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乐园

2009-11-17王春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转变观念

王春华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推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成长提供和谐的空间;通过创设多种平台,让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发展自己的信心;启动以“感恩”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动、感受和感恩,使学生进行情感的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成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空气和土壤。

[关键词]:转变观念 牵手联心 搭建平台 感恩教育 营造氛围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新课程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较大的变化,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应对这些变化。伴随着新课程实验,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是把学生简单地看成教育、管理的对象,而是把学生看成服务的对象,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学习环境、人文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乐园,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陶冶情操,促使他们全面健康活泼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让学生都得到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的是挑选教育或淘汰教育,它强调的是选拔功能,教育者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这种极为浪费的做法背后隐藏着一种观点: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能完成中学或进入并完成高一级学业,而其他的青少年学生只是陪衬或被淘汰剔除。这种观点和做法的恶果,就是被淘汰下来的学生丧失信心,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最充分的发展。教育是发展,而不是挑选,更不是淘汰。通过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学好,也都有能力进行学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探索和创造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的学习条件,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同的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气质、品德、思维能力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他们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平衡。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奋斗目标,达到既定目标后再提高,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学会到会学。从而使他们在升学和将来的就业方面都有选择,都有发展。

二、牵手联心,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与成人一样,学生也希望他的存在和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同。学生在学校里,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肯定。学校的任务,很重要的就是为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去着力探索并推进形成一种机制和氛围。为此,我们积极实践,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互相牵手心联心”活动,用经常性活动明确一种价值倡导,明确一种行为要求,从而推进校园中各方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成长提供和谐的空间。具体通过“三大行动”来落实。

一是挥手交友行动。每个学期开学典礼上,我都倡导广大师生要把校园作为一个温暖的家来营造,领导要尊重师生,教师要互相尊重;老师要关爱学生,学生要敬重老师,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倡导从每天见面时挥手致意、互相问候做起,主动接触接近,逐步互相认识、互相认同、互相拉近距离。我是这样说的,也努力这样做。平时,见到师生时,我的手主动挥起来,以此表达对师生友好的问候。通过自己带头,老师引领,广大学生也积极效仿,讲礼貌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二是交流解惑行动。提倡校园内人人敞开心扉,加强心灵交流。我承诺校长的门始终向广大师生敞开着,不论老师和学生,只要思想、工作、学业、生活上有困惑都可以到办公室或通过校长信箱方式与我交流沟通。我的办公桌上,写着“事繁勿慌,有言必信,和若春风”等字,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只要教师或学生来我办公室,我都能和颜悦色、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做到及时解答,通过零距离沟通,拉近我与师生间的距离。自己这样做,更主要的是引领老师也这样做,学校规定教师要定期找学生谈心,听取学生的想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许多老师还创新了许多好做法,如有的老师给学生备有“交心本”,师生可以在这本子上谈心交流。曾听一位老师说,有一位女生在“交心本”中写了这样的话:现在,我很困惑,由于这件事,父母骂我,班主任责备我,同学嘲笑我,假如您有一位这样的女儿恋爱了,你会怎样对待呢?您对我这年龄的学生陷入爱情漩涡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一看便知,这位学生因恋爱了陷于孤立与苦闷之中。这位老师在“交心本”中对她进行了开导,这样写道:我想以老师、母亲、朋友的身份与你说说心理话……其实,幻想恋爱或恋爱是正常的、自然的,也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没有必要把它看得那么神秘。关键是要把握时间……现在,最重要的事是追求知识,培养能力。无所割舍,就难有所得,希望你能珍惜时光,把精力放在勤奋学习上……老师相信,你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交心本”的温暖下,这位学生走出了困境。

三是关爱增情行动。“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积极倡导广大师生献出一份爱心,付出一份真情。学生之间学习、生活上有困难互相多帮助;老师生病住院领导到医院慰问、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和班干部到医院看望;开展捐款助学、助困等活动,每班都设有爱心捐款箱,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当有学生生日时,班里特为他准备一个生日蛋糕,送上生日祝福,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的确,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独特享受,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学习兴趣的动力。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表现自我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体验,培育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如果说,让学生感受温暖是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的话,那么让学生体验成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比比皆是“让每个学生都……”这样的典型句子,这充分体现了这位著名教育家对全体学生发展的深深关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现代教育“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两大特征,应该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终生不懈的工作实践。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尝有成功的情绪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而支撑目标追求持续的动力就是成功的情绪体验。学生在素质上存在差异性,每个人接受能力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学校既要关注学生显性的、眼前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隐性的、长远的素质培养,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实践一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尊重教育,引导学生感悟成功、尝试成功、享受成功,让每个学生成功学习、成功做人。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使目标阶段化、层次化和具体化,尽可能地多创设一些平台,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取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情绪体验。成功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提供给每位学生平等的成功机会、公平的教师期望,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让每位学生自觉走向成功,获得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成功,更关注学生生活的成功、合作的成功、创新的成功;不仅引导和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取得成功,也引导和帮助其他类型、层次的学生取得成功;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成功,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功。在此基础上,通过累积学生一个一个成功的脚印,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基。为此,我们针对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根据学校条件的可能性和学生素质的差异性,提出创设三大平台为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机会。

