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远程培训的高中教师专业状态分析
——以生物学科为例
2010-01-22胡继飞
胡 继 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科学教育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3)
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于6~11月分两批进行,首次尝试采用网络远程培训技术,共有包括生物在内的13个学科近5万名高中教师参与了培训学习。网络平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培训生活的原生态全景图,留下的大量原始数据,为研究工作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生物学科为例,利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和质的研究,对广东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需求做出粗略的评估和判断。
一、远程培训运行模式及基本情况介绍
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gd2009.teacher.com.cn)作为学习和交流平台,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为“国家培训课程”,引进的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组织编制的“教育部2008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培训课程资源”,采用的是“理念——案例——点评——总结”的内容结构和音频视频文本混合的制作模式,侧重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策略的研修;补充部分为“地方培训课程”,由我省学科教育专家自主开发,侧重于引导学员对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由12所相关高校组成协作组,对全省远程培训进行协调和管理;下设13个学科专家组,负责本学科的课程开发和培训指导;各学科分设若干虚拟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名辅导教师,负责本班级学员的作业批改和答疑辅导。学员成绩按照“学习时间”、“作业”、“文章及评论”、“发帖及回帖”4部分加权求和。
参加这轮职务培训的高中生物教师共计3528人,来自除广州、深圳之外的全部19个地级市(广州、深圳两市自主组织培训)。其中男1620人(46%),女1908人(54%)。学员年龄分布情况见图1,主要集中在26至45岁之间,约占94.4%;其中又以26~40之间最多,46岁以上和25岁以下者最少。学员地区分布见图2,地区间参训人数相差悬殊,但与经济状况没有明显的关联性。
图1 参训学员年龄分布情况
图2 参训学员的地区分布情况
由于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料所限,无法对受训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教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二、受训学员的培训关注度分析
学员对培训学习的关注度主要体现在学员的上网时间、完成作业的数量、发表文章和评论的数量、发贴和回帖的数量等方面。
1.在线学习时间的统计分析
对网络平台显示的学员在线学习时间进行统计,得出全部学员的平均学习时间为26.2小时,日均在线学习时间为54.2分钟。本次培训为60课时,需完成共45小时、日均90分钟的在线学习时间。所以,学员整体在线学习时间关注度属于偏低水平。
同时我们通过随机抽样,对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重点校与一般校之间的情况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员学习时间的比较
表2 重点校与一般校学员学习时间的比较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学员的在线学习时间,欠发达地区极明显地多于发达地区,一般学校也极明显地多于重点学校。同时从表中的标准差可以看出,各组内部的离散性比较大。为进一步说明,我们又进行了区分度的比较。根据学员综合得分来分组:85分以上者为高分组,65分以下者为低分组。两组分别随机抽取500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高分组与低分组学习时间区分度的比较
表3的统计结果表明,学员在线学习时间相差非常大,高分组与低分组相差达23.2小时,也就是低分组比高分组的上网学习时间平均每天少约46.4分钟。
2.完成作业数量的统计分析
第一期培训要求学员完成3道作业题,第二次则减少至2道作业题。各地区学员作业完成数量(两期合计)见图3。表4是排名前后五市的一个比较。
图3 各地学员作业缺交情况比较
表4 排名前后五市的作业缺交率比较
合计平均作业缺交率达14.5%,也就是每100人中缺交作业有14.5人次,这个数字略偏高。从地区间的比较看,一是地区间的差异很大,关注度排名靠前的五市与靠后的五市平均缺交率相差23%,其中缺交率最低的为1.7%,最高的达36.3%;二是作业缺交率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作业完成数量的居前5位都是欠发达地区,5个发达地区(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江门)的平均作业欠交率为17.3%,明显高于19个市的平均水平14.5%。
那么是否布置的作业偏难了呢?进一步分析认为,作业题的命制是合乎培训要求的,一是紧密结合了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二是采用了开放性的设计,三是针对的就是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所以学习者应该是有话可说。
3.发表文章和评论数量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见图4。其中“合计人均数”计算方法为:合计人均数=(文章人均数×80%)+(评论人均数×20%)。人均发表文章5.8,评论7.8,合计12.4,属于中等水平。从综合人均分看,各地区间仍有一定差距,发达地区仍落后于欠发达地区。
那么学员个体之间差异如何呢?我们抽取了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5,可见学员发表文章数和发表评论数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图4 各地区学员文章/评论数统计(单位:篇数)
表5 高分组与低分组学员文章/评论数的比较
4.发帖和回帖数量的统计分析
网络“课程论坛”是学员发帖和回帖的平台。将两期培训中的发帖和回帖数进行统计,结果见图5。
图5 各地区学员发帖/回帖数排序表
总体人均发贴数5.7,人均回贴数20.6,两项合计人均26.3,达到中等水平。从地区间的比较看,一是地区间的差异比较大,排名靠前五市与排名靠后五市的“发帖/回帖平均数”分别为32.6和18.7,相差达13.9;二是经济发达地区不如经济欠发达地区,在19个地市中,5个发达地区排位分别为第4、10、14、18和19,平均排名第16.6位。
三、学员关注热点和培训需求的统计分析
我们将学员发表的文章和帖子按照话题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然后根据话题类别的关注度来分析学员关注的热点和需求。
(一)基于“文章/评论”资料的统计分析
1.“文章”主题类别统计分析
按照30%抽样,随机抽取6000篇文章进行分析。抽样方法按照页码数被3整除的网页抽取(网络平台每10篇文章标题占1页)。统计结果见图6。
学员关注的话题依次为“教材教法研究”、“生物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专业发展”、“生活小常识”和“其他”,其中关注度最高的为“教材教法研究”和“生物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问题,但主要集中在高中生物的必修部分,选修部分鲜有涉及。
图6 “文章”的主题类别的统计
2.“评论”关注度的统计分析
分别抽取第一期和第二期排名在前300和前100的热评文章对题目进行归类和统计,结果见图7。
图7 不同类别“文章”热评度的比较
