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媒体技术在图书馆口述历史数据库中的应用

2009-10-13李若云

现代情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口述历史媒体技术数据库

李若云

〔摘 要〕口述历史 资料是图书馆应该重视的馆藏资源之一,其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使口述史料得到更加广泛和有 效的检索利用。流媒体技术实时性、同步性、占用内存少和P2P平台技术的特点,为口述历 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解决多媒体信息处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口述历史;数据库;流 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8-0821(2009)08-0037-03

Application of Streaming Media T echnology in

the Database of Oral History in the Library Li Ruoyun

(Library,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63,China)

〔Abstract〕Oral history data are the resource which libraries should exte nd their attention on and the construction can widely promote its effect in data

searches.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l timing,synchroni zation,space-saving and peer-to-peer,and thus provides a set of effectively perf ect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multi-media processing.

〔Key words〕oral history;dat abase;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1 口述历史作为图书馆馆藏内容的重 要性

口述历史是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它是对人们的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 1]。目前,当代西方的口述史学和传统的口述史学已有明显不同:传统史学只把口头传 说当作一种辅助性的资料,而当代口述史学则把口述资料作为研究写作历史的主要依据,一 般公认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立第一个口述历史档案馆是现代口述史学创建的标志,美 国各州和大学图书馆都大量收藏由录音整理的抄本及口述凭证。上世纪60年代廉价录音机的 上市,使口述历史运动深入西方国家。现在欧美及世界各国已建立了许多口述历史档案馆及 有关组织,国际口述历史协会每半年集会一次,出版了各种搜集保存口述历史的实物指南[2]。

口述历史是历史和资料收集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学科,尤其是在研究和记录一些特殊历 史阶段的史料中,口述历史是一种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有效方式,口述历史资料还是一种动 态的历史教育方法的工具,其通俗、生动、形象的特点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兴趣。在美国 ,自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创立以来,1953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成立了地方 口述历史办公室,1958年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建立了口述历史项目。1966年9月,在加利福 尼亚州阿罗黑德湖举办了美国口述史学第一次大会。1967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二次大会 上正式成立了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会员遍布全美与海外各地。至1967年,全美已相继建立了 90余个研究口述史学的专门机构。对美国口述史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总统口述历 史项目,每任总统卸任后,对其进行访谈并整理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相应地设立总统图书 馆。这一项目推动了口述史学在美国的影响[3]。目前包括澳大利亚悉尼图书馆、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大学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夏 威夷大学图书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成员的太平洋手稿 局也开始着手收藏音频采访、口述历史和演讲的档案[4]。

口述历史对历史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其一,口述历史往往能够提供非常生动的 描述,这是只使用文字史料作为常规历史研究手段无法做到的;其二,口述历史能够纠正文 字史料中的偏见,这显然比单一的文字史料要全面得多;其三,推进了史料的收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为未来史学的发展做好了铺垫[5]。并且通过受访 者回忆所获得的信息,通常都是难以在官方文献中寻获的珍贵资料,有着其独特的学术价值 。它在记录历史和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其他史料所不能替代的。口述历史可以发现那些被 以往记载忽略或歪曲了的史实,从而能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了解历史的视角,能给学者们提供 更多的研究资料。它可以补史,可以证史,甚至可以修正或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当研究 者面对繁多的文献资料无从着手时,也可能将兴趣转向口述历史[6]。

1967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性的口述历史机构——口述历史协会(OHA),为口述历史学术上的 交流和推进提供了平台。1980年,该协会制订了口述历史的学术规范和评价标准,口述历史 有了一套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规则[7]。20世纪90年代起,他们又开始探讨口述历 史资源的数字化和网上共享问题,认为口述历史属于图书馆,因为凭借图书馆的资源,口述 历史可以得到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利用,并指出口述历史在21世纪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取决于档案管理者和图书馆员的能力[8]。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口述历史资料在我 国,尤其是在大学图书馆中并没有引起重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口述历史资 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图书馆作为支持学科研究和提供专业素材的重点教辅单位,其口 述历史馆藏资料的丰富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历史学科研究的深度,因此,口述历史 资料作为珍贵的历史记载资料,也应该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口述历史工作在1948年——20世纪60年代的主要特点是保存史料,图书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很多口述历史项目都是由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主持的。随着口述历史在多个领 域的蓬勃发展和应用,图书馆正在转变在其中的角色。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口述历史 进入“数字化时代”,凭借图书馆对资源的专业管理能力,口述历史可以得到更加广泛和有 效的检索和利用。图书馆可以将其他机构产生的口述历史进行收集、整理、著录、标引,形 成口述历史数据库提供读者检索和使用。

