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09-12-11尤松英
尤松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核心,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常常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知识经游社会是个充满创新的社会,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难以立足于社会。因l此,教育的职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巧设问题激创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课文,紧扣语言,挖掘教材中分布广泛的创新因素,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提问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教师的问题提的好,就像—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创新精神,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1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而且这种兴趣往往又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新颖的问题,随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句子,设计了一个开发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1)贝多芬默认了。(2)贝多芬谦虚。(3)贝多芬怕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学生的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这样的问题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问题有利于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有意识地巧设问题,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例如:在初读《草原》之后,我让学生把第一自然段和插图相结合,想想草原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问题有利于进发求异的火花。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使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如《凡卡》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用凡卡的梦作结尾?”学生纷纷发言:“因为凡卡的信没有邮票,也没有写清地址,爷爷是收不到的。只有在梦里才能和爷爷团聚。”“用梦作结尾。说明了凡卡要回到爷爷身边只是一个梦,永远也实现不了。”……然后让学生比一比,看哪种说法最合理。这样的提问,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精编试题启创新
试题设计是语文考查的核心环节,其结果既是考查目标的具体体现,又是考察凭借的测量工具,要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设计试题要有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编制有广阔发挥空间的练习
思维训练的开发,有利于对“全脑”的开发。可以加强右脑空间思维,形象思维的训练。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以后,我让学生生动体验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描述火烧云形态的变化。
2编制答案不惟一的练习。
答案具有不确定性,非惟一结论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学到老班长牺牲这一段,编制“面对老班长的牺牲。我想说……”的说话练习。
3编制创新性的课外实践练习。
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创造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放手让学生创办自己的报刊、广播站、少儿剧团(课本剧)主动充当小编辑、小记者、小演员的角色,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发挥主人翁精神。通过实践,学生自己的报刊《幼苗》多次在学校的橱窗内展出。这种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为不断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长期坚持练习,一定会形成创新能力。
三、情境氛围熏创新
创新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它需要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气氛。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环境
比如,学完《跳水》一课,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我认为那孩子的确很危险,跳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还有别的办法。”“是吗?说来听听。”我用惊异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说。“我认为孩子可以用双脚和双手分别勾在一起,倒挂在衡木上交替前移取下帽子,再按原路返回。”他充满自信地说。听了他的意见,我高兴地说:“你的想法很有新意,而且你这种大胆探索的精神值得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孩子当时的心理情况,体力情况讨论比较哪种办法更合理。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孩子当时吓呆了,反应迟钝,只能听从指挥,不会想到别的办法。所以,跳水是最合理、最安全的办法。在这富有创造性的气氛中,怎么能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上述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提高创新能办的途径、方法很多,仅仅依靠小学语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创新教育,才能真正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崇贤镇新友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