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社会服务的探索
2009-10-13郑兰宋雪
郑 兰 宋 雪
〔摘 要〕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服务不足的问题,并讨论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的学科化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指出:开展学科化社会服务,学科资源建设是基础,学科化服务是手段。具备特色的学科资源是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利用特色资源,建设数字铁路博览馆,开展学科化社会服务的情况。
〔关键词〕学科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特色资源;数字铁路博览馆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8-0131-04
Exploration on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ocial Service
——Digital Railway Museum as an ExampleZheng Lan Song Xue
(Library,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aised the problem that the subject social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to public was inefficient.It also discussed the content and methodsof the subject social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ubject social service,subject resource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subject service is the method,and the characteristic is the premise to provide quality service.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ditions of the library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utilizing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the subject socialservice.
〔Key words〕subject service;social service;characteristic service;digital railway museum
学科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特色资源建设,三者都是高校图书馆的热点研究领域,如何将学科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特色资源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在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为例,以期和同仁探讨。
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学科化社会服务
1.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概念
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重视和开展学科化服务。学科化服务,“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1]”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对象从对信息内容的需求上可以分为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目前图书馆界谈及的学科化服务多停留在专业用户的层面上,如高校的教师、研究生,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和学科产业的研究人员等。其学科化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图书馆学科资源优势,建立学科馆员队伍,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科化服务机制,为读者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提供到位的、深层次的学科化服务。而针对普通用户,尤其是社会公众的学科化服务,目前似乎还不是很普及。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打破高校围墙、对社会开放、采取有偿或无偿服务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2]。我国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探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深圳大学图书馆、广州医学院图书馆、武汉医学院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少数高校图书馆就率先对开展社会化服务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2004年该馆完全打破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合二者的功能为一体,免费向市民开放,免费为市民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成了宁波老百姓心目中的一块文化“乐土”[3]。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由于其读者对象的固定性,限制了其服务社会化的效果。在李桂兰老师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若干问题探讨》文章中,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5年检索篇名中包含“图书馆”、“服务”和“社会化”这3个检索词所得到的64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虽然高校图书馆对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理论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而能够开展服务社会化实践的图书馆则寥寥无几。高校图书馆在实践、探讨社会化服务的措施方面通常是老生常谈,诸如外来读者借书证的发放、科技查新、用户情报教育与培训、社会调查、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开发报刊信息资源和充实文献资源等方面。这些虽不失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方法,但多半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本校读者的翻版[4]。
因此,如何针对普通社会公众的需求与特点,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学科资源优势,为普通社会公众提供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社会服务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除了面向本校的师生,还应该走出校园,为公众提供服务,除了满足专业人员对某一知识领域、知识环节的特殊需求,还应该承担起满足社会公众对专业科学知识的需求,即面向社会普通公众,开展学科化社会服务。作为拥有众多学科人才和学科资源的高校图书馆来说,这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社会服务的内容
2006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纲要》指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提出的最系列、最完整、最全面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3]。陶行知曾说过,“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就是要使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要使个人对于科学上发生兴趣”。增强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在于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在于能让普通公民了解科学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时新的科学概念,随时紧跟科技发展的潮流,对科技、社会的影响有着全面的认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正规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但是正规学校教育只是针对特定的少数人群,它对于提高众多的普通公民的科学素质是远不够的。《纲要》指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2006年4月23日,第1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一个专门工作委员会,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用以推动科普和全民阅读的专门组织机构。作为具备学科资源优势和长期从事学科服务专业人员优势的高校图书馆,理应积极参与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来,为提高我国的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科学教育、推动科学教育大众化发挥作用。同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已能突破地区、系统、行业、组织的局限,其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本馆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络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读者和用户开放,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社会服务的方式已经形成。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社会服务,不仅要面向科研和专业人员,提供科技文献检索、查新、定题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还应面向普通社会公众,依托网络技术、根据图书馆学科资源优势,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素质。
