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自主学习的中介作用
2010-01-22段文杰,张永红
段 文 杰,张 永 红
(西南大学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 400715)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SRL)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自我调节(Self-Regulated)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应用,[1]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涌现了大量颇具价值的研究手段与成果。如今,自主学习的已经脱离了静态单一性的研究,开始进入到动态、多层次、多循环的事件测试新时期;[2]研究对象也从中小学生[3][4]延展至大学生、[5]企业员工、[6]残疾儿童、[7]天才少年[8]等群体。
我国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采用传统量表法,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群体。左相国等人调查后认为学习、管理环境宽松自由的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亟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9]而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更具重要意义。当前,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为了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从教,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10]三年来,免费师范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已达到3.2万人,国家因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一群体的师德、师功、师能、师表、师魂如何,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能否肩负起国家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本文将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状况,以期能够为了解免费师范生的现状、完善免费师范生的制度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相关研究概述
Zimmerman指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11]核心是他是否有个人主观能动性、毅力和变通的技能,而这些特征来源于动机情感、信念和元认知策略。[12]据此,Zimmerman勾勒出今后系统研究自主学习的框架,包括“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哪里学?”“与谁一起学?”。[13]
上50年代Dweck提出目标定向(Goal Orientation)概念,将其视为单因素结构分学习目标定向和绩效目标定向。[14]但后来Button等人研究证明这两种目标定向是不同的维度。此后Vande Walle提出了目标定向三因素理论并编制工作目标定向问卷,认为除学习目标定向外,绩效目标定向可进一步区分为证实—绩效目标定向和回避—绩效目标定向。[15]其中学习目标定向是指个体通过获得新技能、掌握新情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发展自我;证实—绩效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努力证实自己的能力并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回避—绩效目标定向是指个体极力逃避任何证实自己低能的机会以及他人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
已有研究就自主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学派有一个基本理论假设: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因为自主学习者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对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16]国内外许多研究都已证实。[18][19][20][21]但是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远比设想复杂,学习策略、目标定向、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因素都可能对学业成绩造成影响。Ablard和Lipschultz研究发现尽管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与高成绩密切相关,但是高成绩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此差异可能与他们在成就目标方面的差异有关;[23]张咏梅等研究了目标定向与自主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可通过深层策略和表层策略同时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19]此外还有研究者指出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受高级推理能力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业已证实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之间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关于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同样,也有研究表明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掌握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而成绩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其中,具有掌握目标倾向的个体愿意接受挑战、克服困难,取得有价值的成就,而具有成绩目标倾向的个体不能建立合理有意义的目标,不能以持续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同时也不能完成对他们来说有价值且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目标;[26]然而,也有研究者通过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目标定向与绩效都无显著相关,作者在文中对此做出了解释,认为有多种原因造成,因此结论值得商榷。[15]
总之,学业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之间应该存在显著相关;那么,在这种相关的背后,三者之间又表现出怎样的相互作用呢?在免费师范生这一特殊群体中,能否得到支持现有研究的证据呢?所以,本研究针对免费师范生将进一步探讨学业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被试为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分别来自英语、物理、心理、文学、音乐、美术等专业。有效被试324名;其中,一年级112人(男40人,女72人),二年级171人(男47人,女124人),三年级41人(男10人,女31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共使用2个量表:学业目标定向量表和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其中,学业目标定向量表由孟慧等人修订,包括学习目标定向(α=0.83)、证实目标定向(α=0.74)和回避目标定向(α=0.70)共13个题目,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判别效度;[15]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由朱祖德等人开发,包括各含六个因子的学习动机分量表和学习策略策略分量表共69个题目,两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α=0.80,α=0.90)和效度。[20]
(三)程序
对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后回收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作答,要求学生自己填写最近一学期考试的期末平均成绩,以此作为对学业成绩的测量。用SPSS 15.0和Amo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免费师范生学业目标定向现状
为探究学习目标定向、证实目标定向和回避目标定向三种定向中哪一种是当今免费师范生的主导目标定向,对被试在三种目标定向分量表上的得分进行了Friedman检验。结果表明,三种定向之间χ2为76.48,显著性水平达0.001;结合表1,其中学习目标定向的均分以及平均等级均为最高,其次是证实目标定向,回避目标定向最低。也就是说,学习目标定向是免费师范生的主导定向。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在学习中主要的目标是通过获得新技能、掌握新情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发展自我。
(二)自主学习与学业目标定向、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学业成绩与学习目标定向、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相关系数在0.119~0.193(p<0.05)之间,呈正相关。这表明,在学习目标定向的情况下,个体会积极地运用学习策略、调整学习动机从而获得较好的成绩,且与学习策略相关更为显著。而成绩与证实目标定向、回避目标定向相关不显著,且回避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负相关,这可能暗示了回避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存在消极的影响。
