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锡纯运用山茱萸肉治脱证特色分析

2010-02-10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3期
关键词:证治张锡纯方中

杨 焱

1 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 130012)

2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张锡纯(1860-1933年)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他一生重视临床实践,精研药性,用药精当,配伍严谨,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内容丰富,在学术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临床用药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笔者对张氏应用山茱萸肉治脱证特色进行总结如下。

1 谙熟药性,用法讲究

张氏对山茱萸的救逆之功非常推崇,认为“山茱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山茱萸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之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功,当以萸肉为第一”。在该书所录医案中,有8则为山茱萸肉单用,以起回阳救逆之功。而其用量常在60g以上,最大的可至120~180g。在用法上极其讲究,在选药上注明“生用且干净去核者”,“用时务须将核去净”,并说明去核原因在于“其核与肉之性相反”,“山茱萸之核不可入药,以其能令小便不利也”。且从药物炮制对药效的影响如“用药房酒浸蒸黑用之,其敛肝固气之力顿减矣”上给予指导。

2 独辟蹊径,从肝论治

张氏论述脱证病机,独责之于肝。“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对于元气之脱,认为“今但即脉以论,如此证脉若水上浮麻,此上脱之证也。若系下脱其脉即沉细欲无矣。且元气上脱下脱之外,又有所谓外脱者,周身汗出不止者是也”。

3 辨析特点,搭配药物

3.1 上脱证治 临证创用参赭镇气汤治疗“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之上脱。方中人参补虚极之气,代赭石重镇,挽回将脱之元气;紫苏子降气,山药、白芍滋补肝肾之阴,山茱萸肉、芡实、龙骨、牡蛎酸敛收涩,固涩元气。

3.2 下脱证治 临证创用急救回阳汤治疗“霍乱吐泻已极,精神昏昏,气息奄奄,至危之候”之下脱。方中重用人参以回阳,山药、白芍以滋阴;山茱萸肉以敛肝气之脱;炙甘草以和中气之漓”;代赭石能止呕吐,“助心气下降”;山药“又能温固下焦,滋补真阴”,“以回肾气之下趋”;朱砂“直入心以解毒”;童便“使毒气从尿道泻出”,“又能启发肾中之阳上达”。

3.3 上下皆脱证治 临证创用既济汤治疗“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之上下皆脱。“重用熟地、山药以峻补真阴,俾阴足自能潜阳”;附子辛热,“同芍药之苦降,自能引浮越之元阳下归其宅”;“山茱萸肉、龙骨、牡蛎以收敛之,俾其阴阳固结,不但元阳不复上脱,而真阴亦永不下脱矣”。

3.4 外脱证治 临证创用来复汤治疗“寒热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之外脱。方中重用山茱萸肉;辅以芍药酸敛补肝以固脱;佐以龙骨、牡蛎收摄元气而止汗,共回元气外脱之势。

综上所述,张锡纯运用山茱萸肉治疗脱证的经验堪称独到,谙熟药性,注重用量,讲究用法,疗效显著,对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对提高中医急症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证治张锡纯方中
尝药尝出来的神医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五味子酒助眠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
慢性泄泻证治体会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浅析张锡纯大气下陷证与升陷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