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介入治疗肾囊肿67例分析

2010-02-11张启刚任张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级者肾囊肿硬化剂

张启刚 任张玲

四川省绵阳四〇四医院医学影像科,四川 绵阳 621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67例,男 43例、女 24例,年龄范围 22~76岁。病变直径为 3.2cm~24cm。主要表现为腰部痛、胀困不适、有坠胀感。各种检查排除有出血倾向者、心肌梗死者、严重恶病质者、肝囊肿与胆管交通者及肾囊肿与肾盂交通者。

且符合下列标准[1]:①引起明显肾盂积水的盂旁大囊肿;②压迫肾盏漏斗部造成肾盏扩张积水的肾内囊肿;③造成肾实质大量丧失的大囊肿;④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囊肿直径>3cm;⑤自愿接受治疗,无乙醇过敏史。

1.2 方法

询问有无酒精过敏史,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术前 4~6h禁食。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穿刺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并履行同意检查的签字手续。备穿刺包一个,2%利多卡因局麻用。95%无水酒精作为硬化剂。探针 l-2根,5F一步发针 l一 2支,21G抽吸针 l-2根,一次性注射器 5ml、20ml、50ml各一支。1个,2lG引导设备为 PICKER1200SX型 CI机 。常规消毒、铺巾,行穿刺点局部麻醉。病人体位根据囊肿位置而定,可选择仰、俯、侧卧或倾斜位。CT扫描确定最佳穿刺层面,铅点标记。经CT扫描确定无误后,测量穿刺点到病变中心的直线距离和进针角度。在患者平静呼吸下进针穿刺,一般采取后方或侧后方入路,避开膈肌、胆囊、胆管、脾脏、肾盂大血管、神经及骨性结构,尽量垂直于囊腔平面进针,以使进针路径最短。测量好穿刺深度,迅速进针,尽量抽完囊液。抽完囊液后即可注入无水乙醇,注入量为抽出总囊液的 1/4,拔针。后再做 CT扫描,观察有无肾周出血、气胸、无水。

1.3 疗效评判标准

疗效评判标准分为四级疗效指数,0级:表示囊肿大小无变化;I级:表示囊肿较治疗前缩小 1/3;Ⅱ级:表示囊腔缩小 1/3~2/3;Ⅲ级:表示囊腔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2]。

2 结果

2.1 本组 67例中,左肾 32例、右肾35例,共硬化治疗囊肿 71个,囊肿直径大小在 3.0cm~24cm间,囊肿抽吸、硬化治疗后CT复查,均显示囊肿显著缩小,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病人术后 3个月、6个月、1年时 (少部分病例随访3年),CT或 B超复查,疗效为Ⅲ级者有 66个 (93.0%);疗效为Ⅱ级者 3个 4.2%;疗效为I级者 2个 (2.8%),无0级病例。

2.2 并发症:本组病例,治疗中背部剧痛者 1例,胸闷 4例,轻度腹痛 1例,未经特殊处理,l-3d内上述症状均全部消失;酒精中毒者 3例,表现为头晕、面色潮红和心跳加速等,经静脉推注 50%高渗糖 60ml处理,1d后症状消失;开始推注无水乙醇时有一过性烧灼感 14例,囊肿破裂2例;术后感染 1例。

3 讨论

CT引导下的肾囊肿治疗术,运用了 CT的高分辨,使图像能清晰地显示出囊肿与邻近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的特性,为肾囊肿穿刺抽吸及硬化剂介入治疗提供了较其它导向设备更为良好的条件。采用细针经皮穿刺,设计出避开血管及重要器官的安全进针路线,定化准确、操作简便,克服了外科手术治疗损伤大,合并症多,恢复期长,费用高等不足,患者痛苦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已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又利用无水乙醇可破坏囊壁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原理,对囊中进行硬化剂治疗,方法简单、经济、安全。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抽尽囊液后,可于注入无水乙醇前先适度抽吸负压,少量注入利多卡因,浸润囊壁 2~3分钟,以减轻囊内酒精外渗引起的疼痛;减慢注射酒精的速度也是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根据囊肿位于人体CT扫描体位近最低点处层面选定进针穿刺点,可以有效利用重力作用,有利于抽尽囊液。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避免硬化剂外溢及肾周渗出;控制硬化剂量严格按 1:0.25(V/V)比例治疗,尽量减少囊肿灭能不全现象;气胸是少见并发症,穿刺不当可能会刺破膈肌或脏层胸膜,穿刺前应训练患者闭气,减少膈肌活动度。

[1]殷培忠.CT导引介入治疗肝肾囊肿 42例 [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10):933-934.

[2]李伟,吕春霞.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肾囊肿 [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9):103-103.

猜你喜欢

级者肾囊肿硬化剂
发现肾囊肿怎么办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不同浸泡过程对渗透型液体硬化剂性能的影响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