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对策

2009-12-17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

张 捷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况,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工作中对弱势群体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具体举措。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91-02

1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概况

弱势群体是泛指那些依靠自身的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关怀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弱势群体的核心词是“弱”字,而这个“弱”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处于较贫困状态,收入明显较低;二是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或不具备劳动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三是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往往处于边缘地带,政治诉求的影响力小,应对失败和困难的心理反应脆弱。他们又可以再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种类型,具体由三部分人群构成。

1.1 传统的弱势群体

主要是指由自身因素而形成的特殊群体,包括残疾人群体、孤寡老人群体、未成年人群体等。据统计,我国残疾人达6000万;老年人1.3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超过3.67亿。他们在社会中构成相对弱小的一族。

1.2 城市原有的就业困难者

这类人是社会转型中产生的失业下岗人员以及城市原有剩余劳动力、待业人员等。他们由于年龄偏大,掌握技能单一或原有技能落伍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往往被边缘化。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失业人数逐年增加,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3 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人们思想观念转变,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年轻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成为“打工仔”、“打工妹”。但他们往往享受不到城市社会的各种福利待遇,如得不到失业救济,享受不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从事的是较脏、较累、较险的工种,而所得的待遇较微薄,遇到麻烦时得不到公平对待等等。

2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意义

2.1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力,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2月8日批准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强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完全应该作为自由文明人类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它们的作用在于保护个人免受社会和经济不安全及其对人的尊严和自由造成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利用公共图书馆是每个人享有的权力。公共图书馆作为服务大众的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保证对所有读者提供平等的服务,这其中当然包括弱势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公共图书馆为大众提供的各项服务。

2.2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平衡。其中,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公益性特点和教育职能决定了其在改善弱势群体文化生态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正是公共图书馆所坚持公益性原则,关注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洋溢着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自由、平等与公正,使图书馆能为社会上不同阶层的各类人群,特别是为弱势群体提供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机会,使他们无需付费而随心所欲地实现各自的学习目标,获取新知识,搜寻新机遇,展现自我人生价值与尊严,从而获得发展的力量,有机地融入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图书馆的光荣使命

现代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每一个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员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和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样广博的知识信息贮藏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范围,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具备的,而这种职能又是学校和其它社会教育机构不能替代的。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责任,是人们享受终身教育的校外课堂。弱势群体由于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生理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可能没有机会接受基本或系统的文化教育,而公共图书馆正是他们弥补学习不足的知识殿堂。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以确保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均等的机会及平和的心态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因此,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是公共图书馆责

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3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几项举措

3.1 建立弱势群体读者信息库

公共图书馆只有充分掌握和了解属地弱势群体的基本概况,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切实到位的多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可以与属地相关机构如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劳动就业部门、工会、中小学校、幼儿园、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等取得联系,将本地区弱势群体构成人员的档案材料和他们的实际情况,诸如姓名、年龄、性别、单位、身体状况、特长爱好等进行搜集、登记等。同时,收集他们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如到馆时间、所需信息的种类、所选择的服务方式、满意度等,建立弱势群体读者信息库,以便确定本地区弱势群体的重点服务范围,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确立为他们服务的方向。

3.2 从制度上凸现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利用公共文化资源对广大普通读者进行服务的同时,为了这些服务能够正常有序地落实到位,也相应配套地制定了一些借阅的规章制度,并要求读者们严格遵守和照章执行。但是,对老、弱、病、残、低收入者和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应当本着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原则,从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上予以适当的放宽、优惠和减免、减轻等。比如:免费或优惠办理各种借书卡;对那些因身体和年龄的限制,不方便经常来馆借书的读者,可由本人委托相关人员代为借阅,并相应的延长借阅时间或通过电话续借,必要时还可开展送书刊上门的服务;对所需复印资料的费用采取相应的优惠价格等等。这些制度上的完善,能够取消和降低弱势群体享用公共文化资源的经济门槛,消除弱势群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障碍,使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3.3 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弱势群体是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关怀和帮助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情况不一样,实际需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只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保证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服务落实到实处。

3.3.1 做好阵地服务

阵地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强项。中老年人由于多年的阅读习惯,已适应了到馆借阅的方式;对于那些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失业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纸质的书刊和面对面的服务也更容易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接受书刊上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而较小年龄组的少儿由于他们阅读能力非常有限,在图书馆则可以接受到适合他们的阅读辅导,更好地开始他们的启蒙教育和初期教育。因此,阵地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文化服务的不可或缺的服务方式之一。

3.3.2 开发网上服务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社会文化生活也进入到了一个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在开发网络功能和利用网络资源为全体社会公众服务的同时,应当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技术服务。要鼓励和帮助中老年人学习计算机的应用,从而活到老学到老。要帮助失业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适应新技术的出现,使他们在适应中增强自立的信心。更要帮助少儿读者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同时,明确地认识到这些新的技术应用主要是为了学习知识,避免他们盲目地走入游戏中的陷阱,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4 结束语

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研究和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了解弱势群体的疾苦,增强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脚踏实地地为弱势群体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秀玲.和谐社会呼唤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

[2] 刘洪卫.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3).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