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城

2009-12-29陈道山

关键词:文化内涵

陈道山

摘要:从表象符号的图形看,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古铜钱币格局…与“世界遗产标志”如出一辙,都是人类古老文化中“天圆地方”哲理的应用;从表象符号产生的时间看,前者出现在公元1540年,要比后者出现的1978年早438年;从表象符号的文化渊源与文化内涵看,两者同出一理,都是中华古老文化的运用与体现。如此说来,商丘古城之于世界遗产标志,便有了一种“家”的感觉。有鉴于此,我们商丘古城称为“世界遗产标志”城。

关键词: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文化内涵;天圆地方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5—0092—05

世界遗产标志是抽象的、象征性的、符号性的,而商丘古城是具体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这两个概念能否相提并论?两者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且能融合起来?也就是说两者有没有认同符号呢?从“世界遗产标志”和“商丘古城格局”的图形、文化内涵以及文化渊源来看,两者表里如一,故而,我们称商丘古城为“世界遗产标志”城。

一、世界遗产标志及其内涵

世界遗产标志作为全世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所共同使用的标志,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尽管如此,世界遗产标志的内涵从产生至今都始终如一,未曾变更。

(一)世界遗产标志的产生与演变

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但尚未提及世界遗产标志。1976年11月,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总部设在巴黎,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开始酝酿世界遗产标志一事。1977年6月27日至7月1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一届会议在巴黎召开,会议决议第27条指出:“世界遗产标志的准备使用尚存异议,一些与会者建议,遗产地本身应该标明该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另外一些与会者担心,那些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和没有标志的遗产地,会受到遗产公约国的轻视。”1977年10月20日颁布的第1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第5条第Ⅵ款,对使用世界遗产标志的方式作了说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应该使用世界遗产标志加以标识。但这种标志应该以视觉上不损害该遗产的方式加以放置。”1978年9月5日至8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上采纳了比利时著名图像设计师米歇尔·奥利夫设计的世界遗产标志,并在1978年10月颁布的第2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第25条正式推出了世界遗产标志(见图1和图2)及其说明(根据其用途、技术可能性和艺术性考虑,可以以任何色彩使用艺术家提供的两种版本之一)。“然而,在实践中,世界遗产标志图形的第二版本(即图2)通常更受到签约国的偏爱,世界遗产委员会秘书处已经将它用于宣传活动。”

1996年2月,世界遗产标志又进行了修改,此次颁布的第10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基本沿用第6版(即1988年版)的条款,仅在第122条中将原有关于第二版本(即图2)的倾向性内容更改为:“此标志始终伴随着文字WORLD HERITAGE(英文世界遗产)、PATRIMOINE MONDIAL(法文世界遗产),而PATRIMONIO MUNDIAL(西班牙文世界遗产)所占字格,可翻译成使用该标志的签约国的官方语言。”自此,此版世界遗产标志(见图3和图4,其中图4为世界遗产标志的中国版。这也是目前标准的世界遗产标志)一直被沿用至今。

2003年4月9日,世界遗产中心(即公约执行秘书处)主任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发了信函,要求在执行《工业财产保护巴黎公约》时,也使世界遗产标志尽可能得到保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于2003年5月21日复函确认。此后,《工业财产保护巴黎公约》的签约国和不受《工业财产保护巴黎公约》约束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都收到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出的通知,要求这些国家根据《工业财产保护巴黎公约》对世界遗产标志加以保护。

(二)世界遗产标志的文化内涵

依前所述,随着人们对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趋同和深化,其标志的图形符号经历了相应的或简或繁的添加与组合,在这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其标志的核心表象符号却未曾发生,且始终如一地采用了米歇尔·奥利夫先生的设计,此为其一;其二,世界遗产标志内涵的官方(世界遗产委员会)解释从一而终,始终是: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技艺与灵感的创造,外围圆圈代表大自然的恩赐,两者密切关联,象征所有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对全人类的遗产进行保护。同时,把遗产分为自然与文化遗产,该公约(即《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也提醒人们: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要求就是要维持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二、商丘古城格局及其内涵

现存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如此完整、如此完美、如此独特,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商丘古城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1511)基本竣工,之后又几经修补完善,直至嘉靖十九年(1540)也才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形如“‘古铜钱币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见图5、图6和图7)。

古城格局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几千年来生存经验的总结,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在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圆地方”被认为取法于天地自然。圆为阳,方为阴;在上为阳,在下为阴,上阳下阴的结合,乃为天地之合。“天圆地方”的建筑造型就是上述观念的运用。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商丘古城格局更是对所处环境的精确把握,折射出古城设计与建造者对特定环境条件下人地关系的智慧创造,饱含了古人积极应对天地关系的生存经验(实为顺天应地和谐共存的一种表现)及其理论的提升。古城筑城时选址于黄河与济水之间,历史上历次洪水、沙灾、战争等天灾人祸的不期而至,古城先民在与此长期的斗争与适应过程中,用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所换来的一系列应对灾害的宝贵经验告诫建城者,选址之下还依次叠压着元归德府城、宋南京城、唐汉睢阳城、西周宋国都等几座城池,为了城池

