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育从“第一次”开始
2010-02-10杨蓥
杨 蓥
作为班主任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足功夫,既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又能让班主任工作轻松有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呢?通过多年的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实践,我终于找出一条捷径——把握每一个“第一次”,特别是入学第一天中的种种机会。
一、亲力亲为。让晨间规范驻入学生心田
一年级的学生从入小学的第一刻起,就受到许多约束,如上学要佩戴小黄帽、校徽、红领巾,学会礼貌用语等等。可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三标志”牢记在心呢?我忽然想到学生上幼儿园时,每天早上入园时要检查手指甲、口腔消毒等,心想何不效仿一下。
上学第一天的清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校门口迎接我班学生的到来,同时将校徽、小黄帽放在身边,又在门口立了一块牌子:“104班学生请往这儿过。”当第一个学生朝我走来时,我起身向他说“同学,早上好,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某某镇中心小学104班的同学了,欢迎你的到来”,边说边热情地递上小黄帽,“愿你每天早上平平安安上学来,这顶帽子能保护你,请你天天戴”。随后,我又送上一枚校徽说:“佩戴上这枚校徽,某某镇校的大门为你敞开,请你以它为荣。”小朋友们郑重地接过小黄帽、校徽,迫不及待地戴上了,还很有礼貌地道谢。有个别孩子即使不会主动道谢,也在家长的教育下,学会了礼貌用语。
整整一个多小时,我把这三句话重复了51遍,递上了51顶小黄帽,送上了51枚校徽,搞得我口干舌燥。但是我相信,我送出的不仅仅是这51份学生必备品,更是一项没说明的校纪校规、一次礼貌用语的学习过程、一份给家长的温馨提示。我相信,明天,后天,大后天……学生都会头上戴小黄帽、胸前别着校徽走进大门,遇见了老师也会亲切地问声好。果然,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同学们来上学时言行仪表都如我所愿。我心中窃喜,这一招果真见效。另外,这一招还让学生养成了上学不迟到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每天清晨,班主任都在校门口欢迎他们。
第一个“第一次”在孩子们小学生活的第一天悄然拉开了帷幕,事后证明,这也打响了常规训练的第一炮。
二、赶鸭子上架,把早自习管理权让给小干部
读到这一个小标题,有人会说“这纯属虚构”,学生一没学习内容,二没任何经验,怎么把持“大局”。一开始我也有顾虑,可一想到“第一次”的早自习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便绞尽脑汁想办法。为此,在一拿到分班名单后我就开始了家访,冒着酷暑走街串巷,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自主能力;又跑到幼儿园调查学生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向幼儿老师讨教学生的学习资料。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内定了几位“领头羊”。这还不够,我又进行个别辅导,教他们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学习。
这不,第一天的早自习,我站在教室门口,用心地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琢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小干部则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指挥得有模有样,一点不比高年级的学生差。几天下来,早自习时我稳如泰山地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大家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忍不住问:“你怎么不去管教室,学生要造反的!”我呢,嫣然一笑,说:“要不,你帮我去瞅瞅,我在做实验呢!”当然,有时我也会偷偷地站到教室旁监视,以防几个小捣蛋趁机作乱。几个星期下来,原先那几个会吵的小家伙仿佛也变乖了,我想,他们是被大环境给感染了吧。
良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点没错。第二个“第一次”也骤然起效,真可谓“幸福双响炮”。
三、激趣训练,使课堂常规深入脑海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常规后是非常愉快的,对学习十分有利。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那些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二字。
如训练学生出操做到“静、齐、快”,便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必要时,还得充分利用“鼓励、表扬”的手段,给予学生肯定,同时也要毫不留情地指正个别较差的学生。当然,要注意“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
