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言”“意”之间的慢思维

2016-07-28张云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得运用思维

张云峰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要真正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必定要好好研究“言”与“意”的关系。要在“言”与“意”之间寻求平衡点,让语言与精神真正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文本细读要先“言”后“意”,语言习得要“言”“意”并行,语言运用要以“言”促“意”,这样才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关键词]言意 思维 细读 习得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5

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为了尽快从感悟环节到语言运用环节的转变,有时变得有点急功近利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言”与“意”是不能分离的,两者都不能忽视,也不能一重一轻。怎样才能言意兼得呢?

一、文本细读——先“言”后“意”

对语言训练,张志公老先生早就指出:“向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最主要的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对具体的、有典范性的语言教材进行观察、分析、欣赏、模仿、创造性的学习;二是教给学生有关语言规律的科学知识;三是指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说话和写作。”张老的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具体引领学生语文学习时,必须把语言的规律、范式、运用纳入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加以凸显,这样才能把“言”落实到位。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重点教学。

二、语言习得——“言”“意”并行

当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指向语言文字了,那种脱离语言本体进行盲目的人文渗透的教学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如何更多地、更有效地找到语文的元素,从而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却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笔者两次执教《全神贯注》一课,对目前语文课堂的“转型”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

(一)两个自学提示

1.默读第二段,找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画下来,圈出重点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2.想一想:找到的语句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来写罗丹的全神贯注的。

第一个提示,要求学生自学。此时学生的自学,基本停留在语言感知的层面。因此,教师提出第二个要求,让学生在感受课文的同时慢慢指向课文的表达。这样学生自学时就会往更深的层次思考,从而形成更多的知识碰撞点,以便交流时引起共鸣。

(二)两处表达解读

第一处:

1.师:你觉得此刻罗丹会说些什么?吵些什么呢?

2.出示句式: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

3.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动情地说一说。

第二处: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1.师:你圈出了哪重点词?真的喝醉了吗?(那是作者看着罗丹着迷的样子想象的。板书:想象)

2.句式训练: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他忘记了 。

我们关注“语言表达”,更需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上述的案例是解读文章“想象”这一基本表达方式的。在具体的解读时,教师先利用第一处文章详细写到的两个地方,让学生顺着罗丹的想象进行合理想象。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想象”,体会到作者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过程。而第二处的想象内容作者是完全写出来的。在这个时候,学生对想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他忘记了 ”这样的句式训练,是课文情感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课文想象这一表达方式的强化。这样使强烈的人文熏陶与对表达方式的理解感悟融为一体。

三、语言运用——以“言”促“意”

叶老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在《全神贯注》一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迁移练习:茨威格回到自己的家,开始了“全神贯注”的写作,只见他 。要求学生学着作者的样子,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来写茨威格全神贯注的样子。就略读课文的教学而言,我们一般不作句式的模仿,而把练笔放在迁移和运用上。本课的迁移是一种提升,而并非“平移”。因为,在课堂中教师已经引领学生将课文的很多表达方式,如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想象等内化,而此时的仿写便是一种提升。从交流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把茨威格写写停停的写作画面给写活了,有的学生重点刻画茨威格的脸部表情。此时,我们可以说,学生对课文已开始有所悟了。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谨慎把握“言”与“意”的关系,细心慢行,这样才能浇灌出语言的美丽的花朵。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习得运用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英语专业学习者音段习得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儿童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