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12-08高洪英
高洪英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教师自始至终讲到底,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抽象、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种现状给政治课教学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知难而上,改变这种不良局面呢?
关键词:学习兴趣 设置疑问 联系实际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认识:
一、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书本知识绝大部分是从理论到理论,属于“空对空”,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我精选了一些典型的事例说明抽象的理论和观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使本来很枯燥很深奥的原理,一下子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不费多少气力学生就能接受,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知识。同时根据当代中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敏锐的特点,授课中让学生举例说明问题,他们更会兴致盎然,跃跃欲试。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应该贯穿于政治课教学的始终。但在教学中必须特别注意事例和理论的紧密联系,否则有可能放得开,却收不拢,偏离课堂教学主题。
二、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问是学习的催化剂,没有疑问就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却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无动于衷。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热点问题提出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去讨论、辩论,总结知识经验。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真正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否存在西方国家所指责的人权问题,对此怎么理解?”等等。这些问题提出以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据理力争,毫不相让,往往最后又能被正确的观点所折服。当然,也有个别不着边际、信口开河的同学,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点拨、得当引导,使他们迅速回到议题上来。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能使教学内容接近客观事物本身,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和术语,理论论证过程还原为具体生动的事例。多媒体感性的演示过程,能加速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同时,现代教学媒体由于声像视听并举,一改过去思想政治课“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模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谐和创造性,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在讲邓小平总设计师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用投影仪播放了港澳台在历史中被侵略者强占的参考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确当今所面临着实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富强的双重使命。再播放到中国五星红旗在香港、澳门缓缓升起时,每个学生此时的心情溢于言表,充分展示了邓小平总工程师的伟大抉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将深奥、繁琐、抽象的政治知识用图像、文字、声音形象地表达出来。多媒体技术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任何形式的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教学媒体只是我们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且不要为使用而使用,因为人的因素才是第一位的。追求华丽的表面,一味地什么都用计算机代替板书、代替模型、代替实验是不可取的。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生动形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会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