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构建大学英语和谐课堂

2009-10-23刘艳群杨汝梁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和谐社会大学英语

刘艳群 杨汝梁

摘 要:随着和谐社会的深入开展,笔者思考大学英语教育的新方向,从如何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和谐课堂入手,提出构建和谐的教与学,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等教学理念,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和谐社会 大学英语 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可理解为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和谐的教学模式则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和谐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和谐的稳定结构形式。现代化教学中,除了包含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要素外,还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所以相应增加了“媒体”这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和谐的课堂就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四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和谐的教与学

大学生可以称得上是有潜力、有人格、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且大学生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一般都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这些基本特征,然后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安排和决策,以便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和谐学习的情境。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中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要求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这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并且充分把握教学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实时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灵活的实施自己的课前备课和计划。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接受的中学教育各异,成长环境各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就要及时让学生知晓并领会自己的教学意图、课程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并向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对学生完全的信任和关注,综合运用听觉的、视觉的和实用的教学技巧,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才能使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都能够和谐地在课堂内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有效、积极的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同样存在良好有序的多向互动。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自然、轻松的对话中,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得到很好的激发与满足,特别有利于培

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外语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人际交往而达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基础,它可以把教师的热情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学习无形的动力。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紧张、拘束心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而且会“说”,敢“说”。这就要做到:师生平等,相互信任,彼此尊重,教学民主。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的和谐首先应源自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教学心理上的和谐。因此说,一节和谐的课堂教学,是从教师

面带微笑,满怀激情,充满自信地跨进教室的第一步开始的,然后师生间友好地互相问候,用简明易懂的英语谈论一下天气,自己路上的所见所闻,或当天是个什么日子等等轻松愉快的话题,既达到了师生情感的融洽,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为下一部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心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情感共鸣点,心理交融点,始终把学生当作知识交流的知音,思想碰撞的伙伴,而非一厢情愿的“倾听者”。

四、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

建设和谐社会,就应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

1.利用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和谐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合作式学习。比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表演、竞赛等等,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尤其是培养了合作精神,树立了“竞合”意识,有利于学生通过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会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这种与人合作的和谐精神是21世纪大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的基本素质。

2.借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和谐精神。英语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戴忠信2005)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教学(Instruetlon)与教育(edueatmn)有机结合在一起。深挖教材中教育素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力弘扬“与人为善,见贤思齐,包容宽容,尚荣知耻”的和谐精神,引导学生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3.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和谐精神。一位哲人说过,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教师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乐观豁达的平和心态,端庄文雅的着装,诚实守信守时的工作作风,以及严谨、求新的创造性教学,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所谓古人云:师者,范也;言行静动,皆可为式。

教育发展要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反映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根本要求,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和研究者,担当时代重任,自觉按照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去实现培养目标,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业务水平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

2.刘铁芳.守望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和谐社会大学英语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