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第六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上的讲话
2010-02-16刘福垣
● 刘福垣
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第六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上的讲话
● 刘福垣
编者按8月27-29日,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华人英才网主办,千校互动网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暨新青年领袖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1000名学生社团代表参加了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开幕式。该年会(论坛)是一个以全国高校社团会长主席以及优秀大学生为主、众多各行业的社会精英支持为辅,现代精英与未来精英的高端对话平台。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成就青年,赢得未来”,除创业就业、低碳环保论坛外,还组织知名企业参观等活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著名经济学家刘福垣在此次年会开幕式上做了“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的需要”的讲话。现将讲话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时代,成就光荣和梦想,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作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会长,我是被这个题目感召来的,愿意围绕这个主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体会。我们原来都觉得,年轻时没有赶上战争年代,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很有些遗憾。现在进入老年阶段了,回顾历史,特别是经历小平同志开创的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对时代的认识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我感到现在这个时代同样是一个可以无愧于我们前辈的时代。那么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下面我把这几年研究的一些心得告诉大家。
我们人类社会五个大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还是遥远的未来,封建主义正在成为过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资本主义时代。对于这个断代,我们必须明确,不能含糊。特别是对在座的年轻人来说,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如果一开始对时代就认识错了,抱了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就会产生很多误区,经受许多波折。实际上,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我可以毫不含糊地告诉诸位年轻同志们,我们现在对现代化的三个字只讲了一个“现”字,GDP多少、人均多少、大学生多少、绿地多少,都在那儿搞达标运动,不知道时代为何物,甚至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时代的性质。那么现代化那个“化”是化什么?就是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化成资本主义的。大家不要怕资本主义,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我告诉大家什么是社会主义,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资本主义加共产主义除以二。
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时期,我在党校当教员的时候只能讲半句话,说它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后边那半句话思想不解放不敢讲。现在可以讲了,它也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它具有两个时代的特征,这就是我们处的时代和我们的国情。我们中国在当代的现代化的过程中走到哪儿了?那就要看我国的主要矛盾。大家都知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你把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排排队,排排辈,找出哪个矛盾是诸种矛盾的总根源,哪个矛盾是我们这个社会定性定位的主要矛盾;找出来以后再一分为二,看看对立的两个方面,哪个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决定发展阶段。我们这样的国家现在叫做发展中国家。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就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国家,一个脚已经进入现代,一个脚还拖在历史中。我们整个国家就像太极图里那个阴阳图一样,一半阴,一半阳,不过我们现在不是对半开的,大体上是三五比六五。我们的阳面,也就是660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交换方式、生产方式已经基本上现代化了,和欧美日没有时代的差别,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生产目的是为了赚钱,和欧美日只有科技含量、收入高低的差别,没有时代的差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另一半2.6亿小农户,耕种18.37亿亩耕地,平均每户才只有7.1亩,不到半公顷,在哪个时代呢?在封建时代,是小农经济的活化石。其实说小农经济它都不配了,因为它不能自给自足了,每年靠一个一号文件给打气、输血、输氧才能维持。它相当于四川那个大熊猫,大熊猫是恐龙时代的动物,不是咱们这个时代的动物。它应该跟恐龙一样灭亡,由于四川的特殊地理气侯没有死绝留到现在了,我们当国宝来保护它。小农经济不是当代的生产方式,当代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生产方式。而我们现在留下了小农户,而且是2.6亿之多,因为我们没有处理好发展和增长的关系。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我们的一个手大力地发展工商业,农民阶级已经瓦解了。大家知道,去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挂零,其中53%以上是打工收入,3%到5%是中央给的财政转移支付,1%、2%是家庭的非农经营,真正靠那7.1亩地做出来的不到41%了。大家都学过哲学,懂得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一个人的主要劳动时间、主要收入来源不在农业,你还管他叫农民吗?农民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瓦解了。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难道这不是非常伟大的成就吗?
