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2009-12-17卢燕
卢 燕
关键词:和谐文化;图书馆
摘 要: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把握。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在和谐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11-02
1和谐文化的内涵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奋斗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关于和谐文化内涵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文化的产生须以一定的政治经济为基础和前提,反过来文化又能动、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作用于经济、政治,通过教育、科学、文化、舆论等方式为经济、政治活动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服务
2.1 图书馆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坚强后盾
图书馆是积淀知识经验的集中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汇集地、科技创新的发祥地。图书馆社会职能之一是“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在长期发展的历史岁月中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成果,为人们学习、借鉴先辈们留下的文化思想、生产实践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际上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传承性。它对待人类优秀思想文化不仅“承”,而且“传”。表现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文化的精华上,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和为贵”等;表现二:努力传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科学、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等共同价值观,尊重学习、吸收不同文化中体现和谐思想的因素,形成多彩的和谐文化。
2.2 图书馆是建设和谐文化的课堂
人们在图书馆既可学习本民族的文化精粹,也可以欣赏外来的优秀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一是博采众长,积极吸取不同文化的有益成果,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关系,大力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二是求同存异,树立多样和谐的文化发展观念,承认不同文化存在的价值,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良性文化状态”;三是以我为主,拓展文化发展的新视界,做到内不失自己固有之血脉,外能适应世界浩荡之潮流,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真正跻身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图书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他所实施的社会教育具有全民性、全程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的特点,他凭借丰富的中外文化资源对读者的思想道德行为、心理、知识结构等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知识、情商、意志、行为诸多方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
2.3 图书馆既是人们公平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人们共享和谐文化的场所
在图书馆,所有读者都可以实现自己的阅读目的,在这里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是公平的,只要读者有时间,有主观需求,能够坚持学习,都能利用图书馆来提高自己,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公平获取知识的平台,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正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辛苦一分才”。同时,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也是图书馆五大社会职能之一。法国伟大的文学家“席勒”高度评价娱乐、休闲的作用,他相信玩(游戏)、审美活动和创造力是人性的中心。“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肯定是在玩;人也只有在玩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人”,他还指出:“艺术家不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同时代人;而是在游戏中通过美来净化他们,使他们在闲暇时得到娱乐,不知不觉地从人们的娱乐中排除任性,轻浮和粗野,再慢慢地从他们的行为乃至意向中逐步清除这些毛病,最后达到高尚化的目的。”建设和谐文化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个人修养和思想素质,使更多的人成为高尚的人。
2.4 图书馆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得力助手
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创新性。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它的创新表现在:一是树立创新精神;二是适应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现实要求;三是培育和谐宽松的文化环境。要进行创新,就需了解、掌握世界文化发展动态,要对世界各民族文化进行研究,也就需要对社会上呈现浩如烟海的文献流进行选择,挑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结合自己的东西进行创新。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对文献流进行整序,因为经过整序的文献信息比没有经过整序的文献的利用价值要大出很多倍,没有整序的文献,就象没理顺的乱麻,是难以派上用场的。图书馆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信息整序、检索技能娴熟的专门人才,随时为读者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
3 强化图书馆管理,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3.1 强化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意识
图书馆是个学术性机构,更是一个服务性机构。要强化职工为读者服务的意识,要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要让每一个馆员明白,为读者服务是办好图书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图书馆的天职,必须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全部过程。要开展读者研究工作,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对文献信息需求的规律和特点,开展读者教育与培训,提高读者利用文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宣传辅导,参考咨询及信息导航工作,让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馆藏,更加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更加自如、轻松的找到自己所需要文献资料。
3.2 坚持以人为本,平等服务的原则
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体现公平、公开、公正、自由平等的原则。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做到无等级差别服务、无身份界限服务、无强制服务,无歧视服务。做到语言文明,着装整洁、微笑服务,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办馆宗旨。
3.3 从读者利益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图书馆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与修改,要从读者利益出发,以方便读者为目的,要让读者真实地感觉到图书馆是在最大限度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让读者从进入图书馆便感受到温馨、亲切、和谐,而不是受到种种限制。但改革并不等于废除,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的组织图书馆的人员、文献资源、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使之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发挥图书馆系统的功能,为读者服务。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读者服务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传统的服务方式,还有馆外主动服务、预期式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图书馆环境下的联机服务等。读者需要哪种方式,我们就采用哪种,对一般读者而言,我们用常规服务方式一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一些有特别需求的读者,我们可以采取个性化定制服务。所谓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指按用户要求制定特殊用户界面的技术,是为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提供的一种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方便地搜集、组织和维护数字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以及各种网络资源的链接,将个人所需要的资源组织,在自己专门的个性化界面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担负着搜集提供文献信息的重任,图书馆也是国民免费终身教育的社会文化场所,对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和谐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 胡小红.谈和谐社会与图书馆的管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6).
[3] 宋元勇,苏庆民.浅谈图书馆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7,(9).
[4] 吴慰慈.董炎.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