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与道德调控

2009-11-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调控现象

杨 鑫 姜 浩

[摘 要]:大学生不管是作为群体还是个人,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在其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影响,社会角色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存在差距,经常会出现社会角色失调现象。这就需要一定的机制对其进行规范、调控,使其各种社会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减少冲突和矛盾。本文主要是从道德调控的角度展开的,也就是从道德调控的各个阶段分析和调适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 道德调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很高的社会期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在校大学生要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自身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成功的扮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其实际社会角色与理想的社会角色模式存在一定差距,在社会扮演过程中出现社会角色的失调现象。

一、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和表现

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是指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中,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包括社会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责任和社会角色期望等)不明确,在采取角色行为时发生障碍,甚至出现社会角色扮演失败的现象。大学生常常发生社会角色失调的类型和表现主要如下。

1.社会角色不清。就是大学生对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认知能力差,不明确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对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规范等认识不到位,以及对社会期待领悟程度不够。最常见的主要表现是违反校纪校规等社会角色失调现象。

2.社会角色冲突。是指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的角色规范、角色期待和角色要求不同,造成对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是: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能力达不到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个人的愿望和社会及他人对社会角色期望和要求之间的冲突。

3.社会角色紧张。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因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分配发生矛盾,出现社会角色紧张。一个人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当这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各自的社会角色要求时,就会发生社会角色紧张。如某学生在学校即是学生,又是同学、朋友、班干部等角色,当该学生不能同时满足各种不同社会角色的要求时,就发生社会角色紧张现象。

4.社会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社会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和中断的现象。角色中断的表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社会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做好准备;另一种是因为前一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与后来新社会角色的要求相互冲突,以至于相继承担的社会角色没有恰当地衔接。例如,某大学生准备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结果未被录取而选择了就业,那么其学生的社会角色就发生了中断。

5.社会角色失败。这是最严重的社会角色失调现象。指社会角色扮演者由于多种原因无法成功进行该角色的扮演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角色。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社会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中途退出角色的扮演。第二种是社会角色的扮演者虽然还承担其社会角色,但在其社会角色扮演的实践过程中已经遭遇失败。

二、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现象的原因分析

社会角色失调现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它的存在不仅阻碍其社会角色的顺利扮演,还会导致社会的混乱,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在因素分析

一方面,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同一社会角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新的环境里部分大学生由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差和自我意识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群体关系等方面,与新的社会角色要求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各种社会角色失调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承担着多种的社会角色,形成“角色丛”。在家里是子女,兄弟姐妹等社会角色;在学校是学生,班干部,同学,舍友等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担任顾客,乘客,游客,或做临时工作的发单员、销售员等社会角色。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角色规范和角色期待,当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社会角色要求时,角色扮演者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去先满足哪一种社会角色要求,导致社会角色紧张和冲突等社会角色失调现象。

2.外在因素分析

大学生在成长社会化的过程中,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三个大方面教育的熏陶,每一个环节的教育都会对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扮演产生较大影响。

(1)家庭教育中的不合理产生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过分看重自己作为“家长”的尊严和权威,要求孩子必须顺从自己的意愿,更不允许孩子忤逆自己的意愿;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异常变化等都不知晓;还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想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遗憾。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这些不合理的亲子关系和对孩子歪曲的期望的影响较严重,导致孩子们逆来顺受,或高傲自大、失去自我。作为父母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那么大学生在自身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社会角色失调的现象。

(2)高校教育方式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高校学习期间是大学生成功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心理和性格的发展和形成时期。学校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更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然而目前,各高校的教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重智育,轻德育。学校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没有真正的把德育落实到实处。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学校一般只看学生期末成绩的优秀和不及格比例,而轻视对学生的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过程。第三,重处理、轻疏导。一旦大学生出现什么问题,学校多会强制高压处理。这些教育方式多会导致学生自信程度差、抗挫折能力弱、自我意识极端化及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等等不成熟现象,致使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普遍出现角色失调现象。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中的人,无时无刻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心理和思想的不成熟,缺乏独立的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大学生的攀比心理比较严重,比谁买的东西品牌好、价钱贵等等;大学生的虚荣心较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并且不是想着怎么努力去超越对方,而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追星是大学里的普遍现象,买唱片、听演唱会等等,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去模仿和学习偶像,部分学生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蔓延到高校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非理性主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诱惑力,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发生扭曲,不利于其社会角色的扮演,导致角色失调。

三、道德调控对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现象的调适

1.道德调控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道德调控,是指一定社会或群体,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及采取各种社会措施,使特定的道德原则规范、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目标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并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并能自觉地调适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外在要求保持一致,从而达到社会调控所要求的目标。道德调控属于软调控,主要从个人内部入手,主要是通过个体有意识的自我约束和自律精神,以及社会群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其指导来实现社会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调控。

