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炭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0-02-09程虎印
欧 莉,程虎印,赵 鹏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其炒炭后是常用的止血药,具有悠久的入药历史和显著的药效。荆芥原名假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荆芥之名始载于《吴普本草》[1]。荆芥性温、味辛,归肺、肝经,是传统的辛温解表药,为历版《中国药典》所收载,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之功效。荆芥炒炭后辛散之力减弱,性味转为苦涩平和,功专止血,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与血液系统相关的疾病。现归纳近年来荆芥炭对血液系统作用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广其止血作用提供参考。
1 炮制方法
荆芥炮制品除生用外,还有荆芥炭和荆芥穗炭。分取荆芥和荆芥穗,照炒炭法[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ⅡD]炒至表面黑褐色[2]。杨忠林等[3]优选了荆芥炒炭的最佳炮制条件,以止血、凝血试验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将温度控制在180℃以下,炒至药材表面黑褐色,内部棕褐色为佳,具体工艺为铁锅炒制、温度180℃、加热5 min。除炒法外,荆芥还可用烘法炮制,具体工艺为温度240℃烘10 min[4]。
2 化学成分
荆芥中含挥发油及黄酮、苷类等多种成分,经炒炭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挥发油中所含成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生品中原有的成分如β-蒎烯、香芹酮等炒炭后未能检出,而炒炭后检出的荆芥酚、乙酰呋喃等9种成分在生品中未能检出[5],但主要成分薄荷酮、胡薄荷酮等仍存在[6]。包贝华等[7]通过药效学筛选,发现荆芥炭的总黄酮部位是其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活性部位,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 18.33 ~19.72 mg/g。朱悦等[8]发现,以石油醚脱脂、甲醇索氏提取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并将荆芥炭含量限度定为含总黄酮不低 于 8.00 mg/g(即0.8%)。丁安伟等[9-11]从荆芥炭中提取了脂溶性止血活性成分StE,得率为6.33%,经乙醚再次提取后得到产物M,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StE和M均为荆芥炭止血的活性成分。张丽等[12]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研究发现荆芥经炒炭后吸附力增大,饮片中碳素的含量增加。鞣质能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纤溶活性而促进凝血,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宋磊等[13]采用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时发现,荆芥穗炭饮片中鞣质含量为0.333%,荆芥穗饮片中鞣质含量为0.249 1%,前者的鞣质含量明显大于荆芥穗。荆芥中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唐启令等[14]测定的样本中Ca,Fe,Cu,Zn的含量分别为 9.86,323,5.88,9.58 mg/g。
3 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
3.1 对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荆芥生品无止血作用,而炒炭后虽然挥发油大部分被破坏,但其中所含的脂溶性提取物StE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可显著缩短实验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还具有体内抗肝素的作用,且不致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5]。丁安伟等[10]发现荆芥炭提取物StE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和抑制纤溶活性的双重途径来实现的。StE可显著缩短实验动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浆复钙时间(RT),并具有体内抗肝素作用;同时可以明显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并增强纤溶活性(FA);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和乙醇胶试验(EGT)均为阴性,排除了大剂量使用StE时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性。对荆芥及其提取物的止血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发现,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数剂量与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StE给小鼠腹腔注射后0.5 h、家兔口服给药后1 h即可见到明显的止血作用,作用维持时间分别为6 h及12 h[16-17]。郑贤植等[18]给低凝血酶原血症患鼠在穴位点(BL23)注射荆芥炭溶液每100 g体重0.2 mL,结果显示患鼠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并阻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复钙时间的延长。
3.2 对血液黏度的影响
StE乳剂(0.7%和1.4%)对大鼠口服给药,连续5 d,能明显增加大鼠的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和红细胞压积,而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无明显改变,StE组动物红细胞数有上升趋势,但对血小板数影响不明显[19]。荆芥内脂类提取物 2.0,4.0,8.0 mg/kg体重腹腔注射能显著降低全血比黏度,大剂量组尚能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20]。
