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利用文献的调查分析

2009-10-13

现代情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使用率报纸

黄 磊

〔摘 要〕本文对报纸外刊、现订中文期刊、合订本过刊阅览室读者进行调查;对报纸外刊阅览室、现刊阅览室以及过刊阅览室的读者量进行统计分析;对《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全年论文的引文统计。得出结论:期刊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报纸,网络环境下读者还是习惯于阅读纸质文献。

〔关键词〕报纸;期刊;使用率;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8-0084-03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aders

Using Literatures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Huang Lei

(Librar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eader conditions of reading rooms,including foreig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chinese periodicals and back issues.It alsomake a statically analysis of the citation of th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ver the year of 2003.Finally,this paper expounded that the usage rate of periodicals was higher than newspapers;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readers prefer to read paper board literatures.

〔Key words〕newspapers;periodical;usage rate;investigation analysis

网络环境下数字报纸、数据库的普及、数字化图书馆的普遍实现。书、刊、报仍然是目前图书馆的三大主要文献信息资源载体。笔者认为:期刊比报纸的史料价值更侧重于理论、学说和学术问题的探讨。为了更好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报纸和期刊这两种文献资源,这里仅对报纸、期刊的利用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对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报纸外刊阅览室、现刊阅览室 、合订本过刊阅览室的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阅览统计调查分析。对《图书情报工作》2003 年全年每篇论文的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我国早期报纸是在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是一个阶级 和敌对阶级进行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1],在早期它和期刊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别, 在我国古代唐玄宗开元年间,即公元八世纪左右“邸报”的出现是报纸的雏型[2] 。报纸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新闻性、时宜性、广泛性,它是文字史料的一种,也是比较重要 的史料[3]。期刊是一种定期的或不定期的出版物。它比报纸反映的问题具体、深 入。其史料价值也更详细、更深刻。它比报纸更侧重于理论、学说和学术问题的探讨,所以 它是学术性强、理论性强的刊物。同时期刊的种类繁多,性质不一。因此它又和报纸一样, 可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报刊销售大国法国只有6 000万左右人口,每年却有6万个出版物,发行量累计24亿份[4]。2006年我国的报纸和期刊总印数分别达到416亿份和30亿册,比上年增加3.0%和9.1%;但图书总印数62亿册(张),比上年减少4.1%[5]。据统计:在1981年时全世界已知的报刊就有180 184种,其中日报8 409种,非日报性报纸32 476种,期刊139 299种[6]。为了更好的了解报纸与期刊的利用率,首先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报纸、期刊(包括合订本过刊)几个阅览室的读者进行调查分析。

1 对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年报纸阅览室、现刊阅览室、合订本过刊阅览室的读者阅读量进行统计分析

(注明:这里仅对几个纸质馆藏阅览室的读者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不包括电子阅览室的读者量)

1.1 2007年报纸阅览室读者阅读量统计分析

(因为我校现订外刊大多放在各个院系只有少量放在本馆的报纸阅览室,所以这里还包括外文、港、台报纸和外刊):2007年报纸外刊阅览室全年读者49 137人次。其中本科生26 806人次;专科生1 586人次;硕士生6 415人次;博士生264人次;社会学者264人次;进修生79人次;教师44人次;干部职工25人次;其它13 654人次。

1.2 现刊阅览室读者阅读量统计分析

2007年现刊阅览室全年读者71 834人次。其中本科生36 262人次;专科生1 988人次;硕士生10 528人次;博士生210人次;社会学者774人次;进修生159人次;教师174人次;干部职工25人次。

1.3 对过刊阅览室读者阅读量统计分析

2007年过刊阅览室全年读者27 143人次。其中本科生17 210人次;专科生52人次;硕士生1 231人次;博士生20人次;社会学者580人次;进修生354人次;教师87人次;干部职工3人次。