三种目标定向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相关系数在0.12~0.524(p<0.05)之间,呈正相关,说明个体无论在哪种目标定向情况下,均会积极地运用学习策略、调整学习动机。相对而言,在回避目标定向情况下,个体为了极力逃避任何证实自己低能的机会以及他人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而较少的运用学习策略。
表1 被试在各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324)
表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N=324)
(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学业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的层次回归分析
运用层次回归的方法,对性别、年级、专业、政治面貌和家庭情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三种目标定向分两步对自主学习进行回归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步回归分析中,被试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和家庭情况对自主学习均未达到显著的预测作用,仅政治面貌达到显著预测作用,其解释率只有2.1%;第二步引入了学业目标定向的三个因素后,学习目标定向、证实目标定向和回避目标定向均对自主学习的预测效果显著,累积解释量为40.5%,解释量提高了38.4%。
表3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学业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四)、自主学习在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Baron与Kenny早期提出了测试中介作用的四个步骤。第一,用X对Y作回归,并显示X对Y是显著的;第二,用X对Z作回归,并显示X对Z是显著的;第三,用Z对Y作回归,并显示Z对Y是显著的;第四,用X与Z对Y作回归,并显示X的作用显著降低。[26]据此,分别对学业目标定向(X)、自主学习(Z)、学业成绩(Y)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其中第一次回归分析作用不显著,这可能说明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无影响。
表4 测试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综合考虑自主学习、学业目标定向的各个因素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验证自主学习在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基于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测试中介作用回归分析结果和理论假设列举多个模型进行比较,最终建立了图1中的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的各种拟合指标比较理想(χ2=4.554,df=7,χ2/df=0.651,RMSEA=0.000,NFI=0.992,GFI=0.995,AGFI=0.986)。从图2可以看出,当综合考虑各变量关系时,学业目标定向的3个因素对自主学习中的学习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此结果与上面层次回归相一致;学习目标定向同时影响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且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策略,最终功过学习策略显著预测学业成绩;另外,证实目标定向和学习目标定向对回避目标定向预测作用显著。因此学业目标定向只通过自主学习来影响学业成绩,可以看出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学习起到中介作用;在证实目标定向和回避目标定向两种情况下,均完全通过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策略,最终影响学业成绩;而在学习目标定向情况下,直接通过学习策略或借由学习动机通过学习策略影响学业成绩。
图1 学业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各因素与学业成绩关系模型图
四、讨论
(一)关于免费师范生学业目标定向现状
本研究所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被试群体的学业目标定向现状,以及此种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异。本研究表明,我国免费师范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导定向是学习目标定向,也就是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获得新技能、掌握新情境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相比较而言,他们不太在意与别人的竞争或比较,同时厌学的回避倾向也比较少。在现实环境中,情况也如此。免费师范生由于受到国家的保障和支持,不仅缓解了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负担,还保障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题,使得免费师范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激发了其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也就是说,免费师范生从事的是一种纯粹为了提升自身的学习。而那些力图通过学习来表现自己能力、获得他人认同的带有功利性、社会性的定向处于次要地位,这种现状与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理想是相吻合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强化学生已有的这种目标定向,而尽量避免其朝不利的方向发展。
(二)关于自主学习与学业目标定向、学业成绩的关系
表2显示,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而除学习目标定向外的两种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显著。结合表4回归作用的结果,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而学业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此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4]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三种目标定向的相关方向出发,稍作探讨。在三者与成绩的相关关系中,仅有回避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是负值,这表明回避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可能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其余两种目标定向均为正值,且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这说明这两种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均呈现积极的影响。
(三)关于年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学业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的预测作用
根据表3层次回归分析的结果,被试的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和家庭情况对自主学习均未达到显著的预测作用,仅政治面貌达到显著。这表明身为党员的学生,其在理论、思想、组织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先进性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提高了学生党员的自律性和行动力,使得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优于普通学生,这既符合现实情况也符合我党培养学生党员的初衷,更突显了免费师范生中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其次,学业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有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通过调整动机、运用策略来真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愿意付出努力,因此学习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具有高度的预测作用。同时,在证实与回避两种定向中,学生更愿意极力逃避任何证实自己低能的机会以及他人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这可能跟中国传统文化下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偏好有关,而且与回避目标定向相比,证实目标定向需要个体付出巨大的努力、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才能超越他人,这对学生来说所占用的资源远远大于回避。因此,虽然三种目标定向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其预测力大小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四)、关于自主学习在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证明:自主学习在免费师范生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路径分析显示,学习目标定向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水平间接影响学业成绩,此结果与Bouffard等1995年所得结果类似,即掌握目标倾向与自主学习、学习学业成就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27]而证实和回避目标定向则通过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策略,最终间接影响学业成绩。自主学习在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的结论支持了大多数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结论。[3][17][28][29]
