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

2010-01-24吴海滕非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音乐史谱例贝多芬

吴海,滕非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西方音乐史是一门专门介绍西方专业音乐历史发展的课程,是我国综合性院校音乐院系中的专业理论必修课程,该课程为每一位音乐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但长期以来,在各类综合性院校所选用西方音乐史教材中,内容大多以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文字叙述为主导,在谱例的选用上显得较为粗略。体现在教学中,它们或过于概括含混,重点不清;或过于篇幅巨大,有时甚至将冗长的整部作品附之于教材中;或缺少通过文字对谱例的详尽分析。给学生的学习理解造成较大困难。

客观地说,由于综合性院校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倾向不同以及综合性院校音乐院系培养目标的不同,势必难以使学生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上达到相当的高度,也就难以以研究音乐的第一度创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的内容大多是按照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先后顺序编写的。除了文字的叙述和描写,谱例的选用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谱例的选用解决了单一文字的枯燥,并能结合文字描述形象地表达出每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及某一作曲家的创作特征。然而,一些教材中的某些谱例选用却显得不够精当,值得商榷。

例如,在阐述巴洛克时期器乐的章节里,为说明科雷利的d小调教堂奏鸣曲形式,将整首奏鸣曲都作为谱例选用了上去,占据了大量篇幅,却未能突出重点,相反显得较为冗长。选用这个谱例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表达奏鸣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演奏同样音域的二声部,大提琴和管风琴演奏通奏低音,四个乐章都是用同一调性。个人认为,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上述巴洛克奏鸣曲的特点,可以截选奏鸣曲的每一乐章的前几小节并附上说明文字,就能简单、清晰、明了地说明问题。

同样,科雷利的d小调室内奏鸣曲,列举了大量篇幅的谱例——奏鸣曲由三个舞曲乐章组成——四拍子的阿勒芒德、三拍子的库郎特、六拍子的吉格,其实,为了清楚地说明舞曲的节拍类别及节奏型,可以截选每一乐章的前几小节,使学生很快就能辨认出来,无需使用整个乐曲作为谱例。

综上所述,某些教材中的谱例选用存在的问题包括:1.谱例选用过于冗长;2.文字阐述较为粗略;3.典型性不足。

二、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谱例选用的目的和方法

在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谱例的作用大多是比较和说明。常用的方法多以举例和比较为主。

1.举例

选用谱例的常用方法就是举例,它是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问题。通过举例子可以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理,通过列举具体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文字说明往往过于繁琐,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列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便于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以致用。

例如:施特劳斯的“恐怖歌剧”《厄勒克特拉》中,常常利用增四度或减五度的和弦关系,来制造这种凶险不祥的恐怖感。以下谱例虽然只有两组和弦进行,但是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简单的乐理知识对之进行分析。这种短小、清晰的谱例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于那种整篇附之的谱例,产生的效果往往也是事半功倍。

谱例1[1](P143):

2.比较

比较是确定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之间相同点或相异点的思维方法,也可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在西方音乐史的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一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对后时期作曲家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并用谱例示之。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注意到他们的创作风格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见,选用的谱例就起到了判断、发现不同风格音乐之间具体异同的作用,因此,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并且科学的研究方法。

例如:早期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歌剧的序曲开头的疑问音调源出于贝多芬,后为李斯特和弗朗克所用,成为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典型音调。

这个谱例之所以合理、恰当,在于它不仅列举了贝多芬、韦伯、李斯特等人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更深刻地从作曲技术层面表达了西方音乐史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流变的内在联系,并且,从一个小小的侧面进一步论证了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上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重要地位。

谱例2[1](P117):

贝多芬op135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四乐章引子

韦伯歌剧《自由射手》序曲引子

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引子

三、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谱例应具有的特点

目前,西方音乐史教材多种多样,但其中谱例选用的科学性却有待提高。翻阅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总结优秀的与不恰当的例子,针对综合性院校的西方音乐史教材,谱例的选用应该以简单、明确,具备代表性,阐述清晰为原则,科学、系统地贯穿于教材中。

1.谱例的选用应简单、明确

综合性院校音乐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较广,接触的都是一些基础性较强的专业知识。从这一点来看,在西方音乐史教材中谱例的选用也应当注重基础性,过于复杂,让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等,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笔者认为,复杂的谱例学生往往一带而过,体现不出谱例所在的意义,不仅很难让学生接受,而且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运用简单并且能够明确中心的谱例,这样便能使谱例的作用充分得以体现。

谱例3[2](P333):

这个谱例是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独创的“神秘和弦”,它是由增四度、减四度、纯四度叠置起来的,并将它作为其作品的调性中心,体现出斯克里亚宾的个人创作特点。谱例虽然简短,只有一个和弦,但是很清楚地说明了什么是“神秘和弦”,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轻松掌握,因为它只涉及了简单的乐理知识。这个谱例简单、明确,符合谱例选用的原则。

2.谱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在综合性院校选用的西方音乐史教材中,其内容多数都是按照每个时期的作曲家和作品进行概述,谱例的选用大多也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作曲家某一创作特征而贯穿其中。笔者认为,这种谱例应该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加强它的代表性,结合某一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予以示范,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了解知识点。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又能充分体现出谱例的价值。

谱例4[1](P111):

上述谱例是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展开部的末尾,音乐所描写的是“英雄在号角中从死亡的深渊里站起”(罗曼·罗兰语)时,在小提琴属七和弦的颤音背景上,圆号吹出了主三和弦的号角之声。教材中是这样用文字描写的:“据说1805年4月7日,这部交响曲初次演出时,贝多芬的学生里斯在场,他听到这段复合功能的和声,不知道是贝多芬的创新,不禁大喊:‘太早了,太早了!——圆号错了’结果被愤怒的贝多芬训斥了一顿”。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从《第三交响曲》开始进入其创作成熟期,而创新的理念也从《第三交响曲》开始一直贯穿于贝多芬的创作之中。谱例的选用简短精炼、通俗易懂,文字表达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作曲家的匠心独具,从而能够充分掌握作曲家的创作特征,达到记忆犹新的效果。这个例子典型的优秀谱例,不但准确地表达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且明确地突出了贝多芬推陈出新的创作特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选用的谱例要阐述清晰

谱例的选用在简单明了、准确无误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它的文字阐述,文字阐述要清楚,谱例要依据文字,结合文字,清晰地呈现出来。在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谱例需要具体化、条理化,即指依据教材中的文字,截选出与文字相符合的谱例,而非将曲谱整篇附之。

谱例5[2](P258):

这个谱例是钢琴之王李斯特创作的钢琴曲《厄运》中的截选,从谱例上可以清晰地看出钢琴曲的右手是增三和弦,左手是减七和弦。这是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晚年在和声上的大胆尝试,右手旋律与左手伴奏的和声互相间不构成传统的功能关系而是冲突对置。依据谱例,即可明显看出,右手增三和弦与左手减七和弦的互相冲突对置。

综上所述,在综合性院校的西方音乐史教材中,谱例的恰当选用和详细说明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材中选用恰当的谱例,与文字阐述相结合,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准备,还是对学生的自我学习,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因此,不断改善和提高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谱例选用的质量,对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音乐史谱例贝多芬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