将以上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该统计数据没有详细列出各个院系的读者数量):全年各阅览室读者阅读量第一的是现刊阅览室,第二的是报纸外刊阅览室,第三的是合订本过刊阅览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校图书馆馆藏面积有限,所以将现刊和过刊分成为2个阅览室,其实他们保存的馆藏都属于期刊,我馆过刊阅览室保藏有少量解放前的报纸。这说明如果将现刊和过刊阅览室的读者阅读量合起来就是71 834人次加上27 143人次等于98 977人次,那么期刊读者阅读量大大多于报纸读者阅读量。仅2007年1年就多9 840人次。这充分说明,在现有纸质馆藏中期刊使用率远远高于报纸使用率。

2 对我馆几个阅览室的100名读者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从读者在单位时间内阅读次数、阅读习惯、实用性、史料获得的难易程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身边同学阅读的情况、首选史料率、视觉效果、阅读类型等方面进行的设计,还有获取史料价值的途径等方面共设计16个选择题,全部设定为多项选择。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校图书馆报纸外刊阅览室、现刊阅览室以及普通阅览室共3个阅览室的读者。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共收回问卷97份,有效调查问卷为97份。调查结果如下:

阅览类型的调查显示:42%娱乐类;51%专业类;46%政治、经济、文化类;56%文史、社科、自然科学类。期刊阅览室查阅资料原因调查显示:61%习惯从纸本文献中获取信息;9%没有条件上网;4%不会利用网上资源;56%期刊有较高史料参考价值。报纸阅览室查阅资料原因调查显示:62%习惯于从纸本中获取信息;4%没有条件上网;5%不会利用网上资源;49%报纸有较高史料参考价值。报纸与期刊史料价值不同点调查显示:42%认为期刊比报纸史料价值更详细更深刻;35%认为期刊没有报纸史料价值更快更及时;65%认为期刊比报纸史料价值更侧重于理论、学说和学术问题探讨;17%认为期刊内容太专一没有报纸内容范围广。获取期刊史料价值途径的调查显示:82%现刊阅览室;40%电子阅览室;18%自己买;13%其它途径。获取报纸史料价值途径的调查显示:66%报纸阅览室;16%电子阅览室;28%自己买;36%其它途径。查阅报纸类型的调查显示:58%娱乐、消遣类;33%专业类;56%社会科学类;12%自然科学类。对自己学业帮助最大的文献类型调查显示:56%期刊;29%报纸;77%书;25%电子媒体。时效性较强史料的调查显示:66%报纸;19%期刊;13%书;49%电子媒体。视觉效果好的史料调查显示:20%报纸;72%期刊;41%书;17%电子媒体。关于较易获得的史料调查显示:47%期刊;42%报纸;53%书;39%媒体。首选史料调查显示:43%期刊;11%报纸;48%书;16%电子媒体。月阅览次数最多的调查显示:51%期刊阅览室;28%报纸阅览室;7%电子阅览室;33%书保存本阅览室。身边人阅读史料类型的调查显示:28%报纸;31%期刊;56%书;26%电子媒体。具有广泛性史料的调查显示:51%报纸;22%期刊;33%书;51%电子媒体。具有深度内容史料的调查显示:7%报纸;53%期刊;67%书;5%电子媒体。

通过以上对华中师范大学报纸外刊、中文现订期刊、普通阅览3个阅览室的读者进行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学认为期刊比报纸的史料价值更侧重于理论、学说和学术问题的探讨。分别有62%和61%的同学习惯于从阅览室的纸质文献中获取报纸与期刊的信息。期刊阅览室查阅资料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有56%的人是属于文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报纸阅览室占有66%的人是属于娱乐消遣。获取报纸与期刊史料价值途径分别有66%和82%在报纸和期刊阅览室。有77%的人认为书对自己学业的帮助最大。66%的人认为报纸的时效性较强。72%的人认为期刊的视觉效果好些。分别有47%和53%的人认为报纸与期刊在自己的学习中较容易获得。首选史料率较高的分别是书和期刊,分别占43%和48%。以月为单位所到最多的阅览室是期刊阅览室所占比例为51%。身边同学阅读最多的史料是书占56%。具有广泛性的史料分别是报纸和电子媒体,两者均占51%。最具有深度性的史料是书,所占比例为67%。