因为学生毕竟年龄较小,如果一味单调训练,时间一长他们就烦了,因此还要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
我利用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常玩的一种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把五姿训练安排在游戏之中。第一节语文课,我什么课文内容也没教,就做了一节课的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个游戏。”说着我就边念“请你跟我这样做”,边把正确姿势示范给学生。学生在“我就跟你这样做”的回应声中,模仿学习坐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和站立姿势。对于模仿正确的,我还请他上来喊口令。有些孩子一下子学不会,这时就需要老师细心指导。我们还举行了“模仿秀”比赛,看谁模仿得最好,让学生进一步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训练,养成姿势端正的习惯。
开学初不久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班规范的课堂常规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大力称赞,纷纷向我讨教秘诀。我说:“没什么,就是充分利用了‘第一次嘛。”
四、身临其境,教学生安排课间十分钟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带”出来的。在带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勤思考、勤观察、勤动手,严管教,多表扬。
第一节下课铃声响了,我没讲完的话也就戛然而止,因为,我要让学生知道“铃声就是命令”。随后我对学生说:“下一节还是语文课,我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接着我边说边将下节课要用的物品一一整好,放在抽屉一角。学生们见我这样做,他们也学着把学习用品整理好。然后我说:“课前准备做好了,我要上厕所啰。”同学们马上跟我走出了教室。教室里空无一人。接着,大家又自由活动起来。可这时我并没有因为下课而不管学生,我一直站在他们中间,用锐利的眼光捕捉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表扬、称赞文明活动的孩子,随时阻止、批评不文明的举动,教会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又教会孩子一些适合下课玩的游戏。
上课铃声响了,我又快步走进教室,孩子们也尾随人内。我从抽屉里拿出书本,孩子们也学样从课桌内拿出早已准备妥当的学习用具,第二节课井然有序地开始了。
接下来的一周内,不论是不是我的课,我都在铃声结束前走到教室门口看孩子们的表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奖励,在一次次的奖励中,学生对铃声已显得异常敏感,对课间活动亦排得有滋有味。吵架、打闹的事情少了,告小状的孩子少了。我这个班主任当得挺“舒坦”。
五、动之以情,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思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可是,老师光讲大道理,学生是不会自觉地去做的。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做,我就使用了“动之以情”的方法。
新鲜而又兴奋的新学期第一天即将过去。望着满地的垃圾,我忽然计上心头,不是说以身作则嘛,我立马弯下腰捡起纸来,过了一会,抬头一看,孩子们自顾自地玩起来,没有一个人跟我学的。我顿时火冒三丈,刚想张嘴痛斥一番,“你们怎么不能向别人学习……”对呀,我何不把曾让我感动不已的“别人”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呢?我收住话题,给学生讲了两个动人的故事。其一:一个在国外居住多年的中国夫妇带着6岁的女儿回国定居。因为习惯了国外大街上的无纸屑环境,所以,一上街就忙着捡纸屑,父母告诉她纸屑是捡不完的,可她却说:“捡一张就少一张……”父母听了也和她一起捡起来。讲完这个故事,同学们不住地点头,我让学生谈谈想法。他们你一句、我一言地讲起了大道理,把原先我想训他们的话都说到了。可见,孩子们的卫生意识早就有了,只是还做不到“言行一致”。于是,我又讲起第二个故事:一个大人从小教育孩子要爱卫生,见到垃圾就弯弯腰,伸伸手,孩子很听话,不论家里家外都能做到。有一次,妈妈带孩子去玩,吃完棒冰,孩子想把包装纸扔到垃圾桶里,可是垃圾桶在路的那边,孩子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就在这一瞬间,孩子被车撞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妈妈疯了,从此在街上一刻不停地捡起了垃圾。一年、两年……路过的人见了,再也不忍心把垃圾丢在地上了。故事讲到这,我又让学生谈谈感想,孩子们都不说话了,有几个爱哭鼻子的小姑娘都流下了眼泪。我见机轻轻地说了声:“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做呢?”话音刚落,大家都在教室里忙碌起来。我想,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就不用我多教育了。没有了纸屑,傍晚的值日工作就轻松不少。
事实证明,孩子是可塑的,好的习惯在第一天就可以而且应该培养,只要你用心+耐心+恒心去和孩子们共处,把握每一个珍贵的“第一次”,很快就会发现良好的班风正在悄然形成!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