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风促教风 以教风育学风

2009-09-28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风党风学风

李 炜

[摘要]本文通过对党风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关系的分析,认为高校只有加强党风建设,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觉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去,才能真正使学风、教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党风;教风;学风;关系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等学校党风建设,进一步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于保证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一、党风建设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

党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它决定着办学的方向,规范着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与发展的内涵。因此,一个学校党风建设的质量是其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高校各级党组织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教育好广大青年学生的关键所在。

党风建设对教风建设的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上,而党员干部和教师党员的带头作用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就应该是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为国育才的思想修养、博大精深的学识修养、勇于探索的科学修养上。这其中思想与道德的修养能给学生以做人的楷模,学识与科学的修养能给学生以治学的榜样。它不但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而且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的真实反映。

如果把高校党风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比作一个有机的链条的话,那么党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是有机链条的两端,校风和教风是连接这两端的桥梁。党风建设不仅可以通过校风、教风的建设间接地促进学风的建设,而且也可以直接关系到学风的建设。因为高校党风建设分别作用于校风、教风、学风三个层面,学风的好坏是高校党风建设的反映。

二、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核心

良好的校风是由好的党风、教风、学风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至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只有教师的教风正,才能使学生的学风正。校风和教风对学生的学风是有影响的。所以,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力地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完成学习任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师模范遵守师德规范,教学工作规范,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以良好的教风带出良好的学风。

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教风,教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风的形成。教师与学生都是高校中学风建设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高校是直接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也是为学生打下专业基础、掌握操作技能、武装科学头脑以及学会做人的基地。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些诸如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和积极向上的说教都会变得苍白无力,达不到培养目的。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抓教风建设也只是学校教职工的一厢情愿,得不到被培养者——大学生们的响应,也达不到培养目的,最终会失去教风、学风建设的意义。

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从科学知识、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而且还传承着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正是有了后者才使得一所大学的学风得以形成并且传承下去。

教风对学生的学习风气影响非常大。无论从广义看还是从狭义上看,教风在学风建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言行随时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规范教师教学工作,使每位教师都爱岗敬业,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以其自身高尚的品德和作风,以其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既教书育人又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三、学风建设是党风、校风、教风建设的最终目的

良好的学风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校风的孕育,其中良好的教风对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决定作用。良好的学风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治学精神,是一种积极的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和约束力,是一种育人的环境。良好的学风包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出勤率高、治学态度严谨、学术空气浓厚、考风好、学习成绩良好等。

学风建设要从深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抓起,从根本上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改变以往过窄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充实扩展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好的党风带校风,好的校风带教风,好的教风带学风,这个良好关系的形成,需要进行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抓出效果。

1、学风、教风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优良学风、校风的根本出发点,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目前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更应该提高质量意识。这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高校的学风、教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会极大地促进学风和教风的建设,因为学校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值,教师则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满意的回报,所有这一切都是形成良好学风和教风的源泉和动力。

良好的学风、教风又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是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对学生和教师产生强烈的激励、教育和感召作用,置身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熏陶,会使其终身受益。身处这种环境之中,教师会有一种脚踏实地工作的动力,学生则会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学风、教风与管理的关系

严格的管理能够引导学风、教风从规范向习惯方向发展,从而营造一个优良学风和教风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管理是学风、教风建设的前提,抓好制度建设,健全教学法规并严格执行是保证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督促师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学风、教风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教学秩序、考试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必须坚持严格管理,决不能放松要求。教学与科研工作关系等,需进一步引起重视并加以完善。

优良的学风和教风也能促使管理的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管理过程更加细化,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也会使管理工作变得更有意义。要创造条件,建立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投身到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中来,遵循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渴望学习。制订鼓励性政策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积极性。

在学生管理中,除了强调严格管理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利用学生的成长愿望和学校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形成良好的学风。

综上述关系可以看出,党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众多方面,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和影响,而且它们又与教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教学改革与学风、教风建设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系统考虑,统筹规划,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自觉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去,才能真正使学风、教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使广大师生和学校共同受益。要通过优良的党风建设带出一个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这既是学校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高校党风建设的重点所在。

[参考资料]

[1]朱贵云.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3).

[2]何慧星,张荣红.论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15(4).

[3]杨万铨,龚平娟.论学风与教风建设[J].温州大学学报,2004.(2).

[4]彭莉.试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1(2).

[5]马建辉.加强党风建设,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J].长春大学学报,1997,(1).

[作者简介]

李炜(1979-)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助教,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风党风学风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三级”党风廉政督查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正党风 促行风 打造廉洁高效的检务服务窗口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建设
浅谈新课改对初中教师的要求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