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2009-12-08陈卫东
陈卫东
新课程《生物技术实践》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内容,其中的实验都需要实验操作,且每个实验的操作都有难度,此外还关联着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不但教学难度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很大。为了更好地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对这部分内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了一定的探索。
一、前期准备
1.分组准备: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分组。常见的分组方式是按照座位地点划分组,这样的分组方式有利于同学们相互交流,且操作简便。弊端是各个组的学习情况、学生讨论水平、能力不同,可能会出现合作学习不均衡现象,一个组讨论很激烈,而另一组很沉闷;二是不利于对组进行考核。最好的方式是按照学习情况、讨论水平、能力不同进行平衡划分组,为了便于同学们讨论交流,在生物课堂上按照新组就坐,形成学习小组。一般以4~6组为宜(每组的人数不宜太少,否则不容易分工,也不宜太多,否则讨论比较困难)。
2.教学准备:教学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所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课堂上教师准备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具的准备,问题的设计等。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设计问题非常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设计得不好,就有可能会使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二、学习过程
1.课题背景采用先分组查找资料,后交流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课题背景一般都是本课题背景知识的简单介绍,同时也可能提出一些小问题。对于这部分内容如何组织教学呢?我们要求提前查找更多的相关背景资料,由组内加以汇总,在课堂教学时由各组选派代表选读,其他资料张贴于班级指定的交流栏内,供同学们课后阅读学习。如在果酒、果醋的制作课题中,可以布置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去查阅:如何进行工厂化生产果酒、果醋?可以使用哪些水果或材料生产果酒和果醋?工厂化生产的流程与课本介绍的是否一致等等。
2.基础知识的教学采用组内学习讨论,共性问题班内讨论,老师答疑的方式:基础知识一般要求同学们自学,存在的问题先由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部分汇总分组提出,在课堂上由大家共同思考,能相互解决的相互解决,不能解决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对于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要作评价指导。
3.实验设计的教学采用根据教材给出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组内讨论设计出详细实验方案的教学方式:实验设计部分课本一般都给出了流程图,各小组根据流程图按照自己组内讨论的结果,设计出详细的实验方案,拿出来在课堂上交流,有教师作评析,最后汇总成一个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再反馈给各个小组,以便在下面的实验过程中,指导实验的有序进行。
4.操作提示的教学要求所有同学都要提前预习,然后组内研究讨论,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操作提示是教材中提醒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也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点操作注意事项或细节问题。各小组要在预习基础上认真讨论如何突破或有效防止相关问题的发生。如果酒、果醋的制作课题中如何做好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如何防止发酵液污染及如何控制好发酵条件等等。
5.实验操作教学采取的方案是分组协作,规范操作:实验操作部分教材中并没有体现,而要根据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展开实验过程,是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操作的主体是学生。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操作提示的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后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现象要作及时记录。实验结束后要把本组所有观察到的现象及发现的问题予以记录汇总,便于交流。如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发酵瓶中颜色的变化,通过显微镜定期检测其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等。
6.结果分析与评价的教学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共同讨论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必然会发现一些问题并观察到一些实验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要结合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课本结果分析与评价中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结果分析与评价内容中所提出的问题。对于课本中提出的如何改进的问题要总结出改进方案,有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7.课题延伸和相关链接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分组查找讨论并延伸拓展,后交流的教学方式:课题延伸和相关链接这两块内容本身就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我们可以放手让同学们去自学,自己查找资料,遇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教师起引导答疑作用。
三、课时安排
《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每个课题一般安排在4课时内完成。实验预习在第1课时内完成,这其中包括对课题背景、基础知识、实验设计、操作提示等内容的预习;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实验方案的交流讨论等为第2课时内容;实验操作为第3课时(如果1节课完成不了的,可以在课后完成);实验总结、反馈、讨论、结果展示等为第4课时内容。
四、教师引导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一直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各项教学活动主要都是在教学小组完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显然不能是旁观者,而要融入其中。如果游离于教学之外,我们就无法对课堂进行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去探索、阅读、讨论,并且负责答疑和引导,最后要对小组学习活动予以评价和总结。
五、知识总结,资料交流
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们加强知识的总结、资料的积累。在实验总结时,除了由各组派代表轮流将本组的实验结果予以宣读,对存在的疑问,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之外,其他过程性材料则通过整理后,可以在教室内设立学习交流栏,把各个组的材料张贴在交流栏中,供给所有同学阅读,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六、渗透考核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予以过程考核,并分组记分,及时公布,适时表扬,对落后组加强指导,给予鼓励,促进他们改善和提高。通过考核促进,各个小组的学习效果能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