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统整
2009-10-12吕晶崔鸿郭旭
吕 晶 崔 鸿 郭 旭
【摘 要】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必须面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进行统整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念的渗透、知识的运用、活动的整合这三个方面来阐释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统整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 课程统整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期间,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试行)》的精神,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师资培养源头的高师院校,应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前列,立足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重新定位新型教师的素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以主动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需要。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科学教育专业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与国际科学教育接轨而新建起来的专业,在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能满足当前中小学的迫切需要,又能使高师自身的课程体系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了高师“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针。高等师范院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早已进行,由于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及相关经验可供参考,课程体系建构的步伐较为缓慢。如果不对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理论引导,将会使课程的实施效能低下,缺乏针对性,甚至出现课程浪费现象。
一、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虽然各个学校的课程分布不同,各部分课程模块的比例也因校而异。从总体上看,高等师范院校把课程结构分成通识性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专业性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性课程四个模块。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组织方式有三种:横向统整、纵向递进、概念拓展。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比较。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内容综合,提倡学科整合。学科课程旨在发挥学科知识对人的发展价值,主要解决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以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为主要特征。二者都崇尚探究,都强调学习,它们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教学实施中的整合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较大差异,但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依据实践活动主题的需要,对各学科的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沟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最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如果实施得好,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涵盖最为广袤的学科,成为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综合载体,也将成为各学科领域知识重组和拓展的沃土①。在高师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性课程“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中,由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跨学科特征,适合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在学校里传授。以“环境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主题活动(如表2)为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教学实施中的整合。
1.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理念渗透于学科教学。课程目标直接制约着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在“环境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主题活动,通过创设当前环境现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交流,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环境现象对地球与人类影响的一系列问题,认识到采取有效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讨论使师范生受到启示,养成社会责任意识。
另外,通过“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教学使师范生形成实践的课程观,即“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使师范生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根据学生主体发展的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处理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从生活中生成主题,在活动发展。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与学科知识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设计中,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自身的知识很少或几乎没有纳入学生生活的情境加以叙述,使学生对“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只有被告知的确定性知识,没有或缺乏对其意义的理解。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开展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各类课程内容的整合,来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
这一活动不仅运用了地理、生物等理科知识,还用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治等人文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以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工具,加强各学科的知识的横向联系,通过现时活动将已经形成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现时性知识,使学生从学科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与延伸,促进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达成。因而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加强了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中的活动整合。对“环境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活动的分析可知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遵循严格的顺序,从活动准备到开展,再到总结,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一主题可以划分到“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这门学科课程中,作为学科活动来实施;也可以划分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实践课程,作为实践活动来开展。按照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学科教师在相应领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领域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避免活动的重复交叉,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统整的实施建议
1.理念的渗透应注重“知识”和“经验”。“学科课程”的课程理念是注重“知识中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理念是强调“经验中心”,但实际上二者都是在学习中组织“知识”和“经验”的课程。离开了“经验”的“知识”不过是单纯的“信息”, 而离开了“知识”的“经验”不过是单纯的“体验”。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统整中,理念的渗透尤其需要注意“知识”和“经验”的并重。
2.内容的整合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组织方式有三种:横向统整、纵向递进、概念拓展。建议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采用不同组织模式相结合。“环境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活动利用了横向统整的组织方式。在随后的教学中,可以围绕环境与发展的某个具体方面运用纵向递进的组织方式进行教学,或者抓住教学中出现的某个概念,采用概念拓展的组织方式进行延伸。
四、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统整的意义
在高等师范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进行统整对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完善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进行统整,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探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创新教学的途径,促进了科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建设。
2.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进行的统整不仅整合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以及当代社会的综合性问题,而且指导师范生如何摆脱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束缚,采用“做中学,学中改”的思想来组织以后的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了师范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专题活动,但只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更有生命力。因而,在高校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有必要对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进行统整。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汤潇林.中小学综合课程的设置与高师院校之应对[J].高教探索,2003,(4).
[4]吴建明.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师课程改革[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5]张俊.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J].峰教育评论,2008,(5).
[6]李莎,李芒.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7]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