2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社会化服务的实践
开展学科化社会服务,学科资源建设是基础,学科化服务是手段。具备特色的学科资源是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因此,基于我馆铁路运输特色资源,我馆将学科化社会服务定位为:依托网络技术,面向社会大众,普及和传播铁路科学技术知识。
2.1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现状
《北京交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指出:“交通科学与技术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客运专线技术、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动车组技术、运输控制与安全、路网运输组织与规划、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直线电机交通系统、磁悬浮等领域形成有北京交通大学特色的研究方向,并要不断创新,保持领先优势。”依据《规划》,我馆将学科资源建设的目标确定为:建设交通运输文献信息中心,通过对交通运输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与利用,为我校交通运输学科的教学及科研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保障和便捷、迅速的检索与利用,促进原创性成果的产生,为提升我校学科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学科服务。
由于交通运输工程为我校重点一级学科,铁路运输专业已经有百余年历史,多年的积累使我馆铁路运输方面的文献颇具规模,既有清末民初的珍贵铁路史料,也有独一无二的本校博、硕士论文,还有全面系统的专业期刊、图书等文献。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特色资源的作用,使其充分被广大读者利用,我馆于2003年12月申请并承建了CALIS“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子项目“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包括各种题录、文摘、全文、图像等文献类型,题录与书目数据库有“史料书目数据库”、“史料期刊论文目次库”、“铁路交通运输期刊目次库”、“铁路交通运输学科及其专业相关学科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有“期刊全文库”、“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库”、“交通运输剪报库”、“交通大学人物图片库”、“铁路线路图片库”。目前“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可为读者提供近7万多条数据。
同时,我馆还申请了CADAL(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项目,计划将中英文铁路运输及相关学科的图书、学位论文、民国书刊、古籍线装书进行数字化。建设铁路运输全文数据库。此外,作为满铁资料研究分会的挂靠单位,我馆牵头负责建设满铁资料全文数据库等的建设工作。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购买的国外铁路运输专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铁路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满铁资料全文数据库、数字铁路博览馆等,将构成并丰富我馆的铁路特色资源。其中,数字铁路博览馆的建设既是我馆特色资源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我馆充分利用特色资源的学科化社会服务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2.2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数字铁路博览馆的建设
数字铁路博览馆是我馆2007年申请的中国数字科技馆博览馆项目之子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承担建设,以30个主题虚拟博物馆、40个网上互动科学体验馆、9大类科普资源库和专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建设重点,其目标是集成和整合全社会优质数字化科普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专业科普组织和个人创作开发科普作品提供各类素材。其中博物馆的受众对象类型是成人爱好者,即非科普、科教专业人士。
数字铁路博览馆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生动多样、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铁路运输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并较全面介绍中国铁路建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成就。“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高速重载,是科学技术的集成。走进铁路博览馆,探索铁路科技、领略铁路文化。”数字铁路博览馆将建成国内第一个关于铁路的数字博览馆,将为公众打开一扇走近铁路,了解铁路科学技术与铁路文化的知识大门。
2007年8月,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铁路博览馆项目启动,由我校图书馆、机电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中国铁道博物馆组成了建设团队,分别成立项目管理组:管理项目建设,直接负责各子项目的具体管理协调工作,并处理项目运行中的事;技术组: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平台建设和系统运行、网页设计、网站管理等;数据组:负责数据标准规范的制订,以及数字资源、多媒体资源的元数据整合和质量管理;内容组: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承担栏目知识点内容的撰写。
铁路博览馆共分铁路史话、运行基础、通信信号、铁路运营、机车车辆、高速列车、铁路人物、文物欣赏、虚拟漫游和互动精品版(以及:术语词典)十个模块,从历史到现实,在时空上覆盖了整个铁路系统,既以历史的序列反映又能动态地显示铁路科技发展的轨迹。系统内容丰富充实,并能及时反映铁路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知识。基本涵盖了铁路科技的主要方面,而且提供了与用户的交互动画,让用户在生动有趣的过程中更好的了铁路科技和文化。
首先,铁路博览馆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保证科学性:用5个栏目介绍铁路专业知识:运行基础、通信信号、铁路运营、机车车辆、高速列车;其次:兼顾内容的通俗性,可能选取有趣味的知识内容。特别设置了“铁路史话、铁路人物、文物欣赏、虚拟漫游和互动精品版”4个栏目介绍铁路发展的历史、人物等内容,营造铁路文化氛围,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其中:《文物欣赏》当中设置了4个分馆:技术装备馆、詹天佑馆、综合馆、铁路运营馆,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历史资料,丰富了博览馆的内容。此外,为避免科学知识的枯燥,在文字表述尽量生动,努力增加趣味性。如:知识点的标题,尽量吸引人。如:机车家族、车辆的“身体”、铁路上的移动餐厅——餐车、豪华舒适的软卧车、中国现存最古老的“0”号蒸汽机车(1882)等。还设立了“术语词典”,对专业术语加以解释和说明。
其次,铁路博览馆建设主要采用静态页面的方式。但为提高网站的观赏性,我们对部分栏目内容制作了互动精品版(三维动画版),同时还利用FLASH和java技术制作了一些动画,介绍相关知识点。用HTML、CSS、JavaScript制作页面;研发了相册系统,展示各种图片;用Flash技术和java技术制作了大量动画和交互式多媒体作品;三维动画技术:采用了立体空间的概念,通过建模实现空间立体动画的制作,效果更真实,更容易吸引读者;采用目前较成熟的数字水印嵌入和检测工具,用数字图像作为数字水印,嵌入图片上。这些技术的运用,增强了整个铁路博览馆的趣味性、参与性。如“文物欣赏”通过设计生动的动画,介绍铁路实物展品,从一个侧面反映铁路文化,并增加铁路博览馆的趣味性。又如“虚拟漫游/线路漫游”,运用Java技术制作的动画效果,对我国铁路局和铁路线路情况做了生动的概括介绍。
铁路运输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借助数字铁路博览馆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使我馆的铁路特色馆藏为更多的人所用,也可以为公众普及铁路科学知识,也是我馆体现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按照中国科技馆项目管理组“边建设、边发布”的总体要求,数字铁路博览馆在建设完成1/3时已于2008年3月下旬上线试运行,截止到11月份,社会公众访问人数达到了约4.8万人次,浏览页面达到约11.4万页次。并且在已上线的29个数字博览馆中,铁路数字博览馆的11月份当月社会公众访问量排名第4位。
综上所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化服务我馆刚刚开始探索,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图书馆能关注社会公众的学科信息需求,并能采取更好的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学科信息服务,为我国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发挥我们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4-18.
[2]吴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社会化新探[J].图书馆学刊,2003,(4):34-35.
[3]周国忠.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之我见[J].重庆图情研究,2006,(1):19-21.
[4]李桂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若干问题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4):82-84.
[5]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06-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