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探索
2009-10-12张秀玲
张秀玲
编者按: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转变学生评价的观念,必然引发评价功能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突破;进行到深处,必然涉及许多制度的更替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原因,可谓盘根错节,步履维艰;本刊期待播扬新的评价理念,宣传新的评价实践,努力寻找评价改革的出口。文章作者从根本目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强调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评价的最高目标,并提出了学生评价时须遵循的发展性、主体性、个性化、激励性原则。思考是积极的,见解是深刻的,较为突出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的人文精神,希望能引起教育同行的关注和思考。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大的难点,因此,它必然成为新课程实验能否深入进行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宗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持续和谐发展的校本评价体系。
一、明确评价的根本目的,摆正评价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不是以目前升学或就业作为自己的直接目标,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明确评价的根本目的,应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最高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念、辩证的思维方法,具有相应的文化修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创设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应摆正评价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是有个性、有情感的,通过评价能促使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充分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改革传统评价中只评价可以量化的知识、难以量化的内容都排斥在评价范围之外的方法,要把对学生个性发展有意义的所有的东西都作为评价的内容,如知识、能力、创造力、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意志、品格等。同时,改革传统评价中评价只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情况,让学生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能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评价的人,学会并善于分析自己的活动的人,才能称得上独立、自主的人。”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教育教学评价定位在:评价时时刻刻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性评价更多地表现为对评价对象的关注和激励;评价不等同于考试,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要有正式的结果或报告。
二、把握评价的基本原则,瞄准评价的发展方向
评价原则是对评价规律的反映,是对评价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它既有规定上的权威性,又有操作上的强制性,所以是评价工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学生素质发展规律,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发展性原则。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的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它注重的是评价的过程和个体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从“选拔”走向“发展”,更要注重发挥评价在教育活动之前、之中、之后的导向功能,促使教育活动的改进,促使教育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达成,促进学生人人获得发展。
2.主体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反映这一现代教学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探索问题、发现新知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生主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与学生要由传统的“说书人”与“听众”、“传教士”与“教徒”的关系转变为“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就越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越有可能得到培养发展。
3.个性化原则。学生的学习评价必须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外在的环境与条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借助学生在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利用每个学生的心理优势,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1)把“差生”改称“潜能生”的这一重大改变,充分体现了学生个性化评价原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至少具有8项智能,而且大多数人可以使每项智能达到很高的标准。那些暂弱一些的智能,也可能在强项智能的影响带动下,慢慢被激活,逐渐变成强项。因此,从来就没有哪一方面都不行的“差生”,只有你这方面行,他那方面行,随时可以开发、随时可以奋起的“潜能生”。有一所学校的校训笔者很欣赏:“每个学生都是有待开掘的矿藏。”“差生”改称“潜能生”,可以避免师生一见到“差生”名称,就产生厌弃和自弃心理,可以放下不该背的包袱;使师生见到“潜能生”的名称,便产生开掘欲、奋起心。优秀教师的拿手绝活,就是在学生自己都找不到希望时,用他那尊重、信任学生的“钻头”,开掘出其深层的潜能。为“潜能生”打开一扇窗子,找准潜能的最佳引爆点,让孩子展示一下从来没有展示过的才能,品尝成功的幸福,产生再成功的动力,在没有希望的人身上找到希望。“差生”改称“潜能生”体现了教育评价制度的飞跃。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在班级和学校分别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自愿参加适合自己能力的小组,可以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各自的锻炼和发展。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评价。课堂教学更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要有所不同,要让学生在自身基础之上有不同的提高。分层教学就是很好的关注差异的教学方法。评价当然也是分层次的。
4.激励性原则。“几乎每个稚嫩的心都渴望摆脱束缚,展现自我!”激励性评价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教育艺术的本质应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不仅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更要注意保护和调动学生在评价活动后进行反思、调整的积极性,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同时要注意评价活动应该成为一种从事实出发,肯定绩效,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的过程,应成为一种激励与教育的力量。
教学评价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情态、行为上。课堂上,教师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满怀着希望,让课堂充满着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自觉学习的热情。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读好的!”“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再试试好吗?”“你真了不起,这个问题我们都没有想到!”“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你真行!”……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笔者看到这样一个片段: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杭州上《程门立雪》这课时,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一位学生站起来给“尊”字组词:“尊,遵守。”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他并没有错,他还没把话说完呢!”贾老师神情自若,微笑地望着那位学生,“遵守的遵,去掉……”那位学生立即领悟过来:“遵守的遵,去掉走之,就是尊敬的尊。”“你们刚才笑得太早了!”贾老师风趣地说。课堂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听课的老师不禁为贾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叫好!这节课中,这位同学表现得尤为积极,多次举手发言。在情态方面,如教师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都会给学生自信。动作上,称赞地竖起大拇指、亲切地拍拍肩膀、感激地握握手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评价的方式方法,缔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开展评价研究改革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人教育的要求,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1.评价过程时空化。评价过程时空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有学习前的诊断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与学习后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空间上看,在学校不仅包括学科课堂上的评价,还包括校本化的活动课课堂上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他活动评价。拓宽评价的维度,实行全程评价,从而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评价过程时空化要求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记录、课堂、家庭作业,还有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情况及参与状态、参与广度、参与时间、参与品质等。实现评价过程时空化,评价的指向是唯一的,而评价者既可能是学生自己,也可能是同学、教师、家长或社会中的其他教育者。
2.评价内容全面化。课程改革体现全面发展的精神,那么,除学生成绩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其他潜能与特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方面去评价学生。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学科学习的状况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心理品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的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化。多元化评价改革了传统的评价方法,实施了评价方法多样化:除了纸笔测验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观察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小论文、作业、评议等。
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评价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个袋子都是沉甸甸的,捧着它,学生心中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业是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基本形式。创新性作业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如,布置自主性的作业,淡化教师的规定,减少机械、重复性的作业,重在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积累、自我运用;布置开放性的作业,由教材走向课外,也可以由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广袤的自然、生活空间里自主选择内容、方式。象读书汇报活动、格言警句积累、搜集各种信息、观察小动物、兴趣小制作等。我校新课改年级的师生共同努力,设计了多种创新性作业的形式,有调查表格、智慧星比赛、小小检查站、畅想未来等等。创新性作业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作业评价方法同样要多样性,根据不同的作业形式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式,可以运用口头评价、描述评价、分数评价、等级评价、奖励评价等。我们鼓励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创造性,比如,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画上表情图案或贴上漂亮的小星星等图案。
教师要科学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立体动态地评价学生,已经成为班级、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用真诚的爱心,用合适的方法评价学生,扬起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信风帆,使评价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