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2009-12-17王淑君
王淑君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级图书馆;服务
摘 要:本文阐述了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针对农村现状,以偃师图书馆为例,列举了为新农村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探讨了以文化共享工程为网络平台的服务方式。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48-02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经济,要让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各方面的实惠。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应转向农村,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应及时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服务于农村小康建设,植根于农村,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1 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 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
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是有知识、爱读书学习的新型农民。而在贫困农村有这种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农民只占约20%,又缺少科学技术和致富信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一定的差距。而县级图书馆是基层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保存文献资料,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担负着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任。
1.2 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固有的生活模式和习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乏味。更有甚者农闲时家家都有麻将场,走遍全村看不见有看报看书的,还有好多无所事事,扎堆闲聊的,这就是一些农村的文化生活。因为,除了打麻将,他们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更有偏远地区或山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脱贫。没有图书室(馆),没有电影院,没有有线电视,不少地方的基层文化站因运转困难,已经形同虚设。有的图书室没有资金进新书,常年就是老样本,造成尘土覆盖,没有翻动。农村存在的贫困、缺乏教育制约着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这必将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切都对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带来了挑战。
1.3 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需求服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资源,为农民学习文化知识与科学种养殖提供了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积极主动的开展信息服务工作,针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收集相关信息,使信息知识与科学种养殖结合起来,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2 县级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在于充分开发利用馆藏文献资源。利用图书、报刊杂志、电子文献和数据库等,这些可以为那些渴望知识、渴望信息、渴望科学种田的农民提供丰富信息资源。解决农民看书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是县级图书馆应尽的职责,也是摆在图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2.1 主动上门服务,服务农村文化
县级图书馆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在分析调查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民情风俗等情况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送书下乡工作的方向,经常性地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偃师市图书馆从农民对知识的需求入手,广泛收集,充实藏书,组织人员深入农村一线,编印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简明易懂和实用性强的各类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科技信息资料及法律法规、生活常识、市场信息方面的资料《致富信息》、《决策参考》等一年四期,达7000多份。并一月编一次《致富桥》、《信息窗口》板报,指导农民科技致富。这种做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2.2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偃师市图书馆本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考虑新农村建设特点,为种植户、养殖户等建立专业户文献信息服务档案,开展跟踪服务、课题服务。缑氏葡萄种植,苹果种植,大口乡大棚蔬菜,科学养蝎,科学养猪等专题服务经过长达两年的跟踪服务,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农民在种植、养殖中的难题,产值有了很大提高,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该课题项目连续获得了省文化厅两年一次的“为经济建设服务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2.3 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的县级图书馆,应该把转变群众观念,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帮助农村开展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同时,开展“欲富口袋、先富脑袋”的新观念,引导农民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同时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讲座、文化补习班、报告会、演讲会等,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通过这些辅导和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多读书,读好书,使农村社会读书成为习惯,营造农村浓郁的学习环境和知识氛围。
2.4 做好辅导工作,提高“农家书屋”服务功能
今年,偃师市图书馆在做好全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同时,认真调查,结合实际,在偏远山区建立分馆,根据各地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指导乡、村图书室各类图书的选配工作。如偃师市馆近几年建立的光明分馆、府店分馆、大口分馆等“农家书屋”,已陆续配送各类图书资料2万多册,捐赠图书2千余册。同时向有关部门征集实用书刊,社会上捐赠书刊达1万余册,弥补乡镇、村图书资源的不足,使广大农民读者也和城区的读者一样享受到了图书馆的便利服务,使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广泛性和平等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县级图书馆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基层图书馆,可利用这一资源优势阵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讲座和报告会等。偃师市图书馆就成功举办了以“欣赏教育”为主题的“为人父母不可不听”的报告会,200多家长聆听了这次报告。与偃师文联、作协联合举办的牡丹诗会诗歌朗诵比赛,用诗歌宣传偃师的人文文化;举办了“三人国画展”、“偃师书协书法作品展”等书画展览;举办的“集邮与历史文化”讲座,弘扬了历史文化,普及了集邮知识,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把广大农民紧紧地吸引到图书馆来,引领他们学文化,爱科学,提升他们向着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迈进,进而营造农村社会的文化氛围。
偃师市图书馆除继续实行全年无休息、天天开放、全开架借阅外,还把“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节日,搬到乡下去,在农民的家门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简化办证流程,以人性化服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图书馆,为农民学习文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喜爱。
3 文化共享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网络平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起由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该工程建设要求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把着力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增加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偃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立以来,利用卫星接收设备下载文化信息资源,依托现有“文化信息资源库”,乡村为重点,农户及青少年为对象,提出“数字共享,平等阅读”,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加油站”。
在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县级支中心的基础上,通过馆办活动、办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措施加强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共享工程。利用网络资源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信息资料,并将下载的资料刻录成VCD光盘,通过市、乡、村三级文化共享服务网络传递给农民群众。
对于农村大部分农民而言,互联网络还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还不会利用检索工具查找特定内容的资料。而偃师市图书馆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向他们传授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使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让他们树立信息意识,使农民能够使用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工具,快速查找各种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种养结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乡镇基层中心和村级服务点赠送70多台电脑及其网络设施,几乎村村有了设备,并帮助农民建立他们的局域网,为推进农村信息资源电子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并培训了一部分文化知识高的农民作为计算机管理员。定期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指导,逐步指导农民掌握网络信息技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大举措。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人类灵魂和智慧的守望者,不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更应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邵显升.图书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J].图书馆,2007,(4).
[2] 廖腾芳.乡村社区图书馆构件模式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2,(4).
[3] 方卫平.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
[4] 黄宗清,康诗俊.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