我们这一个手做得很好,但是另一个手又犯了错误,我们每年的一个一号文件,含金量两三千亿,用这个钱又往回拉农民。已经出来2.5亿的农民工了,承担了当代产业工人的职能,给我们创造的GDP超过了50%直奔60%了,但是就是不给人家解决社会身份,保持农村那一小块地还有小房子。这说明我们中国的原始积累还没完成。只要农工潮存在一天,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这个过程就没有完。大家都知道,农民工只能拿到一半的工资。为什么敢给人家一半的工资,农村有小房子,有那块地,说明他的劳动力不是真正的商品,甚至在企业里还被当作消费品在消费。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状态:原有农民的社会分工已经变了,但是身份没有变。我们在阴阳图倒三七的位置上应该画第二条线,城市人口和农民工从分工角度已经有70%进入市场体系、进入当代了,但是从社会结构、社会身份的角度只达到了35%,这两个差了多少?35个百分点,这就是我们的时代。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原始积累还没有完成。什么是原始积累?就是小生产和它直接占有的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分离出一无所有的劳动者来打工,分离出来小资本家。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完成,现代化就没有完成。因此,要想解决我们未来的发展问题,我们从“十二五”开始就要转变农民的社会身份,实现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现代化,也就是人口的城市化。大家应该看到,转变一个百分点的农民工,就有2700万人要进城定居,就要盖50到60平米的房子700万套。这一项举措我们中国的四大剩余全都曝光了,什么劳动力过剩、流动性过剩、产品过剩、产能过剩,这些所谓剩余都是伪命题。
有人说劳动力过剩了。好多人没工作、好多大学生找不着工作,实际上是好多工作没人做,是我们的体制使我们的就业出现了问题。好多钱都存在银行里,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机制被耽误了。产品卖不掉,是因为我们老百姓没钱消费不敢消费,所以才卖不掉,才打折送给外国人消费,是自己的农民没进城,城市化慢了。工业化创造了供给,城市化创造了需求。由于城市化慢了,把城建当城市化,不让人进来,给别的国家送礼,让人家去消费。
产能过剩更是伪命题。在中国永远没有过剩这一说,再大的数除上13亿都是小数,我们6.6亿吨钢除上13亿,全世界排名在120名开外。一旦给农民工盖700万套房子,50到60平米的就可以,我们的砖瓦沙石灰、我们的钢材立刻就感到紧张。况且农民工住下来还要吃穿,还要受教育、要医疗等等。我们可以把发展速度称为发展度,如果以人为本转变一个百分点,我们叫发展度是1。那么回头看看GDP是多少?你要700万套房子,要医院、商店、学校,按照新的消费结构,这个变化有多大?所以我告诉地方政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不用管GDP保8、保9,老老实实把政府该干的事干了,转变一个百分点的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回头看看GDP不会低于10%。照这样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干多少年?我告诉大家:35到50年才把当代的民工潮消化掉。
大家想没想过,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春种大忙的季节,把我们的劳动力、把我们的才能奉献出来,都去参与这场大忙也忙不完。在座的都是年轻的学生,你们这里最年轻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你也看不到共和国的秋天。
我认为,中国从一个大国向强国转化的元年是公元2008年。从这一年开始我们苦练内功了,打通自己的七经八脉,让自己的老百姓有钱消费、敢消费了,从这一年开始三、五十年我们都是高速度发展,高速度增长。所以我们中国是政治经济学最肥沃的土壤,对你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来讲,是施展才能最好的时代。真正果实累累的秋天还相当漫长,不要被外国人忽悠晕了,我们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儿童团阶段,他们已经到中老年阶段了。我们能有幸在这个时代从事我们的事业,开创我们自己的梦想,难道不是很好吗?特别是“十二五”,我相信在中央的建议中会接受这一次国际矛盾的国内化,苦练内功打通七经八脉。我们的中部在崛起、中小城市在扩容,将来我们的就业岗位是无止境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化解千愁,工业向县以上集中,第三产业服务半径扩大了,分工无止境,就业岗位有的是。我想将来你们的就业岗位是在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的中间产业,服务行业、建筑业、医疗教育业将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果真正推翻了四座大山,解决了造成老百姓不敢消费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宅问题之后,我担心我们的就业会过热,就是说最好这个就业不要超过95%,要有一个5%的产业后备军,以便有余地调整结构。如果超过95%工资大幅度上升,那时候才有通货膨胀,现在大家不要认为有这么几个百分点的物价波动就不得了,其实根本和通胀无关。
现在大家赶上这个时代了,就要正确认识时代,正确认识自己,真正做到天人合一。同学们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时间是很长的,一直到我这个年龄甚至到七八十岁都忙不完。这就是我对时代和成就梦想的一点儿感受,谢谢大家。
(责编 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