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好齐答的时机

2010-02-10唐慧彬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0年11期
关键词:铁块体积课堂气氛

唐慧彬

对于数学课堂中的“齐答”现象,教师们可谓是褒贬不一。反对者的理由是:“齐答”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回答的机会,特别是中下等生会人云亦云,沦为“南郭先生”。不可否认,这的确是齐答的弊端,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齐答的积极作用视而不见。其实只要把握好时机,齐答就能在数学教学中大展身手。那么,在哪些情形下采用“齐答”的方式比较科学合理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一、“卡壳”时齐答

当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被指名的学生回答错误,而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了错误所在,争先恐后地举手。如果此时教师让其他学生回答,原先的这位学生很可能还是一知半解,同时也会挫伤其自信心。如果此时让其他学生通过齐答的方式给这位学生以提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出了这样一道习题:一个底面直径6厘米的圆柱形水杯中装着适量的水,把一个圆锥形的铁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了4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一位学生列式:1/3×3.14×(6+2)2×4,其他同学一看。“唏嘘”声一片,但是这位同学却挠挠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看到其他学生迫切回答的眼神。我没有贸然再指名回答,而是提问道:“大家一起说一说,求铁块的体积实际就是求谁的体积?”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上升的水的体积!”这位同学一听,恍然大悟:“上升的水是个圆柱形,可我看到了圆锥就乘1/3,正确的算式应该是:3.14×(6+2)2×4。”这次齐答不但点明了知识的关键点,帮助这位同学纠正了错误的认知,而且使全体学生参与了思考,给了他们集体表现的机会,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冷场”时齐答

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过提问遇冷场的“困境”,特别是借班上课的教师经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情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问题设计不当、学情考虑不周之外,有时候还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兴致不高、畏首畏尾,从而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如果是这种原因,“齐答”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这是因为齐答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和感染力,它能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_教师一问,学生齐答;教师一呼,学生齐应。给人以琴瑟和谐、其乐融融之感,从而唤醒沉闷、压抑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增强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齐答这种“随大流”的活动中,学生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会感觉无需独立承担答错的责任,于是就会放松心境,消除畏惧心理,这样就能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答案,享受集体的成就感。当然学生在齐答时,教师要善于捕捉“不坚定”的眼神,有意识地让重点学生再次个别回答,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三、“井喷”时齐答

在数学练习课或复习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回顾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问题一出,学生的答案就犹如“爆发的火山”迫不及待地要喷涌而出。如果此时教师硬要一个一个地喊学生回答,学生的激情就会慢慢地被消磨,且学生的参与面也会比较狭窄。此时齐答无疑是最好的对策,因为它具有检查、诊断面大,反馈面广的优势,这正符合练习课与复习课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这些单一性的概念都可以运用齐答的方式进行梳理。学生在齐答的过程中自主地回顾和整理了知识,同时也给学困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修正和巩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当然我们要防止学生不假思索地满堂乱嚷,要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从而消除消极的从众心理。

由此可见,齐答的时机并非信手拈来。而应当是教师根据特定场景和目标,有意识地设计后的明确指向,这样的齐答才会既有轰动效应,又有实际效果。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铁块体积课堂气氛
将课堂互动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的重要性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铁 匠
谈拟柱体的体积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谁的体积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紧扣“不变量”灵活解决问题
问题征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