统计发现,学员对前五个话题的关注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检验:P<0.05)。学员关注的话题依次为“教材教法研究”、“学生及班级管理”、“生物专业知识与技能”、 “生活小常识”、“教师专业发展”和“其他”,这与图6所示略有不同。
(二)基于“课程论坛”资料的统计分析
两期学员的“发帖/回帖”在网络平台是合并呈示的,故两期合计抽样统计。按照25%抽样,两期发帖共计20 018条,需要抽取5 000条进行分析;回帖共计72 830,我们抽取回帖数居前2 000位的发帖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学员“发帖/回帖”话题关注度的统计
学员发帖话题的关注度高低依次为“教材教法研究”、“生物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及班级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生活小常识”方面的问题;学员回帖关注度高低依次为“教材教法研究”、 “生活小常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及班级管理”、“生物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四、学员专业素质的质性分析
以上的数据分析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员的专业素质,这里主要根据学员的作业、文章和问题讨论的质量来对学员的专业素质作进一步的评判。
(一)基于作业质量的分析
完成作业的质量是反映学员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从学员作业中随机抽取各200—500份作业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发现,多数学员对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和选修模块的课程内容不太熟悉,部分学员评课能力有待提高;对自己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没有自我评价和缺乏深度反思。
(二)基于文章质量的分析
这些文章有多少属于学员自己原创的呢?我们随机抽取了200篇文章进行质量审察,结果发现有107篇明显属于转贴,71篇能够明确看出为学员自己原创,其他22篇则难以做出明确判断。同时,我们对71篇原创性文章从内容深度和写作技能两方面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14篇达到良好、24为中等,33篇属于较差。对71篇原创作品做进一步追踪分析(见图8),发现发达地区原创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间。
图8 71篇原创文章的分布统计(单位:篇数)
(三)基于“课程论坛”的分析
分析学员在“课程论坛”上发帖和回帖的内容,可以了解学员的专业水平。我们对“课程论坛”奇数页面的发帖和回帖进行了随机浏览,发现多数的发帖颇有问题价值,多数的回帖也很有专业水平。进一步追踪发现,这些发帖和回帖大多来自30~45岁之间的学员和发达地区。
但也有一些发帖和回帖反映部分教师素质欠佳。一是有小部分教师喜欢谈论一些与本培训主题无关的话题,甚至内容低俗;二是有少数问题问得很低级或者回答得很业余,反映出部分学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进一步追踪发现,这些发帖和回帖大多来自30岁以下的学员和欠发达地区。
五、培训过程中的绩效分析
学员的学习成效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考察,一是通过学员的培训考核成绩了解面上情况,二是通过学员的发帖、回帖和我们的问卷调查了解点上的情况。
对3528名学员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结果如图9。接近正偏态分布,以60~69分和80~89分之间者最多,约占58.7%;以70~79分和90分以上者次之,约占37%;不及格者比较少,约占4.1%。所以,从面上成绩看,培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个体间的差异性很大。
图9 参训学员考核成绩分布情况
学员的收获是反映培训绩效的主要方面。不少学员发帖和回帖谈及对本次培训的感受,其中大多给予了正面的评价。首先,多数学员比较认同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培训模式,认为快捷便利,信息量大,时间安排灵活,多元交流,多向互动;同时,多数学员认为这次培训效果好,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或者比较有收获。其中学员收益比较多的部分是培训课程中提供的教学案例和“课程论坛”中的发帖、回帖。
那么学员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丰富了课程资源,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不少疑难问题,交流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技能。当然也有部分学员通过发帖和回帖表达了不满,主要就培训时间的安排不合适、培训收费不合理、网络平台不完善、辅导教师批改作业不及时和不公正等提出了批评意见。另外,也有少数学员表示参加这次培训收获并不大。
六、主要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找到这样两个关键词:高效性和不平衡性。
毫无疑问,这次远程培训的效率是高的,主要反映在投入低、规模大、效率高和信息丰富。大部分教师在培训中有不小的收获,专业视野得以开拓,疑难问题得以解决,专业知识得以更新,教学技能得以增进,职业自信得以提升。
但是高效率之下存在太多的不平衡性。一是参与度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以及学员之间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极不平衡,做得好的与做得差的可谓是泾渭分明。二是专业素质的不平衡性,学员之间在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实践新课程的能力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素质好的学员与素质差的学员差别甚大。三是培训绩效的不平衡性,有些学员反映收获很大,也有些学员认为没有收获或收获极小。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状态做出如下基本判断:多数教师对培训学习的关注度、参与度比较高,但地区和个体间的差别非常明显,一般而言,欠发达地区好于发达地区,一般校好于重点校;大部分教师具备良好的实施新课程所需的本体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但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执行力亟待改善,尤其是在探究实验教学和生物专业知识系统性方面难如人意,这在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数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了执行新课程的综合能力,但也有不少教师应付了事,收获甚微;教材教法研究、生物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专业发展等主题是教师关注的热点,教师对今后的培训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生物科学新进展、高考改革与复习课教学、课堂教学视频、实验技能与实验教学、选修课教材研讨等方面有一定需求。总体而言,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状态是喜忧参半。
结合前面的分析判断和我们的观察体会,我们认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应加强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加强对指导教师的选拔、考核和监督,加强对学员学习的过程性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进一步完善培训平台的网络技术设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学员的学和指导教师的导双方加强过程性管理与质量监控,是提高远程培训实效性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