当个体具有不同目标定向会影响学习任务的选择或执行,从而获得不同的学业成绩。
首先,学习任务的选择是指被试选择具有挑战性或无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具有学习目标定向的个体为了获得能力和知识,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当他面对这一有难度的任务时,会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动机与策略,力争完成任务。而证实和回避目标定向的个体只有在对自己能力有较高的评价时才会尝试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否则,他们会改变动机及策略,选择那些可以隐藏自己真实能力的任务;而且,即使那些有较高能力评价的个体,为了更安全的获得良好评价,他也会放弃要冒一定风险的任务。
其次,学习任务的执行是指个体在任务上的坚持性。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学习目标定向的个体会把遇到的困难作为调整动机、增加努力的动力,并去分析改变其策略,结果使得个体学业成绩不降反升;同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兴奋、兴趣等能够进一步激发个体的动机、创造性地运用策略去完成任务。而证实和回避目标定向的个体往往会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的缺乏,这将导致个体在以后的任务过程中不断失败、不断逃避,使得学业成绩屡屡下降,同时,此过程中产生的怀疑、焦虑等负面情绪会损害个体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其策略的运用,对学业成绩的获得,严重者甚至导致任务的中断。
五、结论
(1)当今免费师范生的主导目标定向是学习目标定向。
(2)免费师范生的学业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
(3)除政治面貌外,免费师范生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自主学习无显著预测作用;学习目标定向、证实目标定向和回避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均有显著预测作用。
(4)免费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是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影响的中介变量;三者均由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策略,最终通过学习策略影响学业成绩。
(5)自主学习在学业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中介作用的结论再次证实了Printrich的研究结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业成就最佳预测指标之一。
致谢:特向华南师范大学朱祖德、张卫老师提供自主学习问卷表示感谢!
[1] 庞维国. 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 心理学动态, 2000 (4): 12-16.
[2] 官群. 自我调控学习:研究背景、方法发展与未来展望[J]. 心理科学, 2009, 32(2): 394-396.
[3] 雷雳, 汪玲, Culjak, T. 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01, 33(4): 349-353.
[4] 齐越, 方平, 张雅君, 王永萍. 目标定向和任务价值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109-112.
[5] 王静琼, 张卫, 朱祖德, 甄霜菊, 麦玉娇, 李董平. 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J]. 心理学报, 2010, 42(2): 262-270.
[6] 丁桂凤, 俞文钊. 现代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3, 26(2): 350-352.
[7] Jessica, J. W., John, L. N.. Support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with exceptional children[J].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010, 42(4): 70-78.
[8] Yoon, Cho-He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factors in the scientific inquiry of scientifically gifted Kore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J]. Gifted Child Quarterly, 2009, 53(3): 203-216.
[9] 左相国, 祁小梅, 乔香芬.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冶金教育, 2003(4): 19-22.
[10]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R].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7.
[11] Zimmerman, B. J..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81):329-339.
[12] Zimmerman, B. J., Schunk, D. H.. Motivation: An essential dimension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D. H. Schunk, B. J. Zimmerman (Eds.), Motivation and self regulated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M].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2007.
[13] Zimmerman, B. J., Risemberg. R.. 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In: Phye G D ed. 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M]. Academic Press, 1997.
[14] Dweck, C. S.. Motivation Processes affecting learn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6 (41): 1040-1048.
[15] 孟慧, Steve, J., 范津砚, 祝靖媛, 肖承丽. 目标定向的因素结构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和绩效关系的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 2003, 26(l): 165-168.
[16] Schunk, D., Zimmerman, B. J..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4.
[17] 梁海梅, 郭德俊, 张贵良. 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J]. 心理科学, 1998(5): 332-337.
[18] 王振宏.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1): 39-43.
[19] 张咏梅, 郭春彦, 方平. 成就目标分类的情景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 2001 (1): 22-53.
[20] 朱祖德, 王静琼, 张卫, 叶青青. 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1): 60-65.
[21] 郭文斌. 女大专生自主学习策略与学业等级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 2006(29): 721-723.
[22] Heikkilä, A., Lonka, K.. Study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pproaches to learning, self-regulation,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06 (31): 99-117.
[23] Ablard, K., Lipschultz, 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high-achieving students: Relations to advanced reason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gender[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8, 90(2): 94-101.
[24] 王振宏, 刘萍. 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00 (1): 65-69.
[25] Ames, C.. Classrooms: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J]. Journal of Edueational Psychology, 1992, (84): 261-271.
[26] Reuben, M. B., David, A. K..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1173-1182.
[27] Bouffard, T., Boisvert, J., Vezeau, C., & Larouche, C.. The impact of goal orientation on self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5(65): 317-329.
[28] Pintrich, P. R., DeGroot, E. 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 33-40.
[29] Lock, E. A., Latham, G. P.. A 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performance[M]. Engel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