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我所能
2009-11-11蓝敏
蓝 敏
〔关键词〕团体辅导;团队精神;尽我所能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懂得什么是团队精神,意识到自己作为团队的一员,要尽自己所能,为团队做贡献。
2.过程与方法。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感受团队的力量,领悟团队精神的巨大感染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和积极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人生态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团体活动—— “尽我所能”。
活动难点:团体活动中的反思与分享。包括:如何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如何带领学生更深地领悟到团队精神的要点、如何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大白纸、水性笔、学生身上的物品
【活动时间】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大风刮鸟巢(5分钟)
全班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其中两人组成一个“鸟巢”,中间站一个人表示躺在鸟巢中的“小鸟”。
教师开始念一段指导语,当她念到“小鸟”的时候,所有的小鸟都要跑出鸟巢,寻找另一个鸟巢。当她念到“鸟巢”的时候,所有的鸟巢都要重新打乱,重建新的鸟巢。当她念到“狂风暴雨”的时候,所有的小鸟和鸟巢都要重新组合。当念到“风和日丽”的时候全体都不能动。
本活动是为了打破课前的拘谨气氛,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团体活动及分享(3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讨一个团队如何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一步:各司其职(5分钟)
将整个团体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个小组进行组内分工,自由分成三个队——行动派、智囊团、后援队。(教师讲清楚各队要做的事情。由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自由分工。)
第二步:尽我所能(10分钟)
行动派成员出来比赛。比赛前每人可接受后援队成员的3件支援物品。行动派成员按照1、2、3、4号队员的顺序利用自己身上的任意物品(包括支援物品)接龙,一个组内同样的物品只许用一次。5分钟内哪个队接龙的距离长就获胜。
在游戏过程中,为了监督各组是否遵守了游戏规则,可请后援队的学生到另一组的比赛场地监督。而智囊团则可以在自己组这边出谋划策,只许动嘴不能动手,以帮助自己一方快速想到可以拿出来接龙的物品。
时间到,教师公布比赛结果。
第三步:游戏分享(20分钟)
组内分享:小组成员围成一圈,分享游戏的感受,找一个组员对组内同学发言的关键词进行记录。(12分钟)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在分享时考虑:
活动感受——你认为你们小组哪些同学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哪些同学还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会这样呢?
深化感受——你认为一个集体要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哪些条件?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班上“有能力,没发挥”的情况。
展望未来——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怎么样才能避免有能力无处发挥的情况,做到“尽我所能”?
组间分享: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组内分享的情况介绍给全体学生听。(8分钟)
三、活动总结(5分钟)
教师归纳小结,总结出刚才学生们分享到的关键词:聆听、遵守规则、勇于表现、主动、奉献、动脑筋、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最后教师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下转第24页)(上接第22页)我们的集体就像是一辆车,每位同学就像汽车上的一个部件,跑得快的做车轮,看得远的当车灯,方向清晰的做方向盘,有一些同学就当普通的螺丝钉。同学们,要想车跑得快,缺少任何一个部件行不行?(停顿)是的,我们必须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的车就能跑得又快又好!”
【点评】
本节课的选题比较好,以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情况为主题,可见研究了学生的需要,针对性很强,辅导的理念很清晰。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结构化设计,完全按照“热身——活动——分享——点评”的步骤,整体显得非常流畅。在整个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运用了不少技巧,比如,在“接龙”游戏的后半部分,教师适时地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了”,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开动脑筋,开启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在小组内分享时,教师能够预先设置具体的问题引导小组的讨论,而且一直在小组中倾听并引导小组发言的方向;在小组间分享时,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感受予以反馈,对于获胜的一队能够提出表扬,对于失败的一队,能够敏锐地发现他们的优势,抓住他们“失败了感悟更多”这个点,提升到“人生有没有真正的失败”的问题上,让学生明白,一时的失败并不等于没有收获,这些引导都是非常好的。
如果教师能够在分享的时候让更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更加关注细节,在获胜的一队分享完之后能有更好的引导,这节课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点评人:钟志农,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
(作者单位:广东省实验中学,510375,电邮:lanmin@gdsyzx.edu.cn)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