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2009-12-29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魔盒创设情境

李 梅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然而,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现代性”的时尚,刻意追求形式;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擅自更换教科书上的情境,东施效颦,结果不但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而且还事与愿违。

案例:“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片断

多媒体播放某个城市的风景片(3分钟)。

师:我们的城市美吗?

生:太美了!

师: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生纷纷举手发言赞扬城市的美(3分钟)。

师:好,这么美的地方,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多媒体出示:从学校到某个车站用1.7小时,从某个车站到某个城市用2.15小时。问从学校到某个城市共用多少小时?你们能自己解决吗?(时间已过8分钟)

……

以上的案例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优美华丽、纷繁冗长,似乎动人,似乎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但仔细反思,教师之所以这样煞费苦心、标新立异地创设自己所在城市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为了从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尽管学生都比较积极地参与了,课堂也热闹了一番,但这样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究竟有多大呢?师生的对话与本节课教学目标又有多少联系呢?这宝贵的8分钟究竟收到多大的效益呢?我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在于情境的华丽生动,也不在于问题提出方式的“与众不同”,而在于学生有无对数学问题做出反应,能否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而激发学生探究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兴趣,体验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才是本节课创设情境的目标。但是教师却偏离了它,让学生产生了游玩的愿望,致使提供给学生的现实情境背离了教学本质。这种现实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没有积极的意义。

创设情境是为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数学课堂究竟需要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生动有效的呢?我认为。追求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需要关注其简约性、时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等因素。

一、简约性

像上例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过于冗长,导致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的思考游离于数学问题之外,降低了教学效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课件播放几个主要景点,历1时分钟)。这么好的风景,咱们今天就一起去欣赏。”然后课件出示例题,问:“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2分钟)简短的教学情境既是现实的,又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而且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内需,从而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探究问题之中。

教学实践证明,在不影响情境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情境的情节。压缩情境展开的时间,凸显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能够迅速地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简约而不简单”应成为创设教学情境的朴素追求。

二、时效性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重视形式,更要注重时效。创设情境选取的素材力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既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又应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渴求,从而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如果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应该明确具体,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以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小朋友们,令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的客人,看看分别是谁?(课件随机出现小猴、小白兔、小狗的动态图像)大象爷爷要为客人准备不同的礼物,可是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呢?你们能帮助大象爷爷解决这个问题吗?”过生日是学生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课始我创设大象爷爷过生目的情境,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的热情,产生用“分一分”“排一排”“做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的需要。

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创设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在不同地方上课选用的素材也不同。如在浙江绍兴,选择绍兴黄酒的酒精度(55%)创设教学情境;在上海,选择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得票率(88%)创设情境;在大连,选择足球赛场上控球时间的百分比创设情境(上课的前一天晚上,中国国奥队和越南国奥队举行一场奥运会外围赛);在徐州,选择天山雪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2.9%)创设情境……

三、趣味性

创设教学情境,要选择富有情趣的、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强烈兴趣的内容,把情境创设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我精心创设了“魔盒变数”的童话情境:“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魔盒,往里面输入一个数,魔盒会招它变成另外一个数。想试试吗?”然后生自由报数8输入电脑中,师挥动魔棒,敲敲魔盒,魔盒微微颤动,变出了另外一个数28;学生报数36,则变出另一个数56。随之我又巧妙点拨:“输入的数可以是任意的一个数,也可以是字母。假如输入的是x,魔盒会把它变成什么数呢?”“变成x/20。”“你们发现奥秘吗?”这样将学生的思考引人深处。在深刻理解输入数与输出数的关系后,学生初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捷性和概括性,感悟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魔盒的真正“魔力”在于使学生感受数量之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魔术表演”是学生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课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的热情,产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欲望。

四、挑战性

教学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姿的动态画面。其本质必须蕴含着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问题情境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发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的平衡中前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如教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在学生认识1平方分米,会用1平方分米测量方凳面、课桌面后,我说:“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吗?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来找我。”学生纷纷自愿结合,分组活动,非常投入地测量起来。学生有的去搬凳子,也有的去搬桌子。我问:“你们为何搬凳或桌子呢?”“这样量得快,因为1平方分米太小了,需要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选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师要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活动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直观性数学活动,更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追求教学情境的简约性、时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打造出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魔盒创设情境
欧拉魔盒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魔盒”里的小精灵
巧克力魔盒
带着“魔盒”去远行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