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留学生习得量词“对”和“双”的偏误分析

2009-10-28周卫华王继花

现代语文 2009年9期
关键词:习得偏误分析量词

周卫华 王继花

摘 要:量词“对”和“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二者的相似性使得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都出现了比较突出的偏误。本文以印度留学生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了其偏误,对比了二者的异同,并探讨了“对”和“双”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印度留学生 量词 习得 对 双 偏误分析

一、引言

汉语中的量词比较特殊,是汉语区别于其它语言的一大特点。同时,量词也恰恰是外国学生的习得难点。尤其是量词“对”和“双”在义素和语法中有很多交叉点,都表示数目“两个”,并且语法位置也相同,所以使得学生更加难以掌握,在使用中经常混淆,甚至感到迷惑不解。《现代汉语词典》对“对”和“双”的解释是:“双:作量词时,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一双手,买双袜子。(P1275)对:作量词时,(~儿),双。一对鹦鹉,一对儿椅子,一对模范夫妻。(P344)”。这种互训的方式不利于留学生有效地区分二者的差异。因此,本文对量词“对”和“双”做了详细的偏误及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量词“对”和“双”的偏误类型分析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最容易出现偏误的词类之一,再加上有些量词在意义及用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偏误更为突出。本文针对带有量词“对”和“双”的例子对初中级汉语水平的印度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印度留学生在习得量词“对”和“双”时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偏误、误带偏误、误加偏误和错序偏误。

(一)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即本该用量词“对”或“双”的,却没有用。

遗漏偏误是在印度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对”或“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偏误类型。在学生的作业和问卷中都有所表现,比如:

(1)她有一水汪汪的大眼睛。(遗漏量词“双”)

(2)她俩是一双胞胎姐妹。(遗漏量词“对”)

以上例子遗漏了量词“双”和“对”。出现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学生的母语对汉语量词习得的负迁移。此外,印度语里没有量词,而且在印度学生常使用的英语中的量词也没有汉语量词丰富,且由于汉语是孤立语,没有形态变化,相应地,“眼睛”和“姐妹”便没有数范畴的变化,所以,当他们在使用这些名词时,容易遗漏量词。对于这一偏误,应先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搭配,如:一对夫妻、一双鞋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类推,在类推的过程中老师应不断地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有利于留学生逐渐接近目的语,即汉语的语法搭配规则。

(二)误带偏误

误带偏误指学生在习得量词“对”和“双”时,相互混淆使用。

误带偏误是印度学生在习题和日常会话中出现最多,也是最突出的一种偏误类型。学生在习得量词“对”和“双”时,经常相互混淆使用,应该用“对”的时候用了“双”,或者应该用“双”的时候用了“对”。如:

(3)他们是一双新婚夫妇。(应该用“对”)

(4)王明收藏了一双花瓶,据今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应该用“对”)

(5)妈妈给丽丽买了一双塑料哑铃。(应该用“对”)

(6)他看着那一对赤脚。(应该用“双”)

这一类偏误出现得较多,其原因也比较多。首先,“双”出现得比较早,学生在最开始接触成双配对的量词时,从顺序上讲,“双”在前,而“对”在后。所以留学生在做习题和会话时会较多地用“双”。其次,这种量词,语义差别非常细微,不易辨别。最后,一些教师遇到这类很难讲透彻的内容,可能会一带而过,这也是导致学生出现误带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误加偏误

误加偏误指在不需要的地方加上了相关的成分或者多余的成分。

误加偏误是学生在习题中常出现的一种偏误类型。一种情况是在可以选择任意一个量词的时候,学生有时会并列用两个。另一种情况是不该加儿化的时候加了儿化的标记。如:

(7)小鸟长着一对双漂亮的翅膀。(“对”和“双”应该任意用一个即可。)

(8)一对对儿情侣在公园散步,小明摆了一双双儿手套在卖。(“双”不用儿化)

在这类偏误中,学生没有掌握二者之间的异同。在汉语中,一些名词前既可以加“对”,又可以加“双”,组成了一类特殊的名词搭配。这类词如:一双/对眼睛,一双/对儿女,一双/对翅膀,一双/对耳朵等。这些比较特殊的搭配需要学生识记。量词“对”和“双”都可以重叠表示复数的范畴。可以在“对”后加儿化,但“双”后不可以。

(四)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没有把量词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此偏误在印度学生习得汉语的各阶段都会出现。在汉语的名量词搭配中,结构顺序应该是数量名的搭配顺序。但留学生因受自己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其搭配顺序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

(9)他有八字胡子一对。(通常应该是“一对八字胡”)

(10)她穿了深红色的靴子一双。(应该是“一双深红色的靴子”)

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中,在没有特别语境的情况下,例(9)和例(10)中的量词应放在中心名词的前面。这一类偏误会随着汉语习得的深入而得到改正。

另外,还要给学生补充的是,“双”可用作形容词。比如双肩、双耳、双眼等。然而“对”则不可用作形容词。

三、量词“对”和“双”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识记一些固定搭配外,还应该让留学生根据教师在汉语课堂上的讲解再做一些科学有效的课后练习。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量词“对”和“双”的区别和用法,我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强调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一些特殊情况,并结合相关的语义、语境和语料,为它们排出一定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一)对量词“对”和“双”的本体进行深入研究

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虽然本体的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不完全等同,但不可质疑的是,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只有对本体有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教好外国留学生。换言之,如果没有掌握充分和严密的本体研究知识,就没有办法给留学生讲清楚相关的问题。对于量词“对”和“双”,必须要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语法搭配和细微的语义差别,从“对”和“双”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规律出发,做共时和历时的研究。只有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教学上才会有根本性的突破。加强汉语的理论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多种语言的对比研究

语言的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中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关的差异,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于印度学生来说,其特殊点在于,他们既掌握了自己的本族语言,又熟练地掌握了第一外语,即英语。因此,学生习得汉语时用自己已经熟悉的语言会对汉语产生负迁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正迁移。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只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科学、有效的练习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关于量词“对”和“双”的专项练习题非常少,所以,教师在讲解时,除了让学生识记外,还应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练习,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二者的用法。

(四)针对学生特点,结合语用设计情景

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单就课本讲解语法,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对于量词“对”和“双”应该多设计一些情景,激发学生自己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并正确地运用这两个量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4]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1993,(3).

[5]王素平.量词“双”与“对”的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7).

[6]鲁健冀.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周卫华 王继花 湖北宜昌 三峡大学文学院 443002)

猜你喜欢

习得偏误分析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量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