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导性的探讨

2010-08-15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化学思维实验

冷 彬

(遵义市忠庄中学,贵州 遵义563000)

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导性的探讨

冷 彬

(遵义市忠庄中学,贵州 遵义563000)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作为化学教育者可以从教材、实际生活、实验等方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导性。

主体作用;素质教育;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1]。随着时代的发展,靠满堂灌、题海战术、实验照方抓药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片面的化学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

中学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园地。针对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可能主动参与教学,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教学是通过引导学习者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来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2]。著名教师魏书生说:“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就会变得十分愚蠢”。可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国家目标。

一、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主动性

人的行动受到动机支配,教师在讲课前应注意挖掘教材本身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教育他们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为未来的建设事业而学,将个人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结合起来,只有学生认识到某知识的重要性,有了学习的需要,学生才能自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内驱力,教师的“教”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学”。教材有许多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内容。如:学习蛋白质的变性与高温消毒医疗器械、福尔马林浸制生物标本、波尔多液防护植物病虫害等应用相结合;硅的制法与当地硅厂生产状况及电脑原材料需求等相结合;合成氨工业简述与当地合成氨厂生产状况、合成氨工业前景、生物固氮技术等相结合;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具体例子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积极主动用心钻研知识的转变。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3]。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造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并不是简单临摹教材。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受潮?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兴趣。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发挥化学实验优势,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千变万化、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如“美丽喷泉”、“空杯生烟”、“水中着火”等。大胆探索实验教法,不断改进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化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和经验,激活思维,勇于创新。在讲实验时教师要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如讲授金属钠的性质,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观察钠的颜色、状态、以及与水的反应的现象,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现象,小结出钠的性质和保存方法。但有些教学内容教材上没有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补充一些实验。如介绍硫酸钙的性质可补充“贝多芬”等石膏像的制作;介绍过氧化钠漂白性质,可以补充过氧化钠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等等。实验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促进知识形成,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关心和爱护后进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心理和谐,情感相融,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双边活动就能积极开展,课堂气氛就会活跃,“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才能满腔热忱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我们这些普通中学里,后进生面较广,尤其要对他们特别关心和爱护,应持多支持、多鼓励、多帮助的态度,使其增强学习信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化学教学中,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4]。在创设问题情景时,答对的同学给予表扬;答不上或答错的给予提示,一旦答对,同样给予真诚的表扬,使学生形成“我学会了,我也能学会”的良好心理状态,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在情感上认可,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深化拓展知识,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在经过引导后能够加以解决,才能保证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热情,不能简单告诉学习结论,否则会产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养成偷闲、依赖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凡是学生能回答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凡是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后能解决的问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5]。例如:学习酯化反应后,可提出“凡是酸与醇的反应都能叫酯化反应吗?酯化反应有何规律?”并举例说明。然后要求根据酯化反应规律写出一元羧酸与二元醇、无机酸与二元醇、二元羧酸与二元醇、醇酸与醇、醇酸与羧酸、醇酸分子间酯化的化学方程式。又如,学习醛的性质,可要求学生“判断醛能否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并进一步要求写出甲醛、乙二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氢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经这样不断拓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维品质。

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样一个时代,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健康向上、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格,提高民族素质[6]。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正确观点,以及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学生之间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高度评价学生的严谨性学习、建设性批判和对已有思想和观念的质疑等。还要研究学习策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要发挥首创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知识“外化”——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许多学校里,都有许多差生,在他们心理都有一些问题。只要与他们沟通,发现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热爱学习,对生活充满希望。

七、“扶”“放”得当,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所谓“扶”是指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导去完成思考,之所以要“扶”,是因为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得当的教育,只有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活跃性。所谓“放”,是指让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尝试,所以要“放”,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强烈的表现欲,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去感知、想象、体验、理解,调动学生的全部心理机能去学习思考,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于“扶”,善于“放”,还要处理好“扶”与“放”两者之间的关系[7]。

八、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先思考、先动手,让学生有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典型错例和新颖解法。典型错例应先让学生评价,根据学生“暴露”的错误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扫除和纠正思维的盲点和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悟理。对于新颖解法,教师应在讲清常规解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让学生从一题多解中拓宽思路,掌握知识本质,培养多角度独立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可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去发现,如果对概念理解不够深透,或思维呆板,则容易落入“陷阱”。如:1mol标况下的SO3体积为22.4升,对否?学生往往顾此失彼不假思索认为正确,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回顾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让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在一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盛22.4mlNO,若通入11.2mlO2(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气体密度( )

A、等于1.369g/L B、等于2.054g/L

C、在1.369g/L与2.054/L之间 D、大于2.054g/L

此题学生误选(B)者多,但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再思考、再发现”,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还要考虑2NO2和N2O4之间的平衡关系,答案应选(D)。一个人终身所需的知识绝大部分要通过自己学习、自我探索而获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尤其重要。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才能做到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培养能力,才能真正交给学生一把获得知识的“金钥匙”,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1]杨铁琴.化学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J].考试周刊,2010,(19):182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 (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1.

[3]袁军.心理学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9.

[4]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7-128.

[5]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3-214.

[6]叶佩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J].化学教育,2000(7),16-18.

[7]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朱 彬)

A Tenta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Way of Arousing Students’Leading Role in Chemistry Teaching

LENG Bin
(Zhongzhuang High School of Zunyi,Zunyi 563002,China)

Nowadays,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has been in an across-the-board play.Under this situation,educators should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 and their thoughts to get students really become the host of study and bring their motivation into fully play.As chemical teachers,we should guide students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daily life,the teaching material,and the experime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and bring into students’leading role in study.

dominant role;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innovative spirit

G633.8

C

1009-3583(2010)-05-0116-03

2010-06-15

冷彬,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市忠庄中学中教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化学思维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