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仍然有62%和61%的同学习惯于从阅览室的纸质文献中获取报纸与期刊的信息,获取报纸与期刊史料价值途径分别高达66%和82%在报纸和期刊阅览室。达到72%的人认为期刊的视觉效果好些。这说明信息时代人们还是习惯于从纸质文献中获取文献信息。

3 对图书情报与档案专业期刊、系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全年论文的引文统计分析

笔者对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四级核心期刊《图书情报工作》在2003年全年每期每篇论文引用的文献来源(分5个大类:报纸、期刊、书、电子资源、档案和其它)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

统计结果为:《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全年引文中引用书的数量为655篇;引用期刊数量为1 514篇;引用报纸数量仅为46篇;同时笔者也对媒体资源的应用做了统计:引用电子媒体数量为600篇。其它史料引用的数量为8篇。得出结果:作者引用文献最多的是期刊,其次是书,再次是电子媒体,最少的是报纸,其它史料的只有8篇(其它史料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

4 结 论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读者对期刊和报纸使用率的调查得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有超过一半的读者习惯于从纸质文献中获得重要的新闻信息。期刊比报纸的使用率要高,报纸及电子媒体具有广泛性。期刊的视觉效果好。书对自己的学业帮助最大。首选史料率较高的是书和期刊,选择报纸的比例不高。这是由于报纸的时效性强。正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严昌洪教授在给他的学生讲课中讲到:报刊为当时人记录当时事,许多报道记载堪称第一手资料,报刊可用来鉴别一些史实记载的正误。书、刊、报固然都是图书馆目前的主要文献载体,但它们之间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却有所不同。常常有不少人将报刊的信息开发混为一谈,其实报与刊在形式和内容上各有特点。虽然报纸的信息量大,可是报纸的泥沙俱下,在与期刊相比时,它的理性价值比较低不如期刊[7]。

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的上一次调查结果微升0.1%。报纸以73.8%的阅读率高居我国国民阅读率首位;杂志阅读率比2005年增长10.5%,以58.4%超过图书阅读率,排在第二位;互联网阅读率网络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17.1%,排在第四位[8]。

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共出版报纸2 137种,总印数367.83亿份;全国共出版期刊9029种,总印数29.51亿册。另新华社报道:2006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 386种,到2007年4月底,期刊总数量讯速增长到9 468种[9]。最近十年来全球上网人数已从1997年底的7 00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2亿人,其中美国上网人数最高。中国达到1.62亿人,位居全球第二[10]。一位常去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美国学者说:“那里的读者的确是外国学者多于中国学者。西欧人在近代以前史学萧条,可见他们却更乐于保存史料[11]。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浪潮面前,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更应有效的结合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从纸质文献中挖掘更好的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6.

[2]张宪文.中国现代史料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78.

[3]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

[4]马雪芬.走进报刊发行[N].中国图书馆商报,2007.4.

[5]麻晓东,李芸,杨新美.关注生存质量 推进全民阅读——全国政协委员畅谈文化建设[N].科学时报,2007.3.

[6]王恩光.世界报刊品种统计[J].图书情报工作,1981.5:36.

[7]鲍尚贵.加强报纸的开发和利用[J].图书馆工作,2004.1:31.

[8]网络阅读已成为读者进行阅读、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11-12,(8).

[9]我国期刊业年产值超170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20,(7).

[10]全球网民人数达12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20,(7).

[11]“史书”出,“史料”亡[N].中华读书报,2007-09-19,(16).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使用率报纸
报纸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凝聚智慧,着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