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甲状腺癌12例外科治疗分析

2010-02-09戚良碧陆保成张仁希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腺叶峡部患侧

戚良碧, 陆保成, 张仁希

本文回顾20年来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13岁以下儿童甲状癌12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6~13岁,平均11岁。全组病例均以颈部肿块就诊,单侧病灶10例,双侧2例。肿块直径1.5~5.0 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病程21天~5年,平均2.3年,其中7例已于外院按甲状腺腺瘤行瘤体摘除或腺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2例术前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3例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确诊。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未发现有远处转移。

本组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癌11例,滤泡状癌1例。癌肿浸润包膜6例,浸润至包膜外4例。颈淋巴结转移8例,转移率为66.7%。

1.2 手术方法 12例中4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6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例双侧癌均行一侧腺叶及峡部加病灶较小(直径≤1.5 cm)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且同时行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1.3 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副损伤及并发症,平均住院12天。术后均长期服用甲状腺片。经观察随访6个月~11年,其中11例未见复发或转移,目前状况良好;另1例术后5年发现双肺弥漫性粟粒状转移灶,经同位素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至今4年仍健在。

2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儿童甲状腺癌具有以下临床和病理特征:(1)癌细胞分化均较好。本组12例中乳头状癌11例,滤泡状癌1例。无分化不良的髓样癌和未分化癌。(2)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本组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2.3年,最长达5年。(3)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本组术后经病理检查阳性率达66.7%(8/12)。(4)手术效果及预后良好。本组术后平均随访7年,除1例发生双肺粟粒状转移灶外,其余病例无复发及转移,健康生存。

目前,甲状腺高分化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于小儿甲状腺癌患者,既要求根治性手术治疗,又要兼顾美容与功能的保护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分析本组病例我们认为,儿童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范围:(1)肿瘤局限于一叶者,切除原发病灶一侧腺叶及峡部。(2)双侧甲状腺癌若受累较少(直径≤1.5 cm)或为孤立性小结节时,宜保留少量远离肿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3)颈淋巴结清除宜选择功能性颈清扫术;对有淋巴结肿大或经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应依次清除甲状腺的区域性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气管旁及喉返神经组,以及颈内静脉上中下3组淋巴结在内的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术中如发现颈后三角及胸骨凹(前上纵隔)等处有肿大淋巴结,应一并切除,但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等重要组织应予以保留。若手术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可不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

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对儿童甲状腺癌的手术切口作了改进,采用胸骨上方1.0 cm平行于皮肤纹理的横切口,在斜方肌前缘作“ ”或“ ”状纵切口与下端横切口连成“ ”或“ ”型切口。选择此切口可使手术野暴露更加清晰,同时避免了“ ”、“ ”、“ ”、“ ”型切口中的锐角处皮瓣易坏死的缺点。这样既保证了清扫的彻底性,又保证了患儿颈部的美容,效果令人满意。如果双侧甲状腺癌同时清扫则可先作“ ”切口。

本组无1例发生手术副损伤及并发症。作者体会,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做到耐心、细致,保持手术野清晰,尽可能地预防喉返神经、颈内静脉及胸导管等重要组织的损伤。由于儿童处于成骨发育阶段,应强调手术中特别是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时,对可疑甲状旁腺组织一定要保护好,若发现误切可立即移植至胸锁乳突肌内,以防止术后低血钙而引起抽搐。术野常规放置乳胶管引流,一方面可观察是否有出血,另一方面还可防止因局部出血引起窒息等严重并发症。

儿童甲状腺癌病理特点是以分化较好的乳头状癌居多,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同时口服超正常剂量的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片,以抑制促甲状腺素分泌,从而抑制肿瘤复发。随访中若发现有肿大淋巴结应及时再手术切除。如疑有肺或骨转移,应及时作ECT检查,必要时行同位素131I治疗。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3-314.

猜你喜欢

腺叶峡部患侧
更 正
单根双根管牙根管峡部形态特点及发生的显微解剖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峡部植骨修复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研究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
SPECT/CT融合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增益价值
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预后效果的分析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