3.3 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血小板聚集在整个止血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荆芥炭提取物StE体内用药对实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体外用药在低质量浓度(<0.625 mg/mL)时可强烈促进血小板聚集,而质量浓度高于5.0 mg/mL时则呈抑制作用,且随质量浓度升高,StE的抑制作用愈加强烈。实验性血栓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StE对血栓形成基本无影响,唯大剂量组(84 mg/kg)似有抑制倾向。结果提示:荆芥炭提取物StE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具有双向性,即既有很强的止血作用,又在大剂量时表现出一定的活血倾向。这可能与StE使实验动物血浆前列腺素E(PGE)含量明显升高等因素有关[21]。
3.4 其他
Fe2+-Ascorbic acid系统能诱导和促进自由基大量产生[22]。丁安伟等[23]采用该系统诱导肝脏组织生物膜脂质过氧化,从而考察StE对这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tE可显著抑制肝脏匀浆Fe2+-Ascorbic acid系统诱导提高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提示StE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组织的过氧化损伤。机体处于出血性状态时,内环境必然产生某种程度的失调,且整个凝血过程需众多酶系统的积极参与,因此,StE的抗脂质过氧化对其止血作用的意义不容忽视。荆芥中分离出的黄酮及若斯马林酸(rosmarinic acid)等11种化合物均能抑制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生成,对来自1-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1)的5-脂氧合酶(5-LOX)和来自兔血小板的12-脂氧合酶(12-LOX)的损害有抑制作用[24]。
4 结语
荆芥炒炭后是常用的止血药。《本草汇言》曰:“荆芥,轻所之剂,散风清血之药也……凡一切失血之证,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上之。大抵辛香可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也”[25]。《傅青主女科》载方83首,其中用荆芥的方剂有26首,分别散见于带下、血崩、调经、小产、正产、产后、血晕、痢、阴痛等与血证相关的病证。
现代研究发现、荆芥炭的总黄酮是其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目前多是从整体水平去认识其对止血机制的影响,缺乏细胞水平的认识,因此其作用机制、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相互关系等方面尚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如何进一步对荆芥炭的药效、药理和有效成分作深入研究,开发出能有效止血的荆芥炭制剂,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1]袁久荣,丁作超,袁 浩.等.荆芥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6,19(5):258.
[2]张 丽,包贝华,丁安伟.荆芥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7):438 -440.
[3]杨中林,高如忠,李叔申.荆芥炭炮制的最佳条件正交筛选实验[J].中药材,1994,17(9):262 -263.
[4]黄雪梅.荆芥炭烘法炮制及质量控制[J].基层中药杂志,1993,7(4):21-22.
[5]叶定江,丁安伟,愈 链.荆芥不同药用部位及炒炭后挥发油的成分研究[J].中药通报,1985,10(7):307.
[6]丁安伟,叶定江,王苏玲.荆芥炭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J].中药材,1992,15(1):25 - 26.
[7]包贝华,张 丽,丁安伟.分光光度法测定荆芥炭中总黄酮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5):264 -265.
[8]朱 悦,包贝华,张 丽,等.荆芥炭饮片质量标准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3 829 -3 830.
[9]丁安伟.荆芥炭止血作用研究Ⅱ[J].中国医药学报,1989,4(2):39-40.
[10]丁安伟,吴 皓,孔令东.荆芥炭提取物止血机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0):598-600.
[11]丁晓江,丁安伟.荆芥炭止血活性成分及其制剂的研究[J].中药材,1997,20(2):81 -83.
[12]张 丽,宋 磊,郭 戎,等.荆芥、荆芥穗及其炭制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比较[J].江苏中医药,2007,39(11):73 -75.
[13]宋 磊,丁安伟,张 丽.荆芥4种饮片中鞣质的含量测定[J].安徽医药,2007,11(2):137 -138.
[14]唐启令,姜霁芳,曲永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荆芥中微量元素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468.
[15]吴 婷.荆芥现代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4,25(10):65.
[16]丁安伟,吴军,黄雪梅,等.荆芥炭止血作用研究——荆芥炭及其提取物止血量效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88,3(6):20.
[17]丁安伟,孔令东,吴 皓.荆芥炭提取物止血活性部位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9):535-538.
[19]丁安伟,向 谊,孔令东,等.荆芥炭提取物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4):37.
[20]卢金福,张 丽,冯有龙,等.荆芥内脂类提取物对大鼠足跖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6):502-504.
[21]丁安伟,向 谊,孔令东,等.荆芥炭提取物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412-413.
[22]戴龙君,丁鼎武.自由基与心肌缺血性损伤[J].生理科学进展,1990,18(2):160.
[23]丁安伟,孙志广,吴丽文,等.荆芥炭提取物对PGE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9):282-283.
[24]郑虎占,董泽宏,佘 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四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307.
[2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