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2009-11-11潘蓓蕾
潘蓓蕾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身心发生着重大变化,面临着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如何创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心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阐述本校学生心理社团的一些具体做法,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载体提供一些工作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社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16-02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心理社团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高中阶段的重点在于积极的早期预防和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开展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社团是由对心理学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以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自助、他助、助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希望成为自主、自强、自立的人;高中生有发展的独特性,希望成为爱好多、兴趣广、有特长的人;高中生有潜在的创造性,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心理社团迎合了高中生的成长发展的需求,是高中生实现心理互助、自我成长的有效模式。
二、我校学生心理社团的探索与实践
早在1997年我校就成立了七宝中学学生心理协会,协会的会员均由七宝中学品学兼优、乐于交往、有志心理素质提高的在校学生组成。协会设文艺部、课题部、期刊部和网络部四个部门,每个部门由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协会以极大的热情关注校园中学生的心灵成长,他们用自身的行动支持和关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曾先后获得2006年上海市闵行区中学生优秀社团和2008年上海市优秀学生心理协会称号。
协会本着“尊重、沟通、健康、快乐”的宗旨,以关怀学友心灵、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为目标,帮助大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心灵的和谐。
本着以上的宗旨和目标,我校学生心理协会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星星之窗”广播台——陪伴学生心灵成长的驿站
学校“星星之窗”广播台贴近广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广大学生生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周一到周五设计了不同主题的栏目。周一,“心灵美文”:阅读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美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给全校师生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周二,“来信解答”: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以信件形式放在“知音信箱”,经技术处理后由主播读出,先由周围的同学帮助解答,最后由心理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有指导性的解答,帮助解答成长中的问题。周三,“成长故事”:通过讲述中学生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或者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启发学生心灵成长。周四,“心理航道”: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心理保健知识,如心理减压、考试应对、人际关系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周五,“嘉宾做客”请学生或老师到广播室做客,交流心得,谈谈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或烦恼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快乐处方。
2.《心语心缘》杂志——启迪学生心灵交流的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纠正的方法。协会期刊部定期出版学生自己的心理期刊——《心语心缘》杂志。取名“心语心缘”意为“因为缘分我们走到一起,希望大家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共同追寻心灵成长的良好途径”。协会根据各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较集中和普遍的问题,并征集相应的心理感悟文章。例如,针对高一新生开设的“适应新环境”专栏;针对高三学生开展的“临考心态与应试策略”栏目;围绕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开展的“驿动的青春”栏目;还有“了解你自己——心理小测试”栏目,成为校园中广大学生炙手可热的读物、促进心灵交流的平台。
3.“健心周”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心育氛围的契机
每两年的5~6月份,心理协会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健心周”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主题辩论比赛、心理剧创作展演、走进社区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关注心理健康,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到广大学生心中。其中,1997年举办了“心灵的关怀,成长的诗篇”主题系列活动;2001年举行了“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五项能力大比试”活动。2004年协会积极参加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举办的“春之杯”心理游戏设计比赛、同伴心理辅导征文和心理剧比赛活动,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协会成员与都江堰中学的学生结成友好互助关系,开展了“同写一封信,共话两地情”两地书活动和“我手表我心”激励成长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成长创建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在参与、体验与分享中,培养了责任心,提高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4.团体心理辅导——拓展学生自助、互助、助人的能力
协会每周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协会的常规活动项目。在活动内容上,涉及到环境适应、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潜能开发等,活动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演讲辩论等互动形式展开。在团体辅导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分享、体验、感悟,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启示和感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自我成长。
5.心理课题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求
协会成员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参与中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研究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研究。
我校心理协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许多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心理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究。例如, “中学生的网络观”“关于早恋的调查报告”“关于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报告”“中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亲子关系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对‘超级女生态度的调查报告”等多篇文章都在《学生导报》《家庭教育时报》上发表,促进了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形成。
6.助学考察体验活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契机
每年心理协会都会选派优秀会员参加学校助学帮困考察团,赴与我校结对的安徽金寨和江西井冈山的姐妹学校进行考察。在为期一周的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要完成考察姐妹学校情况、走访受助学生家庭、住宿在贫困学生家庭、开展联谊活动等多项任务。对于习惯于城市便捷生活的学生而言,这一周的考察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是触动心灵的。特别是吃住在贫困学生家庭这一环节,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自己挑水、洗碗、洗衣服,第一次了解“茅厕”的含义,第一次在简陋的木板床上体验辗转难眠,第一次感受到当地学生的淳朴与真情。这是学生真正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能力、锻炼意志、培养耐挫承受力、培育感恩之心的非常之旅,以一种直入内心的方式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从而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各种心理潜能。
三、我校心理社团发展展望
我校学生心理协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它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条崭新的渠道,为培养高中生的自主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心理社团健康、繁荣发展,笔者对我校心理协会今后的发展有如下思考:
建设学生心理协会的专属网站,扩大协会覆盖范围。开辟相应专栏介绍心理协会的近期活动,让全校广大师生乃至校外关注心理健康的人士也能及时掌握协会的信息,参与到协会的各项活动中来。另外,也可以在网站上设置心灵问答的论坛或BBS,学生可以把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以不记名的方式呈现在网上,协会的成员给予相应的建议或解答。
在班级设立心理互助员。这是目前在大学中比较普遍的朋辈互助模式,因为同龄人往往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人生经验及生活方式。心理互助员可以由学生心理协会的骨干兼任或通过心理协会招募,并定期进行专门培训。他们平时在与同学交往中可以主动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同学排解困惑,并可以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心理老师反映,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帮手和“辅导员”。
总之,学生心理协会是中学阶段值得重视和大力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新模式,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校应当不断发展和探寻心理社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结合点和增长点,为培养拥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接班人而努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七宝中学,201101,电邮:panpanpada@sina.com)
编辑/何 妍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