道德调控以“自律”为根本特征,并具有目的性。它要求具备相应道德品质的个体,在道德信念的指导下自觉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可见,道德调控具有明显的非强制性,他强调个体将社会外在要求达到自觉的境界。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应提高社会角色的认知水平,将社会角色的规范内化为个体品质,并指导个体自觉采取适当的角色行为以避免社会角色的失调现象。

2.道德调控对大学生社会角色失调现象调适的途径

道德对社会的调控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其中最基本的途径主要包括道德教育、道德评价、道德赏罚和道德修养四个方面。道德教育、道德评价和道德赏罚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的调控;而道德修养则主要是指个体主动根据社会的外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调控。

(1)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道德教育

所谓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和阶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自古以来,道德教育就是社会道德调控的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调控方式。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教育的功能,并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立足于以学生为本,把养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以及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等列入现有的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对社会角色失调的调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提高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认知。通过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水平和对社会角色期待领悟程度,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正确定位和明确社会角色的内涵,遵循角色规范,采取适当角色行为,避免社会角色不清等失调现象的出现。

第二,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角色和责任是相对应的,承担什么角色就履行什么样的责任。通过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使其内化为自身成长、进步的动力。从大学生内心迸发的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符合社会角色的规定和要求,避免社会角色失调现象,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完成历史使命。

第三,提高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扮演能力

社会角色扮演技巧是社会角色成功扮演的关键步骤。每个大学生不只是扮演一种社会角色,在不同场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所以,道德教育的实施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运用社会角色技巧,根据所扮演的角色采取相应的角色技巧和行为模式,有利于社会角色扮演能力的提高。

(2)大学生社会角色行为的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是在客观上对某种行为活动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并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将自己的行为按社会道德评价的指向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在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道德评价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调控效果:一种是社会利用社会舆论对个人的角色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按照社会的道德评价对个人角色行为做出调整,另一种是依据社会角色规范对自己采取的角色行为及其后果所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

道德评价对社会角色失调的调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道德评价对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行为具有指向和调节作用。根据道德评价形成社会舆论和对该角色行为的认知环境,大学生可以感觉到社会对自己应采取的角色行为的期望,以及社会舆论对自己采取的角色行为的评价,这种期望和评价对大学生采取角色行为有着指向作用,引导大学生的角色行为向社会角色期望的方向发展。通过道德评价,可以促使大学生调节自身的角色行为,遵循社会角色规范和符合社会角色期待,则有利于减少社会角色失调的现象。

第二,道德评价对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行为具有善恶性质的裁决作用。每一种行为首先要通过道德评价对其进行善恶定性,然后划分是非界线。善的行为则被社会所赞扬和推广,恶的行为则会受到批评和遏止。大学生所采取角色行为的首要步骤也是通过道德评价的裁决,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或他人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和态度判定所采取角色行为的善恶。“趋善避恶”的心理促使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采取善的角色行为,进而避免社会角色失调现象。

(3)大学生社会角色行为主体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行为主体的一种自觉的行为选择活动。大学生作为社会角色扮演的行为主体,其自觉的行为选择关系到社会角色扮演的成功程度。

道德修养对社会角色失调的调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缩短大学生社会角色实然与应然的距离。“大学生”的应然状态也就是其社会角色的期待。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将社会角色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目标,把握外在环境对自身的要求来设定行为方向。从自身的深层次和完整性方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达到社会角色的期待和要求,实现社会角色的成功扮演。

第二,学校和谐的道德风尚。个人是集体的一份子,与他人、与集体直接形成了复杂的整体的社会关系。大学生对社会角色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社会角色的成功扮演,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这种道德风尚又可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一些失调行为,使其遵守角色规范,促进社会角色的扮演。

道德调控在调控大学生的各种社会角色失调现象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及道德行为方面,还是对处理个人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弗洛姆曾说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具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起到应起的作用的资格,也就是说,把他的个人个性塑造得极为接近社会个性,使他的欲望符合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道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促进其社会角色成功扮演。道德评价作用的发挥,可以使大学生在采取的角色行为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失调现象的发生,有利于社会角色的成功扮演,进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更好的满足其社会的期望,实现自己的角色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陈俊峰.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角色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3]雷振元.浅谈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J].福州党校学报,2004,(2).

[4]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5]潘洪林.论个体道德的社会调控[J].江苏社会科学,1998,(3).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李心洁.关于师专学生角色失调的思考[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4,9(12).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调控现象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