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病”中的美感
2009-10-28池文汇
摘 要:针对流行歌词的“语病”问题,笔者通过对方文山歌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察角度,认为其中一些“语病”实际上是创作中特殊手法的表现,如超常搭配、语言异化、语法成分的缩略与添加等。方文山的歌词体现了语言艺术创作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歌词 语病 特殊手法 超常搭配
目前流行歌词创作的语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呼吁一定要将歌词规范化、纯洁化,有人则表示歌词写作追求的主要是一种意境,吹毛求疵地规范它的语法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有些流行歌曲的作词者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其作品粗制滥造、品位低下,既违反语法规则,也缺乏艺术生命力,是需要规范的对象。而有的歌词则不然,若以一般语言规则来评判,它的确存在“语病”,但从艺术表现上看反而起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有些甚至会被年轻人的日常口语接纳。以下笔者将以方文山的歌词为例,分析歌词中的“语病”如何表达特殊的审美效果。
一、超常搭配
歌词写作为了追求语言的陌生化,多采用超常搭配的手法,而方文山的歌词更是如此,其中常常出现名量错位搭配的现象,如:
(1)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以父之名》)
“一道”本是用来形容伤疤等条状物的,在这里与“孤独”搭配,使伤疤的意象与孤独的感情联系起来,使本来就具有哥特式风格的歌词更添加了阴郁颓败的味道,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此外,还有词语表意上的超常搭配。例如:
(2)她的睫毛弯的嘴角/用眼神对我拍照/我戒不掉她的微笑(《她的睫毛》)
“眼神”被用来“拍照”,这种搭配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奇的比喻,把眼神比作相机,微妙地表达了“我”被对方凝视时略带羞涩却欣喜的心理。“我戒不掉她的微笑”也十分巧妙,因为一般只有“瘾”才是“戒掉”的对象,而这个搭配则表达了“她的微笑”像“瘾”一样让“我”沉醉而不可自拔。
二、语法成分的缩略与添加
有时作者为了歌词的凝练、韵律的协调、意境的营造及表达特殊情感的需要,常对句子中的一些成分进行缩写和省略。例如:
(3)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千里之外》)
这句话如果按通常方式理解是说不通的,一方面“离开”的宾语一般是某地,而“千里之外”则是一个范围,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另一方面,按照句义理解,“千里之外”也不是“离开”的宾语,所以传统的表达应该是“我送你离开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但这种表达方式显得过于呆板沉重,缺乏诗意。歌词省略了“到”这个谓语动词和隐含的“地方”,一方面是由于受韵律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歌曲本身在“离开”与“千里之外”间有短短的停顿,足以使听众理解句子的涵义。
与此相反的还有增加多余成分的情况。如:
(4)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晴天》)
“比较”和“一点”,两个程度不同的副词同时使用是明显的语病,正确的表述应为“比较好”或“好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口语会话中我们也常常会说“比较好一点”,表示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作者在这里是有意为之,加上前面的“也许”,恰好同歌中人物失恋后摇摆不定的心情吻合,所以说这处语病“病”得十分巧妙。
三、语言的异化
歌词的语言还常常因为受外来语言的影响而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如:
(5)关掉你的嘴/唯一的恩惠(《以父之名》)
“关”嘴一说应该是由英语词组shut up演化而来的,正规的说法应是“闭上你的嘴”,但这显得粗俗而没有创意。此外“唯一的恩惠”是名词作谓语的现象。又如:
(6)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七里香》)
“谁”作为疑问代词一般不被定语修饰,而在这句歌词中,“谁”却失去了疑问代词的特有功能,成为定中短语的中心语。这种用法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中是没有的,它是由英语中以“who”为引导词的宾语从句演化而来的。这样有意欧化的句式很具有主观性及叛逆色彩,让歌词变得新鲜有趣,容易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四、不完整语句和强制拼凑
作为歌曲的演唱素材,歌词的意象必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艺术表现力,重在情境展现,而且要同音乐相符,因此,正规的句法和修辞在歌词中有时就不得不让步。在节奏较快的歌曲或者说唱中,常常会出现语句不完整和强制拼凑的现象。例如:
(7)“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龙拳》)
“以敦煌为圆心”是一个状语成分,而“东北东”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似乎是为了押韵而写。而“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与前一句也没有形式上的联系。但听众基本可以理解它要表达的意思,即“以敦煌为圆心向东北方向画圆弧,就是这民族的海岸线。它的形状像一支弓”,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追求语言陌生化而采用的新形式。
五、多种手法的复合
对于以上谈到的几种特殊手法,方文山的歌词还有将它们复合使用的现象。比如:
(8)“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
有人认为这一句语义完全不通。实际上,这是两种意思的合并,可以分为“一壶漂泊浪迹天涯”和“一壶漂泊难入喉”两句来解读。
第一句结合了名量错位搭配和借代的手法,“一壶”本该与“酒”搭配,而有意与“漂泊”放在一起,听众将“酒”与“漂泊”的意象不知不觉地融合到一起,使其表达简练而含蓄。“一壶漂泊”在这里代指的是主人公,“浪迹天涯”是主人公的经历。
在后一句中,“一壶漂泊”则可能的确指酒,主人公因为心情痛苦而使酒“难入喉”。不过,由于歌词表意的模糊性,也可以理解为醉酒一般的心情,“难入喉”象征作者难以忍受这种心情。
分开来看,两句都十分巧妙,而复合为一句则巧上加巧,也许听众第一遍还不能完全体味词意,但通过反反复复的吟唱,歌词的意境就会慢慢渗透到听众的内心,由此产生感情的共鸣。
歌词创作不仅是具有诗歌特征的语言艺术,而且引领了年轻一代的语言时尚,是最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的语言形式,很难用常规的语法来对它进行约束。方文山运用几种特殊手法有意或无意地打破了一般的表达模式,将歌词打造得更富有情味,大大增加了对听众的艺术感召力。这些看似“语病”的歌词语言其实是艺术的创新,也是语言的创新,它丰富了年轻人的语言文化生活,构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张鹭.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的超常搭配[J].湖北社会科学,2007,(9).
(池文汇 合肥 安徽大学中文系 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