2 流媒体技术在图书馆口述历史数据 库中的应用

2.1 多媒体数据库与口述历史数据库之关系

目前,图书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重大变化,这就是正向数字图书馆转变,数字图 书馆是将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言、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媒体信息进行收集 ,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 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随着目前传统图书馆逐渐向多功能数字图书馆演变,在建设数字图书 馆所涉及到有关技术中,首先是解决信息资源的数据压缩和存储,数字图书馆所涉及的数据 类型有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而且所面临的数据是海量的,这么大的数据量需要很大 规模的数据库来存储和处理[9]。在传统图书馆中,多媒体信息主要保存在录像带 、磁带、CD、VCD、DVD等载体上,这些载体不仅难以长期保存,而且不便于查询和使用,更 不用说能够在网络上传输了,因此,必须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使数据库的规模保持在可 管理的范围内,而流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正为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解决多媒体信息处理 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有效地解决方案,数字图书馆的特性,恰恰成为以收集和储存信息为 主的口述历史资料工作最适合的技术手段,口述历史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多媒体数据库,它把图书馆收集的口述历史的录音录像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的资源通过剪辑、压缩处理、格式转换 、编目后呈现给读者,使读者便于查询,在线收听、观看、解读和研究。

2.2 流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传统的网络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下载后再播放,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 数小时。而采用流媒体技术,就可实现流式传输,将声音、影像或动画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 机进行连续、不间断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几秒 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视频等在用户的机器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还会从服 务器上继续下载,从这个意义上看,流媒体这个词是非常形象的。

流媒体的技术特性主要包括实时性、同步性、占用内存少和P2P平台技术。

实时性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它的含义是指用户端可以无需等待接受流媒体服务器 传输的多媒体文件,可以边接受边播放。它改变了以往大多数的文件只有在完全下载后才能 打开和播放的方式,节省了用户端下载时间。

同步性是指由于流媒体技术采用的是边下载边传输边播放的原则,所以服务端发出的信息可 以同步地传输到用户端,使得用户端可以更好地与服务端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一点在在线服 务和远程教育中的优势尤为突出。

体积小和用户端占用内存空间少,是指流媒体文件一般采用一种特殊的数据压缩/解压缩技 术(CODEC,Compressor/Decompressor),在传输播放时,压缩数据首先在流媒体播放器进行 解压,同时在不影响播放质量的前提下,会丢掉一些不必要的数据。这样就可以为用户端节省很大的内存空间,充分利用带宽,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其它网络资源。

P2P平台的流媒体技术,是指目前许多视频网站都采用基于P2P平台的流媒体技术。P2P流媒 体播放系统原理是:多个媒体服务器按同一规则:将本机上的、对应播放系统中同一个节目 的媒体文件分块成很多个数据包播发;媒体播放器多点下载这些数据包重组成实时节目流。 通俗地说,多个服务器同时为一个客户服务:平摊到每个服务器上的负担减轻了,客户得到 的服务质量也提高了。

口述历史由于其特殊的采集方式,因此在数据收集、整理和保存乃至最终作为收藏资料使用 的过程中,更适合采用流媒体技术。例如口述历史资料的采集主要是采访者利用录音和录像 设备对被采访者进行边访问边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的,可将受访者的音容笑貌完整地记录下 来,多角度、多层面地获得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史料。这些录音录像资料对研究 历史工作非常重要,有着文字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口述人的话音、面容、手 势等元素的表达,可以感受到很多用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也就是说,口述历史在还原性的 内容方面,主要是通过数据量较大的视频和音频两个多媒体资料数据来实现的,而多媒体资 料尤其是录像资料的信息容量比起文字资料要大得多,如果简单地使用网络传输音视频等多 媒体信息的方式是下载后再播放,将明显地造成时间的延长和查阅的繁琐,而流媒体技术恰 恰就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技术,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流媒体技术, 庞大的口述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料,其网络传输与在线播放就可利用流媒体技术来实现。

2.3 流媒体技术应用于口述历史数据库的意义

2.3.1 流媒体技术扩展了口述历史数据库的使用价值

所谓扩展使用价值,其含义就是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将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 统一整合,从而使原有的单一性原始资料扩展为更加全面的多面资料。例如,口述历史在收 集数据材料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音频和当事人的视频为主,从资料本身的原始性考虑,这 样的感官内容自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教学中,枯燥的画面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的学习效果,但如果我们借鉴广播电视媒体中的编辑技术,就可以通过选择和编辑相关图像 ,让学生和研究人员看到更加生动和直观的画面,从而提高他们的感性认知度,这样无疑就 极大地扩展了原始数据资料的使用价值,而流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又使这样的传输成为 可能。

