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9-09-28雷兴洋
雷兴洋
[摘要]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生态经济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
1、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集中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
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泽民关于“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的重要论述,既坚持了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规定,又进一步回答了这一性质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把对党的组成部分的要求与对党的路线纲领的要求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性质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基础上,把党的宗旨与实现宗旨的途径、手段进一步联系起来,从而使党的宗旨的实现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同时进一步把党的历史任务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联系起来,全面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上,体现在代表和谋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在坎坷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成功地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使党体现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了一支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推进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思考,是对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新概括。
2、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怎样代表人民,怎样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搞清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入了解生产力的性质,正确解决和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充分认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正确把握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觉地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发展和繁荣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先进文化。科学发展观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党的事业发展、党的前途命运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密切联系。
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针对性仍然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在21世纪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自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江泽民,面临着一系列从没遇到过的问题,其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正是在研究和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选择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在主持中央工作以后,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仍然是这两个问题,但是环境和条件变化了,要解决的问题也更为复杂了。
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遇到了来自“左”面和右面的双重干扰;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新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不断普及。与此同时,在一系列“多样化”的格局下,精神文明建设遇到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党内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人民群众非常不满意;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有利于我们在开放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尽快地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这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背景下的全球化,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把“双刃剑”,经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对外开放要提高到新水平,诸如此类的重大举措,使得改革、发展和稳定协调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和进步。但是,新的问题又发生了。比如,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相联系,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重重,能耗过大和生态恶化日益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今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指导方针。
2、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丰富内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南和理论基础
(1)在把握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上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表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发展要求,一是继续深化改革。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虽然已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别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二是扎实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条件下,要求我们要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科技含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生态文明。总之,要明确先进生产力发展有哪些要求,怎样创造条件满足这些要求,在不断了解、不断满足之中,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