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甘草汤治疗运动性肌肉痉挛初探

2010-02-10郝桂锋温成平赵天喜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3期
关键词:筋脉运动性白芍

郝桂锋 温成平 赵天喜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目前芍药甘草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在临床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从芍药甘草汤的渊源、运动性肌肉痉挛中、西医病因病机以及经方的具体应用3个方面阐明芍药甘草汤在运动性肌肉痉挛的临床应用。

1 芍药甘草汤方解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治疗“足挛急、不得伸”的名方。成无己曰“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挛急,用甘草生阳阴之津,芍药以和太阴之液,其脚即伸,其即用阴和阳法也”。白芍与炙甘草配伍,既善化阴、舒挛急,又能疏络、缓急止痛。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简,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和营散逆、舒挛止痛方剂。方中白芍和炙甘草相须为用不仅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且益气补血,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是张仲景治营阴不足之基础方。如桂枝汤是以白芍药、炙甘草加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敛阴益阴化阴之功;小建中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大芍药用量再加饴糖组成,取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效来治疗虚劳里急腹中痛之证;芍药、甘草加柴胡、枳实组成四逆散,以芍、甘之养血柔肝、补益中气来治气机郁遏、肢逆腹痛等;此外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芩汤、小柴胡汤等,均以芍药配伍甘草进行组方。可见古方中在芍药和甘草的基础上进行组方化裁是比较普遍的。

2 运动性肌肉痉挛的病因病机

在《内经》中,肌肉痉挛称为“转筋”、“筋痹”、“挛痹”等,主要症状为四肢、躯干屈伸不利、拘挛疼痛,局部肌肉坚硬、疼痛较剧。其病因分内、外因: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受病而拘急成挛;内因为阳气鼓动无力,肝脉阴血亏少,筋脉失养致病。而运动性肌肉痉挛则是由于运动后津液亡失过多,气血亏虚,筋脉肌肉失养,或者在阴亏的基础上因寒邪侵袭而发病。现代研究表明[1]运动性肌肉痉挛是因为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尤其是局部肌肉负荷过大时,或进行间歇时间较短的重复练习时,肌肉过快地连续性收缩,而松弛时间过短,以致收缩与放松不能够协调、成比例地交替进行,肌肉得不到充分舒张的机会,从而出现局部肌肉抽掣疼痛,甚至挛缩成块;同时因运动量过大、排汗过多,体内液体和电解质(氯化钠、钙、钾和镁等)大量丢失,得不到及时补充,进而造成体内电解质平衡发生紊乱,再加上寒冷刺激以及代谢产物的堆积,所以就出现了肌肉痉挛。当肌肉处在痉挛状态时,由于能量过度消耗,造成肌肉本身营养不良,从而对外周神经逆向营养减弱,外周神经营养不良对肌肉的营养也相应减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明显的肌肉营养不良及肌肉萎缩,所以改善患者的肌肉痉挛状态对其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3 芍药、甘草的配伍和应用

《伤寒论》中用芍药者共33方,其中只有本方注明为白芍药,具体在临床上应用的是赤芍还是白芍,诸多医家颇有争议,但根据中药药性理论,赤芍性寒,清热、凉血、散瘀而主泻,白芍性平,酸甘敛阴而主补,正如王晋三谓“今里气不和,阴气欲亡,自当用白芍补营”;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温中补气,因此临床用本方治疗虚证时,宜白芍药与炙甘草,治疗瘀血闭阻而至血痹时宜赤芍与生甘草。药理研究表明[2],芍药甘草对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未梢性的均有镇静作用,对身体的挛急有效,不仅针对表浅性的躯干和四肢的横纹肌,对深在平滑肌性脏器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芍药中含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甘草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出强抗痉挛成分甘草香豆素及异甘草素[3],其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末梢神经。芍药甘草汤方中记载“芍药、甘草各四两,上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方中两药剂量均为4两,按现代度量衡制进行换算后均为50g以上,剂量甚大,说明这两种药物在应用时量大才能显效。根据文献研究以及诸多医家的临床经验以及报道来看,白芍药用量为3~120g,炙甘草用量为1.5~50g。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当注意是否有因甘草而可能对疾病带来的不利因素,从而适当调整剂量,如甘草有储钠的副作用,故剂量宜小。现中医临床中两种药物常用量为白芍药20~45g,炙甘草9~15g。多数医家认为两药的比例为 2 ∶1,或为 3 ∶1、4 ∶1。研究显示[4],白芍与甘草药量之比为1∶1时解痉止痛作用最强。

4 案例

隋某,男性,23岁,运动员。2008年7月因“2个月前开始每训练后及夜间感双下肢抽搐、疼痛感,经推拿、针灸、理疗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时有时无”来诊。症见双下肢抽掣感不适,疲劳感,稍感疼痛,无肤色改变,无局部肌肉隆起,体瘦,纳食尚可,大便可,小便时有发黄,余无殊,舌脉正常。证属津亏液乏,筋脉失养。治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予芍药甘草汤加减:白芍药30g,炙甘草10g,宣木瓜12g,伸筋草18g,炒鸡内金9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并嘱患者平日多饮水,少食辛辣刺激之品。药后下肢抽掣、疲劳感减轻,疼痛改善,上方白芍药增至40g,加全当归10g,生黄芪15g。续服7剂后诸症基本解除。

按:该患者患病数月,所表现的诸多症状,乃为过度劳累后气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致,故以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柔筋以止痛;炙甘草补益中气,与白芍配伍,化阴、舒络、止痛;宣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鸡内金顾护胃气,以防诸药日久伤胃;当归以活血祛瘀;生黄芪补气兼固表。诸药合用,则痉挛得舒。

[1]Rack PMH,Ross HF,Theilmann AF.The ankle stretch reflexes in normal and spastic subjects[J].Brain,1984,107:637~654.

[2]孙玉齐.芍药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J].陕西中医函授,2000,20(5):24.

[3]陈晓玲.甘草根中的抗痉挛成分之一——异甘草素及其作用部位 [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6):270~271.

[4]田峰.芍药甘草汤的组方与临床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4,33(6):513 ~ 514.

猜你喜欢

筋脉运动性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姜黄素对大鼠运动性肾脏裂孔隔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粳米粥缓解颈椎不适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一统天下(龙首)
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