的长久存在,不得不考虑黄河定期不定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的造访。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解放前的三千多年间,黄河下游发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约有1 500余次,其中在16世纪,平均四、五年就要发生一次。事实上,商丘古城的设计与建造者也是这样做的,仅城郭的选址与建造就反复论证并不懈地实践了30多年,直到公元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即现存的城郭,已改建成环城公路,详见图7),现存的商丘古城经典格局才正式出现,也只有如此,才使得古城得以历经近500载风雨而传承至今。这是古城设计者与建造者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此地地方文化之精神(此处主要是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协调思想,此乃为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庄周思想的渊薮。)、地形地貌之需求融会贯通、一体运用的典范之作。

三、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城

我们之所以称商丘古城为“世界遗产标志”城,绝不是牵强附会,更不是以己所思,便施于人。通过上述对商丘古城格局及其内涵,以及世界遗产标志产生、发展及其内涵的描述与比较,不难看出两者是何等惊人地暗合。

首先,从表象符号的图形来看,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古铜钱币格局”与“世界遗产标志”如出一辙,都是人类古老文化中“天圆地方”哲理的应用或延伸。这是出于巧合?还是渊源一致?其实,“天圆地方”观念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的本性催发而生的创造物,这个创造物实际上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象征,是人类心灵最显著的、最真实的外化,蕴涵着强大的超越性精神力量,人们的思想、愿望、意向等精神性的东西往往都会凝结其上,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及行为方式,其主要意义还在于创造某种理想的精神境界。的确,作为同一种文化现象的符号,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拥有多个不同的标志,如中国的文化遗产标志与法国的文化遗产标志就截然不同,它们分别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历史、传统、地域及文化的特征,也就必然各具特色与风格。毕竟作为一个有着专属的特殊功能的象征符号,它的出现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况且还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不断地升华。因此,象征符号要想成为凝聚成员信赖、承载成员期望的象征,只有当它的涵义与组织的共同理念相一致时,也才能成为该组织的标志。而世界遗产标志(该标志是表述世界遗产本质的最顶尖级的词汇,在全世界遗产方面有表示最具典型代表意义的功能)作为一种在世界遗产范畴上规范且能被所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签约国都认可的标识符号,其必定是源于且与人类的文明渊源等相关领域(如人与自然关系的渊源等)有着特定的关系,这与商丘古城作为人类文明遗产的典范代表是一致的、是相匹配的,也可以说是标志源出的共性地方之一。

其次,从表象符号产生的时间来看,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古铜钱币格局”出现于公元1540年,而世界遗产标志出现的时间为1978年,也就是说商丘古城“古铜钱币”格局的出现要比“世界遗产标志”的出现早438年。从一般的认知逻辑来看,世界遗产标志产生的滥觞有可能来源于影响或左右商丘古城格局形成的某种文化或理念,而不是相反;世界遗产标志的设计创意是否直接来源于商丘古城格局,我们目前还不敢妄下断言,毕竟该标志的设计人米歇尔·奥利夫先生已作别人世,此亦不可亲口考证。但从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标志的内涵始终如一的诠释来看,我们却敢于断言:米歇尔·奥利夫先生设计世界遗产标志的创意绝对来自于古老的东方文明而非西方文明(论述见下一点),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思想,而这些思想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庄周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见《庄子·齐物论》)的观念。如此,商丘古城之于世界遗产标志,便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最后,从表象符号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渊源来看,商丘古城“外圆内方‘古铜钱币格局”与世界遗产标志同出一理,都是“天人协调、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与体现。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象中国这样把自然的地位放得如此重要,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们并不站在自然的对立面与之抗衡,而是敬畏自然、顺从自然,强调与自然融合为一,即所谓的“天人协调、天人合一”。从人类文明的源头看,也正如日本学者岸根卓朗所言:“西方文明源于‘草场文明,它是在破坏森林的基础上产生的文明,而这又与如何经济有效地榨取更多的自然资源和作物为目的的破坏自然、榨取自然、与自然对立如出一辙。与此相反,东方文明发端于‘森林文明,这是一种在同自然共生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自然再生、自然循环、与自然共处的文明,在人与自然这一点上,它和草场文明正相反。”不言而喻,世界遗产标志的滥觞只能为东方文明而非西方文明,而来源于东方文明显然只可能来源于古老的中华文明,此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已达共识,自不必赘言。

综上所论,鉴于“商丘古城格局”与“世界遗产标志”的表里如一,我们有理由把商丘古城称为“世界遗产标志”城。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