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杂病论》护理学思想刍议

2010-02-09王淑荣

中医药信息 2010年4期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杂病论仲景

王淑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之一,不仅是诊疗疾病理、法、方、药完备的辨证施治纲领,为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体系,而且记述了丰富实用的护理知识。笔者在学习仲景著作时,对仲景护理学思想体会如下。

1 医护一体,相互依存

仲景著作中的许多条文,都是理法方药(药物炮制、煎法、服法)及药后护理俱备。注重医疗和护理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以达到“尽愈诸病”的目的。也就是说医疗是疗效的前提和基础,护理是疗效发挥的保证。

如《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然后在桂枝汤方名下详列方剂的药物组成、剂量和修制方法,下段条文“上五味,口攵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1]。这些都是调摄护理的具体措施,极为重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此仲景不惜篇幅,详细说明煎药方法(用水、用量)、服药方法(温度、频率、剂量)还有服药后的病情变化,据以调整服药的频率、剂量。还嘱咐饮食护理如禁食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文中特别指出,如果护理失当,病人发汗太过,津液耗伤,反而变生它病。又如《金匮要略》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多者温粉扑之”。白术散有“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2]。指出药后出现的各种反应及应对措施,以免引发新病。可见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有其道理。

2 重在调摄,预防护理

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是在东汉疫病流行诸众多的背景下,所以注重发病时的辨证治疗,如对于外感病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内伤杂病则创立了脏腑辨证分治的治疗学思想。但仲景还是极其重视在未病时养生调摄、预防为先的。他在《伤寒论杂病论·序》里痛斥了世人追逐名利而不知养生保身的错误观念。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里,仲景提倡“上工治未病”,他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事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如其腠理”[2]。体现了在未病时注意自身护理、养生调摄的预防学思想。

《金匮要略》多次提到饮食调理以预防疾病。如《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云“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2]。《金匮要略·果实菜谷禁忌并治》还告诫人们:“四季勿食生葵,令人饮食不化,发百病,非但食中,药中皆不可用,深宜慎之”[2]。又说:“樱桃、杏,多食伤筋骨;石榴,不可多食,损人肺;胡桃,不可多食,令人动痰饮;生枣,多食令人热渴、气胀、寒热,羸瘦者弥食,伤人”[2]。这些论述都从未病先防的角度阐发了调理饮食以预防疾病的思想。

3 辨证施护,三因制宜

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的治疗决定了辨证的施护,所以仲景的护理学思想是辨证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如同是太阳病需解表,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要“啜热稀粥,以助药力”,而太阳病伤寒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却“不须啜热稀粥”,可见太阳病表实证、表虚证服药后的护理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证施以不同护理的灵活性。但太阳病需发表取汗而又不可过汗,及饮食宜忌是一致的,这便是辨证施护的原则性。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2]。其道理在于,春季肝气旺盛,食肝则肝气更旺,过则为害,故春季不宜食肝。夏季心气旺,秋季肺气旺,冬季肾气旺,故夏、秋、冬季分别不宜食心、肺、肾。脾旺四季,故四季不可食脾。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生天地之中,与天时相应,故在不同的季节,人体亦有不同的状态,而不同状态的身体也需要不同的饮食。从反面讲,处于不同季节、不同状态的身体,它与某些饮食也不相适宜,应当避免食用。只有懂得适应四季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免生疾病,颐养天年。

仲景在疗病时,不仅考虑病情的轻重缓急,还十分重视病人体质的类型、胃气的强弱。在服药护理时极其强调因人而异、辨证施护。如白散方“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1],十枣汤方“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1],论中反复强调在服药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而调整药量。同时为避免在攻邪时过剂伤正,在得快下利后,用糜粥以养胃气。充分体现了仲景辨证施护、注重细节以期提高疗效的护理学思想。

4 注重细节,药后观察

在临床护理中,详察病情变化、观察服药后反应是一个重要方面。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12条桂枝汤、第38条大青龙汤方后有“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和“一服汗者,停后服”的告诫,通过观察病人汗出情况,而判断病情的好转与否。若汗出病愈,即停止服药,防止过剂伤正。另外仔细观察服药后反应,也有助于判断疗效,根据病人病情调整药量。如第386条理中丸方后注云:“……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1]。寒湿霍乱用理中丸治疗,通过服药后腹部感觉(温热与否)来判断疗效,并据以调整服药的剂量。表明仲景在护理中注重细节,确保疗效的观念。又如少阴咽痛的苦酒汤方,用“少少含咽之”的服法,可以使药液直接、充分的作用于咽部而发挥药效。说明仲景注重细节,因而保证了药物的较好疗效。

5 病后调护,以防复发

大病初愈,气血尚虚,体力未复,应当慎起居、节饮食,以防复发。《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即是示人大病初愈须注意必要的调护,防止旧病复发或变生它病。伤寒病后,余邪未尽,正气未复,若触犯房事可致“阴阳易”;起居作劳可致劳复;暴饮暴食也可致食复。说明病后应慎房事,不可多虑劳神,亦不可过早梳洗沐浴,劳力伤气,若调摄失宜,往往易致大病复发。可见大病初愈阶段,护理工作尤不可忽视。《伤寒论》第398条即是大病新瘥,其人脾胃尚弱,不能消化水谷,多食饱食,导致微烦。此时只宜稍稍以糜粥以养胃气,等待胃气回复。对于病后的护理,仲景设立专篇进行探讨,足以引起我们重视和借鉴。

中医护理学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在仲景著作中得到重视和发展,并将其提高到与治疗学同等的高度。仲景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治疗和护理实为一体两翼,密不可分。并在护理措施上有所创新,如蜜煎导法解决便秘、人工呼吸法解救自缢,实为难能可贵。

[1] 汉·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猜你喜欢

伤寒杂病论杂病论仲景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探析
浅谈学用《伤寒杂病论》的三步曲
刍议《伤寒杂病论》中舌诊的特点
《伤寒杂病论》书名辨析
《伤寒杂病论》中腹满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探析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内经》与《伤寒杂病论》贯穿式教学法的研究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