一是习作展示平台。通过班级园地、学校橱窗定期展示学生各个学科的习作。走近我们的橱窗栏,会发现这里的世界好精彩。有表现“人与自然”的科学手抄报,有反映“社区居民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有体现“节能环保”的宣传小论文……每次习作展示,总有许多同学驻足,当看到有自己的习作展示出来,脸上总会洋溢着欣喜。

二是荣誉公示平台。学生所获荣誉不论是班级的、校级的或市、省级的,都会通过大红喜报在学校橱窗公示出来,并向学生原来就读的小学通报,向学生家长报告,以此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和幸福,在成功中进一步发展完善自己。

三是才艺展示平台。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组建了航模、船模、无线电制作、生物、环保、计算机兴趣小组,开展了小实验(如鸡蛋撞地球)、小发明(如机器人比赛)、小制作(如变废为宝的环保制作)、小论文、小设想“五小”活动。以文艺体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名著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器乐舞蹈表演、绘画书法现场展示活动,英语歌曲大赛、健美操表演、各项球类比赛等。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我们告诉学生,即使你将来不能成为牛顿、钱学森,但你却有可能成为徐悲鸿、李谷一,或者成为刘翔、姚明……我们让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大展风采,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这些平台的创设,在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情绪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发展自己的信心,既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四、感恩教育,让学生“情感”得到震撼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授学生以知识、帮学生形成能力,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人的问题,本质上讲是对人的态度问题、情感的问题。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比过去大为宽裕的时代,尤其是城市中学,这方面的特征更为明显,绝大多数学生不是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是感到父母亲对自己生活关心的太多。一些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对物质的来之不易缺乏珍惜感,也对包括父母亲在内的亲情陷入淡漠。如果不抓住机会及时加强教育引导,就可能造成这一代学生情感上的欠缺。我们根据对学生这一特征的分析,启动了以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情操教育,并把它作为德育教育“1234”工程的一部分。“1234”中的“4”即寄4封信。在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老人节4个节日中,要求学生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和老师写一封真情实感的信,感谢父母长辈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同时也汇报自己的学业,展示自己的未来,让学生在展现学情、师情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情感教育。

有学生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妈妈,您的爱如阳光,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您的爱如春雨,滋润着我幼小的身躯。您的谆谆教诲伴我走过成长的每一天,您的声声鼓励让我每一天信心百倍……”字字句句都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学校一位老师在教师节收到学生的来信后,心中油然而生对学生的感激之情,给全班学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写道:“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同学,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感谢你们,我亲爱的朋友,是你们让我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孩子,是你们让我从平凡的教育中品味出伟大!”

五、营造文化,让学生“品质”潜移默化

学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品质教育,推进品质教育,关键是要营造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所好的学校首先是它的人际环境、学术氛围与求知风气十分优良,我们要使“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校园文化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成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最好的空气和土壤。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物质资源,又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和感召力,可以成为照亮人心灵的火炬,可以成为完善学生心智,净化学生心灵,磨练学生意志,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要让学校内的一切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包括硬件设施、景观环境等。在校园环境的营造中,我们充分注意突出它的文化性,把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让教室、寝室洋溢文化气息,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处景观都育人。

让教室充满砺学氛围。同学们用心建设着自己创立的教室文化,每一个角落都精心打造。“学生凡语”里写着催人奋进的话:“学习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泥泞不堪的;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那么就让我们去战胜。相信我们能够成为勇士,学习上的勇士。”“和谐的音符”里写着“单则易折,合则难摧。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荣誉是无上的。”“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品质,品质决定成就。”“作品秀”里陈列着同学们的优秀作品,那一份份精致的编报,那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那一张张精彩的书法,无不是同学们成果的结晶。

寝室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学习的第二课堂,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可在此得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可以得到增强。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完善意义重大。《荀子•劝学》中有这样的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说明了这些。走进我们的寝室大楼,可以看到,同学们都给自己的寝室命了名,用漂亮的书法写好粘贴在门上,如“梦轩”,同学们解释,梦开始的地方,真是意味深长。有的寝室门后设有“本周寝室之星”,这是对同学们卫生、文明、合作等行为综合评价的结果;有的寝室设有“百家讲坛”,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的精彩内容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评说热点新闻,还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同学们就在这当中丰富了视野,拓宽了知识。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不能挂在墙上,也不能停留在口上,应该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新课程实验的需要,不断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猜你喜欢

搭建平台营造氛围转变观念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搭建支架发展“说”“写”
分享之路,从小起步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