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

2009-10-09吴志利

教师·上 2009年8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素质教育初中数学

吴志利

摘要:随着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已不再是独立于社会而单纯在学校接受传统教学的个体,影响学生数学素质的因素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心理认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着重探讨心理教育在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心理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考试,拿到名次,乃是‘功利性的刺激;追求真理,探索奥秘,才是更高境界。”李政道先生也指出:“中国历来是讲究‘做学问,可现在学校只是教‘学答。”在数学课上,有太多的“好胜心”,太少的“好奇心”,教会学生的不是做“学问”,而是作“学答”。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使学生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一、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关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定规律,利用多种心理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并与学生心理的自主建构相互作用,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科技的纵深发展,面向21世纪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数学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已成为增强自身竞争力必不可缺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从对科学认知到对科学产生兴趣,最后能够运用科学应对未来的技术世界,寻求为己为人的发展,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数学教学过程,并认识这一过程中各种心理学现象的实质、规律和作用;也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能发展状况。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有效克服传统数学教学弊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进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的可行性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

数学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各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完善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思维方式,学会思维策略的辩证应用。

2.非智力素质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导致学生学习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情感来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作业要精心设计,批改作业要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做好批改记录,以及作业讲评。

三、初中数学心理教育的可实践性

数学课堂历来被认为是正板正眼的,在学生眼中数学老师也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而学生本身也是一开始就严阵以待地等着老师来上课,从一开始就制造了一种严肃、生硬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我认为应改变一下传统的课堂环境,比如,设置一个温馨的环境以方便师生、生生的交流,营造一种轻松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老师和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的求知欲,相互倾听、相互融合、共同提高。教师也可以一改往日严肃的教学面孔,用眼神或一些恰到好处的举止与学生进行互动,缓解课堂气氛,从心理上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总之,教学中的沟通与交流是迈向课堂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步。

1.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

通常,教师的一节新课都是由复习开始的,这符合教育认知心理原理,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取得联结。对于联结前面学习的方法,教师不要只是简简单单地提问,可以采用让学生动手的方法,从学生的心态出发换位思考,去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矛盾,在合理的地方恰到好处地对学生发问,让学生有所感悟,继而很自然地引出这节课的课题。

2.运用技巧引导学生去认知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健全完整的意志品质两个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运用深入探究的技巧,制造学生心理内部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我挑战,自我探究。从而较好地开发了学生的资源,符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应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学生身上,要创造一切机会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成长,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合作精神,即“以自身求发展”才是发展的最良性办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数学“课堂心育”奠定了基础。罗杰斯受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的启发,即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引入课堂教学就成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教学论观点,“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示性”教学是罗杰斯的基本教学思想。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三条“以自身求发展”的数学教育原则,为数学“心理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这种帮助不是灌输,而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述的:①“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的帮助,要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即要留给学生一个活动的空间;②“教师至少应当给他一些独立工作的感觉,要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③“顺其自然地帮助学生”,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像学生一样去感受,然后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原本应想到的”。这段话称得上数学教学的精华和揭示数学教学实质的典范,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一切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帮助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自己帮助自己。

四、结论

初中数学的心理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也不是牵强附会地带入数学课堂之中,更不是简单地在数学教学中去寻求一些心理辅导的内容灌输,而是把心理辅导的原理融会贯通于教学之中,做到“不露痕迹”“顺其自然”。在教学中,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长期反复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让学生逐步学会求知和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进而运用数学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是贯彻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举措,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实践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心理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利明.浅析数学素质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6(5).

[2] 易秀珍.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6).

[3] 曾志琳.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策略[J].跨世纪(学术版),2008(9).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素质教育初中数学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