2.3.2 流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得到更确切的体现

相对于文字、图片和实物历史资料来说,口述历史既有它有效地一面,也在操控性上存在着 一定的不足,有些时候甚至会使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研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由于我国 的方言众多,特殊词汇众多,一些方言和一些特殊词汇(尤其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专用词汇) ,往往成为后人研究和学习口述历史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而通过流媒体技术,我们就将视频 技术中的编辑技术运用到口述历史的收藏中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些明显带有方言的 资料,图书馆员就可以和记录者或者学者专家进行合作,整理加工,配上字幕,而在原音上 显现的字幕,既保留了叙述者的原音,方便有关研究人员查询真实性和准确性,又可以减少 因方言和特殊词汇所造成的误解和陌生,在以往单一的文字记载中,口述历史资料往往会因 为这些因素而造成一定的不足。

2.3.3 流媒体技术可以使原有单一的文字性历史研究成果向多媒体发展

以往的学者研究成果往往会以单一的文字和图片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文,而 论文本身由于其特性,往往是将口述历史中叙事者的原话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这就存在着误 读和误差的可能,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以多媒体形式为主体的论文载体已经出现 ,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利用数据资料,从而使完整运用原音数据的论证手段成为可能,而运用 最原始的数字视频音频资料的论文,无疑在表达研究者的论据上,具备更加充分的原始性和 真实性,在流媒体技术形成和完善之前,这种论文载体由于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制约,一直不 能有效地发挥效能,而随着流媒体技术的日趋完善,多媒体数据论文已经可以在技术上得以 实现,这一点,在研究以视频和音频资料为主的口述历史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

2.3.4 流媒体技术使口述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将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

流媒体技术将过去传统网络媒体的“推”式传播,变为受众的“拉”式传播,受众不再是被 动地接受来自网络的内容,而是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来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将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研究者和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研究和学习中占有主动权,也可通过流媒体数据库 的访问记录使他们的需求对更加直接和迅速地传输到相关人员和部门乃至学术数据库之中, 反过来,这种直接的反馈,将对口述历史的资料收藏的方式、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更 为直接的影响和对工作的改进。

2.4图书馆口述历史数据库的实践

汕头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大学图书馆中较早开展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的图书馆,目前已开展多项 口述历史资料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如《口述历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等专项研究 工作,还开展了《潮汕沦陷口述史录》的口述历史资料的访谈收集整理工作,就是通过老一 辈深受战争纷扰与磨难的经历者的回忆和口述纪录,来达到记录历史、教育后人的目的。目 前这些已经收集回来的口述资料已经得到逐步整理、归档,并严格按照图书馆的标准著录规 则进行著录、标引。为配合流媒体技术的网上传输,还对口述历史资料的视音频文件格式进 行相应的转换,以便达到读者在线收听收看的目的。下面简单介绍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的处 理方案。

视频资料的处理:主要设备包括:数码摄像机、电脑、视频捕捉卡等,编辑软件可用豪杰超 级解霸进行编辑和视频转换处理工具WinAVI Video Converter,视频文件格式可压缩成WMV 、RM、ASF、FLV格式的文件。

音频资料的处理:主要设备包括:电脑、录音卡座、录音笔、麦克风等,编辑软件为GoldWave,音频文件格式可转换为MP3、RM 、WMA格式。

如何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流媒体技术的特性,使之更加有效地为口述历史的收藏与 研究教学服务,是新技术条件下口述历史资源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之路,流媒体技术的运用只是一个开端,无数新的技术还在前面等着我们。

参考文献

[1]杨祥银.试论口述史学的功用和困难[J].史学理论研究,2000,(3):3 7-46.

[2]季如迅.用事实口述历史[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08-27.

[3]杨祥银.当代美国的口述史学[A].口述历史[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3.

[4]http:∥rspas.anu.edu.au/pambu/about.html[EB].2009-0 3-20.

[5]梁景和,王胜.关于口述史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0-15.

[6]陈俊华.图书馆开发口述历史资源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6,(6):126-129 .

[7]曹幸穗.口述史的应用价值、工作规范及采访程序之讨论[J].中国科技史料,2002, 23(4):335-342.

[8]Ellen Swain.Oral History in the Archives:Its Documentary Role in the 21stCentury[J].American Archivist,2003,66(1):139-158.

[9]王娇萍.论流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5,(11)70 -74.

猜你喜欢

口述历史媒体技术数据库
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浅谈口述历史的征集与整理
创新情境构建体验性语文新课堂
居鲁士的早年传奇与口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