给我增添了无限的忧愁与无奈……想着、想着,我不禁叹了一口气,俯身望着清澈的江水与映在水中的明月离我那样近,此情此景,我一拂袖,吟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学生根据诗意,采用了大胆合理的想象,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三、借助假设 激发创造
“异想天开”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想象力。人类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异想天开”,便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小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会有一定的追求和理想,他们每天都会萌生出许多美好的念头。教师若是给学生假设一种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创设的情景进行奇特的假想。例如让学生写《如果……》,学生不拘形式,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是《假如我只有蚂蚁那么小》《假如我有大象那么大》等等,在这个奇特的“假设”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幻想,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且学生在不拘形式中说写,写作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实践证明,作文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潜能,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辟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